李洪艷
摘 要: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挖掘學生潛能,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學習習慣 學習興趣
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新形勢下,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無疑是一項重要內容,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于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一、語文學習應著力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
1.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業(yè)前,將當天學過的知識及時瀏覽一遍。學會運用表格來復習整理。每周末,及時將所有知識進行一次系統整理??梢詼毓手?,可以把種種表面不相關的知識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網絡系統,使眾多知識相互貫通,甚至可以做到觸類旁通。
2.細心觀察、勤于動筆的習慣。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fā)現。只有善于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fā)現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3.質疑發(fā)問的習慣。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向老師質疑、發(fā)問。沒有弄懂問題時,不要得過且過、羞于開口,要善于發(fā)問、大膽地問。如果學生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問詢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我們要給予鼓勵。
4.使用字典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馬上說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為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5.背誦的習慣。記誦確實是青少年在記憶的黃金時期的一個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語文課本所選的中國古典詩文,讓學生盡量都記誦過。學生如果能夠記誦大量的古典詩文,將會受益終身。這也是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良好教學方法。對于一些常見常聞的歷史典故、藝術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記,而是要熟悉即可。
6.把字寫正確、端正、整潔、勻稱的習慣。
現在中考、高考都對作文中字跡做了硬性規(guī)定,字寫得不好,不規(guī)范,在升學中造成很大損失。許多部門在招聘人才時,特別申明,應聘者的簡歷和應聘書必須手寫,所以從小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yǎng)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準確。
7.經常看新聞,廣泛閱讀的習慣。看新聞能讓孩子們對社會國家大事充分了解,可以增加學生愛國之志,孝國之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關心,更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雄心壯志。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yǎng)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以語文學科開展的大閱讀活動為契機,我們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經常性的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對引領學生的閱讀大有裨益。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方法
1.耐心發(fā)動,逐漸加速。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先朝著理想目標動起來。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一個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如果能說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
2.控制時空,約束自己。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
行為。
3.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
(1)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要經過反復的訓練。如在學習中遇到的松懈、疲沓、漫不經心、索然。寡味、教材難度大等。為了克服上述種種消極心理因素,可以通過某些心理素質的強化作用予以
解決。
(2)培養(yǎng)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習慣養(yǎng)成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強化對自己意志的培養(yǎng)和鍛煉。經常進行自我檢查,自我評價,經常和周圍比自己學習強的同學比較,找出自己的差距,奮力追趕,養(yǎng)成習慣。
4.激發(fā)興趣。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有一定的興趣來輔助和支撐。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首先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的,當自己意識到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打好基礎,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時,內心就會產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其次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興趣與情感的關系極為密切.
5.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現在的孩子模仿力很強,家長自身的優(yōu)缺點都會受到孩子的模仿,言傳不如身教。自己尊老愛幼,真誠待人,勤奮節(jié)儉,孩子也會跟著學,從小讓孩子養(yǎng)成生活有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遵守作息時間,學習要積極主動,要有一健康向上的心,引導孩子多觀察周圍環(huán)境事物的變化,養(yǎng)成勤思考的習慣,注意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
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致力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智力潛能,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達到最佳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