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勝志++閆盼盼
【摘 要】 隨著監(jiān)管手段的加強,上市公司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手段更加隱蔽,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盈余管理的情形逐漸增多。為了對巨額沖銷行為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有必要進行會計估計變更視角下的巨額沖銷盈余管理影響因素研究。文章以 2012—2014年間披露了會計估計變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對該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巨額沖銷盈余管理與公司規(guī)模顯著負相關,與負債水平顯著正相關,與高管變更和會計師事務所變更不具有顯著相關性。
【關鍵詞】 會計估計變更; 巨額沖銷; 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4-0052-04
一、引言
巨額沖銷是盈余管理的常見類型,它通過將以前期間的未確認損失和以后期間的可能損失集中在一個會計期間確認的方式來進行利潤的跨期調節(jié),是一種惡劣的利潤操縱方式,將導致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隨著證券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上市公司利用債務重組、關聯(lián)交易、會計政策選擇等方式進行巨額沖銷的難度也隨之變大。而由于會計估計變更需要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外部監(jiān)管較難控制,使其逐漸成為上市公司進行巨額沖銷的手段。
目前國內外學者已對巨額沖銷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DeAngelo[1]發(fā)現企業(yè)控制權變更與巨額沖銷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企業(yè)控制權變更后更傾向于選擇巨額沖銷盈余管理,以便將問題和譴責留給前任管理當局。Pourciau[2]將高管變動分成正常與非正常變動,通過實證分析發(fā)現,高管變動與巨額沖銷具有顯著相關性。吳水澎等[3]研究了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巨額沖銷的影響因素,指出公司規(guī)模和董事變更對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巨額沖銷具有顯著影響。William.R.Scott[4]指出在公司組織結構發(fā)生變動的時期,比較容易發(fā)生巨額沖銷行為,新任管理者進行巨額沖銷的目的是將虧損責任歸咎于前任管理者。朱星文等[5]也在研究中發(fā)現,在高管變更的當期,公司存在較大的巨額沖銷的可能,但如果其屬于政府控股的企業(yè),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巨額沖銷行為。張林和王佳[6]以2006年至2010年深圳證交所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執(zhí)行以來上市公司發(fā)生巨額沖銷的情況以及實現方式上的變化。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外關于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是從會計政策變更以及公司治理的角度進行,而與會計估計變更有關的巨額沖銷盈余管理問題尚未被涉及。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實證分析方法,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探究上市公司通過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
二、研究假設
首先,相對規(guī)模小的公司而言,大公司一般具有更為健全的內控體系和內審制度,有效的內控體系和內審制度通常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進而提升財務報告質量;其次,規(guī)模較大的上市公司通常也會聘請大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而大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審計往往更趨于審慎,更容易限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縱行為,Gore的研究就表明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比非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更厭惡上市公司的盈余操控;最后,公司規(guī)模越大,越容易受到公眾和媒體的關注;而這種公眾和媒體的監(jiān)督和關注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因此,本文提出與公司規(guī)模有關的假設1。
假設1:公司規(guī)模與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負相關。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債務融資在上市公司融資中所占比重也在變大。債權人為了保障其債權的安全性,通常會通過債務契約提出限制性條款,例如合理的權益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等,而作為債務人的上市公司為了能夠滿足這些限制性條款,經常會選擇運用盈余管理,但這樣的處理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虧損,只是將虧損隱藏或推遲暴露。對于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由于它是在企業(yè)已經出現虧損的情況下,將以前期間的未確認損失和以后期間的可能損失集中確認來放大虧損,因而作為債務人的上市公司可能會選擇通過巨額沖銷盈余管理將前期累積的未入賬虧損集中一次確認。因此,本文提出與債務契約有關的假設2。
假設2:債務契約與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正相關。
高管變更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影響,上市公司未來良好的經營業(yè)績,不僅能夠為高管帶來薪酬的增加,而且可以為其樹立良好的聲譽和形象,帶來更大的晉升機會,因而在前任高管因糟糕的業(yè)績而離開上市公司時,繼任高管往往會傾向于通過操控研發(fā)支出、資本支出和應計項目等方式,將前期未確認的損失以及未來可能的損失集中確認,借此進行利潤清洗,俗稱“洗大澡”,從而為自己在任期間經營業(yè)績的實現創(chuàng)造條件[7]。因此,本文提出與高管變更有關的假設。
假設3:高管變更與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正相關。
注冊會計師是上市公司的外部監(jiān)督主體之一,其獨立審計職能的正常發(fā)揮,能夠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出現重大差錯和舞弊。如果上市公司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這種盈余管理行為一定會反映在財務報告中,但其并不希望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而當會計師事務所對其盈余操縱行為提出異議并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時,便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的不滿,轉而聘請能夠迎合公司利益的會計師事務所[8]。此外,由于會計估計變更很大程度上依賴職業(yè)判斷,不同的會計師有著不同的職業(yè)判斷,因此上市公司也可能會通過變更會計師事務所來執(zhí)行其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因此,本文提出與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有關的假設。
假設4:會計師事務所變更與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正相關。
三、實證設計
(一)樣本的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在2012—2014年的年報中披露了會計估計變更事項的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剔除金融行業(yè)和數據缺失的公司,共收集樣本428個,從中遴選出符合巨額沖銷條件的樣本30個,以及符合正常會計估計變更條件的樣本30個,將其作為對照樣本。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和新浪財經網站。
(二)模型設置與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的選取
本文目的是對基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巨額沖銷盈余管理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巨額沖銷盈余管理是在企業(yè)已經存在虧損的情況下,故意做大虧損,因而本文對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界定標準是會計估計變更前本年凈利潤為負,且采取了降低當期利潤的會計估計變更后使得本年凈利潤進一步惡化的上市公司。本文選擇虛擬變量(BB)作為被解釋變量,如樣本發(fā)生基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巨額沖銷,則賦值為1,否則為0。
2.解釋變量的選取
基于研究假設,本文將代表公司規(guī)模的總資產對數(Size)、代表債務水平的資產負債率(Dr)、代表高管變更的虛擬變量(Eturn)、代表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虛擬變量(Achan)作為解釋變量。其中,會計估計變更當年發(fā)生了高管變更的,Eturn賦值為1,否則為0;會計估計變更當年發(fā)生了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Achan賦值為1,否則為0。
3.控制變量的選取
由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巨額沖銷行為,同時會計差錯也可能影響會計估計變更,因此為了減少模型設定的偏誤,本文將會計差錯調整(Restate)、審計委員會設立(Acomm)和獨立董事比例(Indir)設為控制變量。其中,Restate和Acomm為虛擬變量,會計估計變更當年發(fā)生了會計差錯調整的,Restate賦值為1,否則為0;設置有審計委員會的,Acomm賦值為1,否則為0。
4.模型的構建
為了檢驗研究假設,本文擬構建Logistic回歸模型,具體如下:
Ln(■)=b0+b1Sizei+b2Dri+b3Eturni+b4Achani+
b5Indiri+b6Acommi+b7Restatei+ε
其中,b0為常數項,b1—b7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i表示第i個樣本。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為了對巨額沖銷樣本數據的基本特征有初步了解,本文對巨額沖銷樣本及其對照樣本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得出,在2012—2014年間,兩類公司在Achan和Acomm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上均無明顯差異,但其他變量在均值或標準差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說明這些變量可能會與上市公司基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巨額沖銷盈余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有必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二)多重共線性檢驗
如果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現象,將影響回歸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因而有必要對解釋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本文選取容差(容忍度)和方差膨脹因子(VIF)兩指標對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檢驗(見表2)。通常,容忍度越小或方差膨脹因子越大,則多重共線性越嚴重。從對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檢驗結果來看,容忍度最小為0.680,方差膨脹因子最大為1.471,表明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Logistic回歸的擬合優(yōu)度檢驗
在描述性統(tǒng)計和多重共線性檢驗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研究各解釋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本文運用SPSS 19.0軟件,采用對數似然比方法,對前述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對模型參數進行估計,并采用決定系數R方和Hosmer-Lemshow的方法對模型擬合優(yōu)度進行檢驗。擬合優(yōu)度的檢驗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從表3可見,模型的Nagelkerke R方為0.398,而卡方檢驗中的Sig值為0.000<0.01,說明模型在1%水平上是顯著的。從表4可見,通過Hosmer-Lemshow檢驗得到的Sig值為0.349,表明由預測概率獲得的期望頻數與預期頻數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模型擬合較好。
(四)Logistic回歸結果與分析
運用SPSS 19.0軟件進行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由回歸結果可見,模型總體在1%水平上顯著,除Restate外,其他變量的系數符號都與預期符號相一致。Size與BB在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從而驗證了假設1,這可能是因為公司規(guī)模越大,內控體系和內審制度越健全;公司規(guī)模越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越審慎;公司規(guī)模越大,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度越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的行為。Dr與BB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從而驗證了假設2,這是因為作為債務人的上市公司為了滿足債權人的限制性條款,可能已經積累了一定額度的未確認虧損;對于這些遲早要暴露的未入賬虧損,作為債務人的上市公司會傾向于選擇通過巨額沖銷盈余管理將前期累積的未入賬虧損集中一次確認。但Eturn、Achan的系數符號雖與預期一致,但不顯著,沒有得到實證的支持,因而假設3和假設4不成立。假設3不成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本文未對高管變更從外部聘任和內部繼任加以區(qū)分,而在外部聘任和內部繼任兩種方式下,上市公司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對于外部繼任者,因其未參與上市公司以前的經營決策,因而可能催發(fā)巨額沖銷盈余管理行為;而對于內部繼任者,一般參與了上市公司前期的經營決策,并承擔一定的責任,因而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對較小。而假設4沒有得到驗證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隨著會計師行業(yè)的監(jiān)管程度加大以及注冊會計師水平的提升,使得上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師事務所來進行基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巨額沖銷得到了抑制。在控制變量上,Restate的系數符號與預期不一致,可能是因為隨著會計法規(guī)的逐步完善,對會計差錯調整有著清晰的界定以及嚴格的處罰制度,使得上市公司不再輕易將會計差錯調整和會計估計變更混為一談去進行盈余管理;Indir和Acomm的系數符號雖然和預期結果一致,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公司治理與采用會計估計進行巨額沖銷的相關性不大。
五、結論
本文以2012—2014年披露發(fā)生了會計估計變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對上市公司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論是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巨額沖銷盈余管理與公司規(guī)模顯著負相關,與負債水平顯著正相關,與高管變更和會計師事務所變更不具有顯著相關性。該研究結論有助于監(jiān)管部門和投資者更加清晰地辨識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而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進行更為有效的監(jiān)督和監(jiān)管?!?/p>
【參考文獻】
[1] DEANGELO L E. Managerial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Costs,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Accounting Measures in proxy contest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8,10(1):3-36.
[2] POURCIAU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Non-routine Executive Chang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3,16(1-3): 317-336.
[3] 吳水澎,劉斌,劉星.基于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巨額沖銷動因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71-77.
[4] 威廉·R.斯科特.財務會計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32-36.
[5] 朱星文,廖義剛,謝盛紋.高級管理人員變更,股權特征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10(2): 23-29.
[6] 張林,王佳.上市公司巨額沖銷的現狀分析[J].商業(yè)時代,2012(15): 76-78.
[7] 周吟吟.高管變更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自A股市場的證據[J].會計之友,2014(4): 77-81.
[8] 李然.內部控制審計、事務所行業(yè)專長與盈余管理[J].會計之友,2015(3):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