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新順
摘 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yǎng)成?!焙昧晳T使人終生受益,特別是小學生,可塑性強,也正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而誠信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對其他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從學科滲透、班級管理、活動開展、教師示范四個方面探討教師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誠實守信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誠實守信;習慣;培養(yǎng)
教育心理學領域有一句經(jīng)典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良好的習慣是一種能力。小學生可塑性較強,對他們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將直接影響其一生。而誠實守信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對他們良好的品德形成和其他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從學科滲透、班級管理、活動開展、教師示范四個方面逐步培養(yǎng)他們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
一、學科滲透,潛移默化教育學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道出了教育的本質(zhì)——“真”。這里的“真”,是“誠信”。學習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在小學各科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融入誠信教育,讓誠信這棵幼苗在學生心目中越長越大,占據(jù)每位學生的心靈?,F(xiàn)在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閱讀課文都是以某個主題編排的,每一冊中都涉及誠信主題。如,《月下槳聲》《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彩票》《十年后的禮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這些課文都是通過主人公事跡反映誠實守信主題的。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提煉文章所蘊含的誠信主題。教師要教育學生向小主人公學習他們誠實守信的好品質(zhì),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誠實守信。語文教師通過這些經(jīng)典文章的講授,必將感染、教育學生從平時小事中養(yǎng)成誠信的好習慣。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的誠信單元更是直接教育學生要有誠信的好品質(zhì)。數(shù)學、科學課也毫無疑問是在傳授“真”。數(shù)學課中對于公式、定理的應用,答題步驟及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中,教師要給學生貫穿求真務實的理念。任何計算、推理來不得半點虛假,不能投機取巧,一定要扎實演算,誠信練習,方能掌握數(shù)學知識中蘊含的奧妙??茖W課中的“呼風喚雨的世界”“假如沒有灰塵”等都是表達自然科學的“真”。教師通過各科教學,把“誠信”這一理念滲透到每一門學科中,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習慣。
二、班級管理,遵章守紀規(guī)范學生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毙W生誠實守信習慣的養(yǎng)成除了各科老師在課堂上的滲透教育外,還要依靠在班集體中一些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逐步形成。班主任要讓學生知曉《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班級制定的《班級公約》等內(nèi)容。如,《小學生守則》第6條內(nèi)容為: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作弊,借東西及時歸還,做到知錯就改。這一條直接要求學生要有誠信的習慣。班主任還要加強預防,防微杜漸,及時糾正學生不誠實等不良行為。如,學生有說謊,考試作弊,借別人東西不及時歸還等現(xiàn)象發(fā)生時,教師不僅可舉一些事例教育,也要讓他們認識到違反了規(guī)章制度,要給學生講明違反規(guī)章制度帶來的不良后果。當然,對犯錯誤后勇于承認錯誤的學生要及時表揚,贊揚這種敢于承認錯誤、不說謊的精神。小學生誠信習慣的養(yǎng)成也要循序漸進,分層次,有梯度。小學一、二年級應以“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東西”“借東西、撿東西要還”為主,三、四年級以“不隱瞞錯誤”“不要貪小便宜”“不要不懂裝懂”為主,五、六年級以“不弄虛作假”“不攬功推過”“做人要講信用”為主。教師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的誠信行為。小學生通過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的規(guī)范約束,讓誠信習慣穩(wěn)固化,持久化。
三、活動開展,躬身實踐激勵學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迸囵B(yǎng)小學生誠實守信的習慣,教師不僅要其明白道理,更主要的是要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運用,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切體會到養(yǎng)成誠信習慣的好處和重要性,由外顯動力內(nèi)化為個性品質(zhì),使其習慣穩(wěn)固化。在平時教育中,教師要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躬身實踐,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班隊會。在召開班隊會之前,先讓學生查找社會上有關“不誠信”的現(xiàn)象,收集自己身邊有關“誠信”的事例,編排有關“誠信”的小品、詩朗誦,積累有關“誠信”的名言警句、古詩文等。在班隊會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諾千金、三顧茅廬、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可以舉一些近代名人的誠信故事,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誠信與不誠信的例子,對這些例子進行討論,讓學生展示自己編排的小品。朗誦名言警句、古詩文,然后總結不誠信帶來的后果以及誠信的意義。老師還要讓學生在平時對身邊不講誠信的人和事進行制止、教育,每天分享自己所做的誠信的事,寫誠信日記,誠信反思,體會誠信帶來的好處,增強誠信意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在講誠信的前提下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勵自己,影響別人。
四、教師示范,以身作則影響學生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品質(zhì)是學生模仿、學習的榜樣。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應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導行,用愛和誠感染學生,用言和行引導學生,用自身的誠信度來為人師表。有這樣一則故事,英國南部一所小學里,一位教師調(diào)任一個較差的班主任,該班孩子大都調(diào)皮、搗蛋。老師第一堂課就和學生玩得天昏地暗,下課了,老師對學生說,只要你們能把學習搞上去,我就吻放在牧場里的一頭豬,學生問是真的嗎,老師說是真的。孩子們好奇,都希望老師去吻豬。從那天起,班上紀律好了,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即使有貪玩的學生,他們也會互相提醒。半年后,這個班的成績有很大進步。老師沒有食言,當學生的面吻了那頭豬。這位老師用智慧和誠信影響了學生。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當體現(xiàn)誠信,做到說話算數(shù)。要從一些小事、一些點滴之事做起。如,教師說該多久檢查作業(yè)就多久檢查,說何時家訪就何時家訪,不能失信于學生。在與學生相處時,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談話,和學生約定的事要付諸行動,不能給學生留下“老師說話不算數(shù)”的印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誠信,把誠信的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田,這樣才能看到滿園誠信之花,收到滿園誠信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