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嵐
(北京市延慶區(qū)第一中學,北京 100000)
農(nóng)村普通高中英語上下文語境下猜詞策略
王 嵐
(北京市延慶區(qū)第一中學,北京 100000)
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詞匯量直接影響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用。希望通過運用上下文語境下的猜詞策略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英語,切實提高詞匯量,從而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農(nóng)村普通高中;上下文語境;英語猜詞策略
近三年的高考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新課改之后農(nóng)村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城區(qū)學生英語水平差距越來越大,主要體現(xiàn)在聽力、詞匯和寫作方面。其中,英語詞匯量的差距是造成學生成績差異明顯的直接原因。因而在農(nóng)村英語教學中,詞匯更加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筆者連續(xù)三年承擔高三英語教學工作,每接手新班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學生詞匯量偏低,對猜詞策略了解甚少,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對2016屆高三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猜詞策略訓練及培養(yǎng)。
在《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一書中,胡壯麟教授專門有一章詳細論述了語境與語用學的關系。他將語境分為三個方面:篇章內部的語言環(huán)境(上下文語境);語篇產(chǎn)生時周圍的情景——事件的性質、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時間、地點及參與方式等(情景語境);說話人所在的言語社團的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屬于該言語社團內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語篇中的意義(文化語境)(胡壯麟,1994)。他認為這三種語境均有助于參加交際的人理解語篇的意義和交際意圖,從而使語篇保持連貫性。
由于筆者所在學校為農(nóng)村普通高中,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寬,很難把握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加之上下文語境下的猜詞又能很好地對接高考,便于迅速見效,所以文章主要探討上下文語境下的猜詞策略。
1.根據(jù)定義或解釋猜測詞義
對一些重要的概念、難懂的詞匯往往用定義、定語從句、同位語、舉例以及標點符號等形式進行解釋和說明,給學生提供很好的猜詞線索??梢詫⑺鼈兘y(tǒng)稱為“猜詞信號”。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遇到生詞時,一定要關注這些猜詞信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以下幾種猜詞信號:
定義與釋義的信號詞:如,to be, be called, mean, be defined as, refer to, that is, or, namely, that’s to say等。這些詞常用來對前文提到的詞進行解釋。例如:
Advertising companies often sponsor broadcast programs, that’s to say, they pay the money of producing the programs.
在這個例子中,學生對sponsor一詞并不熟悉,但當看到that’s to say之后的pay the money of producing the programs的句子,學生能夠猜出sponsor的意思為“提供贊助”。
舉例說明的信號詞:如,such, such as, like, for example/instance, especially, include, consist of, specially等。這些詞常用來作為舉例和列舉的方式對某一觀點或概念進行具體的說明和解釋。例如:
You can take any of the periodicals, including English Learning, The World of English or English Salon.
根據(jù)后文中English Learning(英語學習), The World of English(英語世界) or English Salon(英語沙龍)這三種學生比較熟知的英語雜志,可以猜出文中的periodicals一詞為雜志的含義。
定語從句與同位語:閱讀中出現(xiàn)的難詞有時后面緊跟著一個定語從句或同位語,對前面的詞進行解釋,這時可以利用這一解釋對前面或后面的詞義進行猜測。例如:
His major in the university is archaeology that is the study of cultures of the past, and of periods of history by examine the remains of buildings and objects found in the ground.
此句運用了由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解釋了archaeology(考古學)的詞義,可知該詞意指通過一些建筑物的殘骸以及埋藏于地下的物品去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科學。
標點符號:如括號、冒號、破折號等有時也被用來對一些生詞進行定義或解釋,這些符號也為讀者理解和猜測提供了線索。例如:
To feel grateful in time of crisis — anger, hatred and bitterness — is easier.
根據(jù)后文中生氣、厭惡、苦痛可知crisis為“生活中所遇到的危難,艱難時刻”。
2.根據(jù)語境中內在的邏輯關系猜測詞義
根據(jù)同義詞或反義詞的替代關系來猜詞:在句子或段落中,學生往往可以利用熟悉的詞語,根據(jù)語境中上下文的內在邏輯關系更好地進行詞義的猜測或是詞匯的選擇。例如:
The bag had my passport, money, an airline ticket and other things____to me.
A.difficult B.serious C.precious D.strange
根據(jù)passport,money,an airplane ticket 能夠判斷出這都是對作者比較重要的東西,所以正確選項為C。
3.根據(jù)構詞法進行猜詞和記憶單詞
掌握詞根、前后綴等構詞法知識,結合語境猜詞是學習英語詞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如何擴大你的詞匯能力》一書中,作者把前綴、后綴和詞根稱為“擴大詞匯的三把鑰匙” (汪榕培,盧曉娟,1997)。由此不難看出,英語詞匯的系統(tǒng)性很強,而且詞匯間具有相互聯(lián)系。因此,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關注基本的構詞法,引導他們利用詞匯本身固有的特點和內在規(guī)律去突破記憶單詞的難關。例如,詞匯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前綴、后綴的方法去批量記憶單詞,如,disabled, dislike, import, impolite, possible, responsible, kindness, illness, connection, conversation, wonderful, beautiful, careless, useless, novelist, scientist等。教師還可以利用詞性的轉化幫助學生擴展詞匯的使用功能,如,bear, end, approach, blame等詞不僅應該掌握他們的名詞詞性,還應掌握其動詞詞性及詞義。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合成詞法幫助學生掌握大量單詞,如,grown-up, world-famous, heart-broken, first-class等。所以,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有必要向學生介紹構詞法的基本知識。例如:
People in California love to talk about “zero-emissions vehicles”, but people in California seem to becluelessabout where electricity comes from.
-less是表示反義的后綴,clue是“線索”的意思,再根據(jù)句意可猜出clueless是沒有線索,即“不知道,一無所知”的意思。
Archaeologists often date cave art with a process called radiocarbon dating. -ist為名詞后綴,意為“……學家”,根據(jù)下文中的cave art, date等詞可以推測出Archeologist意為考古學家。
4.根據(jù)詞匯的正負態(tài)度進行完形填空中詞匯的選擇
在北京市英語高考中,完形填空一題要求考生選擇最佳選項后使補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順、前后連貫、結構完整。這一題如所考詞匯涉及正負態(tài)度的區(qū)分,考生尤其要引起注意:四個選項中的詞語所代表的作者態(tài)度通常會有正負之分,考生如不能準確理解上下文的含義,但能判斷該句作者的態(tài)度為正還是為負,即可將選項中錯誤態(tài)度答案排除,這大大地增加了答對的概率。例如:
Weeks passed and my parents started to____the fact that I had a phone. They would say, “We have noticed that you never pay attention to us. It’s like you have your own little world now and we don’t communicate as much with your phone.”
A.ignore B.dislike C.accept D.enjoy
根據(jù)后文“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從來不關注他們,他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父母的交流還不如和手機多”,我們可以判斷出此空所要填的動詞應該為負態(tài)度,所以排除C、D兩個答案,又因為ignore詞義為忽視,不符合前后句意思,所以很容易將答案鎖定在B。
在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習慣利用詞匯表孤立地講授單詞,導致學生學習詞匯過程中“記憶速度慢、浪費時間、效率又低”。余德敏(2002)提出,語境將篇章中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更容易從他們的心理詞匯中提取詞匯,更有助于記憶詞匯。
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在語境中進行詞匯的呈現(xiàn)、講解和練習,滲透語境意識,并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詞根、詞綴、同義詞、反義詞以及各種語法現(xiàn)象等進行反復操練并掌握語境下猜詞的方法,由此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鼓勵學生將學過的新詞應用于寫作、對話中去,真正地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
經(jīng)過研究,大多數(shù)學生在頭腦中有了語境的概念,并能將所學的猜詞策略應用于平時的閱讀中去,一部分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通過語境下的詞匯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英語的閱讀能力,從而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余德敏.探索詞匯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
[3]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22
2016-11-26
王嵐(1981—),女,黑龍江方正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H319.3
1008-6714(2017)01-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