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蓉
(西昌市第五小學)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不但能幫助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還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還可以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因此要根據(jù)學生不同階段的特征來進行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能力興趣拓展積累語感
一、引言
(一)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時期是兒童思維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對學生的教育非常的重要而語文教學在這一時期的教育過程中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閱讀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效,可以說“閱讀是終身教育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新的《語文課程指標》中明確提出了閱讀的重要性,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p>
(二)現(xiàn)代學生閱讀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在的許多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閱讀興趣,閱讀的時間很少,閱讀效率低,閱讀方法不當?shù)?,很多學生寧愿去上網(wǎng),玩電腦也不愿意花時間進行閱讀,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F(xiàn)在的閱讀不再像從前那樣只是一味的讓學生讀書,而是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這樣才能達到閱讀的目標,取得好的效果。
二、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艱難而復雜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教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得到真正提升。閱讀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不同的階段小學生閱讀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應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特征來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小學生掌握閱讀,大約要經(jīng)歷以下三個階段:
(一)分析階段
這是閱讀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往往由于識字不夠熟練,以及掌握的知識經(jīng)驗有限,是一字一字或一詞一詞地讀,還不能整句閱讀。這個階段的學生進行閱讀要注意:
1.注意拼音的學習。學好拼音有助于識字和幫助閱讀,為讀準字,詞,句打好基礎,可以說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學好拼音非常的重要。
首先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想要去學習拼音,先讓學生簡單認識拼音,可以編一些簡單的兒歌教學生唱并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性。
其次,可以借助圖形認識事物,認讀音節(jié)。
第三,教讀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在本子上或課桌上動手寫一寫,讀的時候要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準確的拼讀音節(jié),要注意平舌、翹舌,前鼻音和后鼻音等之間的區(qū)別,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加強詞句訓練。生字和詞語是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單位,要進行閱讀首先就要學會正確朗讀和準確理解文章中的字和詞語的意思,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習生字和詞語,從這個時期就應該培養(yǎng)他們扎實的字、詞功底。詞句的訓練要注意以下幾點:
3.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產(chǎn)生想要去閱讀的想法,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也不太容易集中,這時候如果只是教師一個人在單方面的講,而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分散的話那就會影響教學進程和效果,因此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安排了有趣的插圖,教師可以用這些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想要去進行了解,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提高,對教學也會有幫助。如小學一年級課文《春雨的色彩》春雨輕輕的下著,小鳥們對春雨的顏色進行了討論,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枝也綠了?!甭槿刚f:“不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毙↑S鶯說:“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根據(jù)小鳥們不同的描述課文配以不同的插圖,讓學生能有一個直觀的視覺感受,引起閱讀興趣,有利于教學。
(二)綜合階段
大約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小學生對雙音詞的書面形式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這時候,他們可以讀出整個的詞和句子,但因為對詞或句子還缺少精確的分析和理解,常常發(fā)生念錯或理解不清楚的情況。這個階段的學生要提升閱讀能力要注意:
1.引起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對閱讀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引導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導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增強學生的閱讀動機,比如在講《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導入技巧,先放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南沙群島是什么樣子的,然后用話語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看真正的南沙群島和我們想象的南沙群島是否一樣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p>
2.注意朗讀指導與訓練[3]。朗讀的形式應多樣化[4],如精讀、領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對于一篇文章也應采取多種形式朗讀,不應拘泥于一種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過于單一,往往會抑制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讀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善于選擇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朗讀教學,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朗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才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如《小珊迪》這篇課文,因為這篇課文的對話內(nèi)容比較多,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同學分角色朗讀小珊迪和“我”的對話內(nèi)容,還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分組朗讀,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對那些教育意義比較深刻的課文則要細讀理解文章深層次的含義,如寓言兩則:《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南轅北轍》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锻鲅蜓a牢》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xiàn)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xù)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這兩個故事都蘊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可以讓學生細讀去領會文章中體現(xiàn)的道理。
3.教導學生多看書拓展閱讀面。在小學綜合階段,學生從課本上學到的課文是有限的,閱讀面是狹窄的,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制約著閱讀能力的提高,語文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抓好課內(nèi)的閱讀,還要注重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運用體驗式閱讀的方法將閱讀體驗化,娛樂化。
(1)首先,從所學習的教材入手,除了課本中所講的課文,將單元教學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紹給學生,給學生規(guī)定時間讓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這樣,既能將課內(nèi)的閱讀延伸到課外,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學生對單元教學中有關課文的進一步理解,得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指導學生多讀教材之外的名著和優(yōu)秀兒童作品,如《湯姆叔叔的小屋》《小王子》等。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主張“多讀名著”,因為名著的內(nèi)容豐富而深刻,影響力大,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技巧。
(3)鼓勵學生訂閱或借閱《小學生周報》、《中國少年報》等報紙刊物,瀏覽報紙、刊物中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這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也是一種增加學生的知識面的途徑,因為這些讀物的內(nèi)容時代氣息濃,語言鮮活,表現(xiàn)手法多變,很適合現(xiàn)代學生的特點。
(三)分析綜合階段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能將讀出的音和詞句的理解統(tǒng)一起來,達到由看到的詞向說出的詞迅速而正確的過渡,能暢快的朗讀。這個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應注意:
1.能準確掌握重難點詞句的意思。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較強的理解能力和推敲能力,在遇見一些比較難的詞語的時候要學會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來推敲,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在遇到不認識的難點詞語句子時,不要急著去查字典和資料,要學會先自己進行理解,再來查字典對照,這樣不只可以加深印象,還能提升理解能力,有利于閱讀的進程。
2.要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習慣。在這個階段的閱讀并不僅僅是用嘴巴去讀就可以了,在讀的同時還要學會用腦思考,想一想自己讀的文章的內(nèi)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邊讀邊體會。如果只是用嘴巴去讀而不用心去體會去思考,那就算進行再多的閱讀也不會起到提升閱讀能力的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邊讀邊想,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边@樣才能達到閱讀的目標和效果。
3.注重積累和培養(yǎng)語感。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談不上學好語文。所以,學好語文,積累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落實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格言、優(yōu)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最基本的語言能力表現(xiàn)為語感,語感就是對言語的直覺感知能力。在學生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語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形成較強的語感后,閱讀能力將會大大加強。
三、總結
總之,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訓練,它需要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并不是一兩天的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把學生帶進文本,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切實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亞軍.加強詞句訓練,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教研版,2011(9).
[2]梁軍霞.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1(3).
[3]閆新菊.讀秀專場:小學生語文閱讀訓練[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4]宋麗.朗讀方法多樣化[J].新課程學習(下),2011(7).
[5]劉麗萍.小學生拓展姓閱讀方法之我見[J].小學時代,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