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容
隨著新課程實施,“科學探究”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科學教師所接受并踐行著。許多老師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教材進行教學,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著探究步驟,課堂還是出現(xiàn)許多問題。只有追求簡約課堂,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從研讀教材,刪減無價值的活動;了解學生,找準“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切入點;集中探究,整合環(huán)節(jié),緊緊抓住教學的重點和主干脈絡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簡約課堂的教學價值和實施策略。
在熱熱鬧鬧的科學課堂背后,大家也經(jīng)常聽到來自老師真實的心聲:“40分鐘,三個實驗,拖課!”、 “提問、假設、設計、操作、交流、總結、應用,一個實驗這么多步驟,拖課!”……這些問題正是科學教師的困惑:我們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教材進行教學,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著探究步驟,為什么時間老不夠用?聽了張彩琴老師的《電磁鐵》一課,我茅塞頓開,原來科學課要追求簡約教學,讓科學探究成為科學課堂的主旋律。
一、把脈教材,刪繁就簡三秋樹
【片段1】(課始)師(出示一根導線和鐵釘):你能用它們組裝成一個科學裝置嗎?(指名一學生在展臺上操作在鐵釘上繞線圈。課件圖示繞制的方法和步驟。)
【片段2】(課中)師:電磁鐵的南北極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生:可能和線圈的纏繞方向有關。(師提供不同纏繞方向的電磁鐵,學生探究。)
《電磁鐵》一課有兩個活動,制作鐵釘電磁鐵和研究電磁鐵南北極。按照教材要求,學生需要兩次操作在鐵釘上繞線圈。張老師的選擇是:請一個學生在展臺展示如何制作鐵釘線圈,教師課件指導方法和步驟;由教師向?qū)W生提供不同纏繞方向的鐵釘線圈進行探究。為何張老師要舍教材所說而“越俎代庖”呢?原來課前張老師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學生制作一個緊密的、合格的鐵釘線圈需要3分鐘;動手制作鐵釘線圈,這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部分,但只是科學操作活動,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探究,之后的實驗、觀察、交流才是探究的精髓。張老師的刪減,可謂妙哉!
簡約課堂是精要的課堂。它不是降低目標要求,而是保證重點。因此教師要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nèi)涵,沉下心來研究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探究,再投射到研究教師怎么教。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教學內(nèi)容不該貪多求全?!叭叻毕鞅M留清瘦”,我們就需要這富有美感的“清瘦”。
二、確定起點,踩出一條捷徑來
【片段3】(課前談話)師:我從泉州到古田,不知道實驗小學的方位,因此我?guī)Я酥改厢槨Ul知道指南針有什么作用嗎?(生:指南針可以辨別方向。)
師:指南針由什么組成的?(生:指南針由磁鐵和磁針組成。)
師:磁鐵有什么性質(zhì)?(生:有磁性,有南北極,同極相吸,異極排斥。)……
《電磁鐵》是六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學生的知識基礎是三年級“磁鐵”,學生還記得磁鐵的知識嗎?張老師借課前談話了解學生的前概念,確定了教學起點。
簡約課堂是有效的課堂。它不是手段簡單,而是巧妙切入?;趯W生原有的經(jīng)驗背景是有效教學的特征之一?,F(xiàn)在的學生有許多獲得知識的途徑,他們早已不是一張可以任意描摹的白紙。教師不能“以己度人”,只有親身了解學生的原有認識,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學切入點。確定起點,找到捷徑,走向簡約,走向有效。
三、整合活動,千頭萬緒一脈牽
【片段4】(教學流程)
(一)導入:出示鐵釘和導線,展示制作鐵釘線圈
(二)活動:
1.出示鐵釘線圈、電路裝置、大頭針,猜想鐵釘線圈通電后能否吸大頭針;學生實驗;交流;給電磁鐵命名;揭示課題。
2.提出問題:鐵釘電磁鐵是否有南北極?猜想,提供指南針驗證。學生實驗,教師收集數(shù)據(jù),交流達成共識。
3.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各小組釘尖、釘頭的南北極不是都一樣。引出研究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學生猜想與電池正負極連接方向有關,學生實驗驗證。學生還猜想與線圈纏繞方向有關,教師提供不同纏繞方向的電磁鐵驗證。學生實驗交流。
(三)總結延伸
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大活動:一是制作鐵釘電磁鐵,二是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后者以前者為基礎?!把芯胯F釘電磁鐵的南北極”又有兩個主題活動:1.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2.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 “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中,“線圈繞線方向與電磁鐵南北極關系”、“電池連接方法與電磁鐵南北極有關系”,還是學生要進行的探究活動。這么多的活動,時間、流程都是個問題。
細觀張老師的課堂,我發(fā)現(xiàn)了她的“戰(zhàn)術”:把“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核心探究活動,深入開展;導入,開門見山;活動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作為科學探究的起點;通過語言指導、材料呈現(xiàn)、記錄表指導、發(fā)放任務單等方式,不打斷學生的探究思路,把一個個小的探究活動串聯(lián)起來,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長時間的探究活動。這樣既給予學生充足的活動空間,讓他們主動、自主參與探究,也整合了環(huán)節(jié),簡約了環(huán)節(jié),打造了一節(jié)清晰、深刻的課堂。
簡約課堂是凝練的課堂。它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集中探究,整合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科學課都有多個活動,每個活動的探究步驟是:提出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交流計劃、觀察實驗、匯報交流、得出結論、總結運用。如果拘泥于形式,按部就班,只能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匆匆而過,等下課了,教學任務還沒完成,學生學得不盡興,教師覺得不到位。所以教學中要遵循“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原則,突出重點,整合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開展真正的“科學探究之旅”保駕護航。
一個特級教師這樣評價簡約教學:這是一個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多而少、由繁到簡、由淺入深再深入淺出的教學問題,這也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昂喖s”也是我向往的課堂。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踐行:研讀教材,刪減無價值的活動;了解學生,找準“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切入點;集中探究、整合環(huán)節(jié),緊緊抓住教學的重點和主干脈絡。
【作者單位:古田縣平湖中心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