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 舞
胡適的眼光和特朗普“筑墻”及新詩當下的尷尬
鐵 舞
這個題目的意圖很明確是想談談當下新詩的尷尬。
談新詩自然要從胡適說起。今年正好是新詩發(fā)端100周年。新詩當下的境況與它的起端有密切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有人發(fā)表了很多新詩的百年思考,最有影響的是謝冕先生的《新詩天生就有它的缺陷》《我們今天的詩人缺少什么》。有些說法早就有了,王光明的《現(xiàn)代漢詩的百年演變》,十多年前就出版了。如何看待胡適的白話詩寫作與今天的關(guān)系,不能只是一言以蔽之,認為胡適只是具有開創(chuàng)的意義。這就需要重新理解胡適當時看問題的眼光,理解胡適白話詩屬性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今天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眼光。
至于“特朗普‘筑墻’”似乎與詩歌毫無關(guān)系,本文令人生疑之處可能就在這里,待我們慢慢談下去再看。
先說胡適的眼光。胡適的眼光并不是指他跟蔣介石走那個眼光,而是指他對新詩的實驗。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態(tài)。胡適不是一個沒有古文功底的人,他也有能力寫舊體詩,那為什么要第一個吃螃蟹,倡導白話詩呢?他的眼光體現(xiàn)在以下這句話里:“中國的文學便分出了兩條路子:一條是那模仿的,沿襲的,沒有生氣的古文文學;一條是那自然的,活潑潑的,表現(xiàn)人生的白話文學。向來的文學史只認得那前一條路,不承認那后一條路。”這段話寫在一本《白話文學史》的書里,這本書出版在他第一首白話詩之后;不過,在他寫出第一首白話詩之前,他就與他的留學的朋友們在討論白話詩的事情了。那都是些做學問的人,胡適要不在心里有文學史作底是不可能的,上述想法肯定是他以后實驗的思想起點。這個目光是遠大的,自他以后的新詩歷程一直走在嘗試的路上。為什么這樣說呢?重讀他1917年2月公開發(fā)表的八首詩,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八首詩今天看來,藝術(shù)性并不很高,但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仍有很多啟發(fā)。比如,每一首詩的體式都不同,隱有許多未來屬性——《蝴蝶》是新五言,《風在吹》是民謠,《湖上》是敘事寫生,《夢與詩》以詩寫詩,揭示寫詩的經(jīng)驗,《醉》是勵志性的微詩,《老鴉》可以說獨白體,《大雪里一個紅葉》是抒情體,《夜》可以說是一首散文詩。這些屬性在我們今天的許多新詩里仍可以看到。而胡適詩又是誰的未來屬性在當時的體現(xiàn)呢?當然是在他之前的那段中國文學史里了——即他所說的白話傳統(tǒng)??梢姡m寫白話詩是有歷史眼光的,他抓住了歷史的未來屬性,白話詩的屬性早就藏在以往的文學史里,他把它開掘出來;而他的白話詩又有著以后新詩的未來屬性,這就是我們今天何以要回過頭去重新省察這段歷史的原因。
最早提出“白話”書寫的并不是胡適。早在1898年8月就有人在《無錫白話報》上發(fā)表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的文章,首次提出“崇白話而廢文言”。自然,胡適之所以能有作為,新文化運動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背景,大家都在提倡白話文。魯迅寫白話小說,一篇《狂人日記》是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用白話寫小說沒有爭議,因為小說的起源本是“街談巷語”,白話正合適。用白話能否寫詩呢?詩是高雅的語言藝術(shù),怎么能用白話來創(chuàng)作呢?這是很有一點爭議的。胡適的《答梅覲莊——白話詩》寫下了第一首白話詩。(許多人以為他的第一首白話詩是公開發(fā)表的《蝴蝶》,其實不是。)胡適寫白話詩,盡管心里有一本《白話文學史》打底,但他還須有實驗作資本,才好真正開腔說話。他是一個學者,也許無意于做詩人,所以他的實驗是帶有學術(shù)性的,他是站在史的角度考慮他的實驗行為,在白話文學史上要占有一席之地,須有作品。后來他說,“我這部文學史里,每討論一人或一派的文學,一定要舉出這人或這派的作品作為例子。故這部書不但是文學史,還可算是一部中國文學名著選本?!彼麑ψ约阂策@樣要求。我們看到的《白話文學史》分兩編,第一編探討唐以前的白話文學,分為十章;第二編下設六章,專門討論唐朝的白話文學。在這本文學史中,胡適有許多不俗的見解。比如在《漢朝的民歌》一章中寫道:“樂府是平民文學的征集所,保存館。這些平民的歌曲層出不窮地供給了無數(shù)新花樣,新形式,新體裁;引起了當代的文人的新興趣,使他們不能不愛玩,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模仿。漢以后的韻文的文學所以能保存得一點生氣,一點新生命,全靠有民間的歌曲時時供給活的體裁和新的風趣。”又如,他在論及陶淵明時寫道:“陶潛的詩在六朝文學史上可算得一大革命。他把建安以后一切辭賦化,駢偶化,古典化的惡習氣都掃除的干干凈凈……他盡管做田家語,而處處有高遠的意境;盡管做哲理詩,而不失為平民的詩人?!焙m在新文化運動初期便寫出《文學改良芻議》,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后來,提倡白話文見效了,他才寫出《白話文學史》為“自然的,活潑潑的,表現(xiàn)人生的白話文學”正名。當然,這只是他在文化領(lǐng)域的諸多貢獻之一。剛才我說,這是他在做出一番大膽實驗以后做出的一個求證。為什么這樣說呢?這就要說到我想講的第二點了。
胡適是個教育家,如果我們從一個教育家角度看這一場白話詩的實驗,我們還會看出一點什么來呢?胡適的老師是杜威,杜威有一個著名的五步教學法:第一步,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課題,情境必須與實際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使學生產(chǎn)生要了解它的興趣;第二步,給學生足夠的資料,使學生進一步觀察、分析,研究該課題的性質(zhì)和問題所在;第三步,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或暫提出一些嘗試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第四步,學生自己根據(jù)設想,進行推理,以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五步,進行實驗驗證,學生要根據(jù)明確的假設方案親自動手去做,以檢查全過程所達到的結(jié)果是否符合預期的目的,在做的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這些設想、假設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我們不妨按著五步教學法還原一下胡適作的這場白話詩實驗:
第一個步驟就是創(chuàng)設課題:白話能不能寫詩?這是一個很接地氣的課題。
第二步,杜威老師不可能給胡適材料,于是胡適只能自己找材料,他發(fā)現(xiàn)白話文學昨天就存在,白話詩歌按某種標準,自古就有。那在今天我們還怕什么呢?
第三步,胡適自己提出設想,要用20世紀的“活”字,不要用“死”字,也不要用“死句”。任叔永寫了《泛湖即事》寄給胡適看。胡適看了以后,說這首詩里的“言棹輕舟,以滌煩疴”,“猜謎賭勝,載笑載言”里“言”“載”都是死字,“載笑載言”是死句,“猜謎賭勝”才是20世紀的活句,結(jié)果和打抱不平的梅光迪寫信爭論,寫下了第一首白話詩《答梅覲莊——白話詩》。
第四步,胡適根據(jù)自己的設想,寫出自己的白話詩。
第五步,實驗驗證。胡適一方面寫出了半部《白話文學史》,一方面對自己的實驗作了客觀的總結(jié)。他把自己的詩集取名《嘗試集》,他給自己的定位很客觀:他沒有以《蝴蝶》等八首詩為他的新詩標志,而把一首《關(guān)不住了》的翻譯詩作為他的“新詩”成立的紀元,在我看來一定是有他的特別想法在里面的。新詩除了要承續(xù)白話傳統(tǒng)外,在當時和未來環(huán)境下必定還要接受西方詩歌的影響。他的白話文的概念,本身還受了一個英文詞語的影響——Vernacular literature。胡適一生多次使用這個概念。這話胡適當時心里一定清楚,但沒有說。因為潮流歸潮流,落實到具體寫詩,還需要大膽試驗和小心求證,而且白話和翻譯要想做得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這事情就留待眾人的實踐了,他只須宣布一下他的“新詩”成立的紀元,讓別人去琢磨就是了。
《白話文學史》于1928年出版,是在1917年發(fā)表八首白話詩后十年。但我們知道,這可能就是他的實驗以后的一種求證。在談及此書特點時,他說:“我把‘白話文學史’的范圍放得很大,故包括舊文學中那些明白清楚近于說話的作品。我從前說過,‘白話’有三個意思:一是戲臺上說白的‘白’,就是說得出,聽得懂的話;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飾的話;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曉暢的話。”其中第二條,可以說是一種美學的概念,清白,也即白凈;不能說這是唯一好的審美態(tài)度,與此相反的繁復,不能說絕對不好。一種觀點得以成立,并有效,都必須給足條件。如果我不是狂妄的話,我該如何評價胡適以后這一百年的新詩歷史呢?也就是說,要以更宏闊的眼光看待新詩100年。揚棄了種種喧囂在外的形式,是不是可以說,胡適以后全體依然是在嘗試,或更大范圍的一次嘗試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我們把百年來所有的新詩作品結(jié)集起來,這本書仍然可以被命名為《嘗試集》。
這就要說到新詩的尷尬了。新詩究竟怎么了?它是病了還是健康的?談新詩的尷尬,我想到特朗普“筑墻”的故事?!疤乩势铡Α迸c文學沾不上邊,但對分析事件具有一定的比照意義。只要我們對特朗普“筑墻”這件事做一些情境分析就知道了,那也是一種尷尬,我們可以“超傳”一下。思維上的“超傳”會讓我們看清楚看似不相關(guān)的兩個事物會具有同構(gòu)性,當我們習慣于盯著一件事物看的時候,不妨也關(guān)注一下旁邊的另一樣不相關(guān)的事物,這樣的“超傳”也許會帶來一些新的啟迪。這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條路徑。
據(j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報道,在距離美國數(shù)千公里之遙的愛爾蘭小鎮(zhèn)敦貝格,有一片臨海的公共沙灘。三年前,特朗普在這里買下了一個高爾夫球場,球場就建在沙灘后面的卡洛默爾沙丘上,占據(jù)了4.5公里的海岸線。愛爾蘭特朗普國際高爾夫球場所在地風景如畫,但也存在著一個非常煩人的問題——海水侵蝕。在2014年的幾場異常猛烈的暴風雨中,球場的第14洞被完全侵蝕,第5、第9和第18洞也遭到了嚴重損壞。眼看自己的產(chǎn)業(yè)面臨威脅,特朗普的對策是什么呢?——筑墻!筑起一堵防護墻,使得高爾夫球場所在的沙丘地免遭被海水一點點侵蝕的噩運。特朗普原本打算在沒有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修筑,但未能成功。隨后,特朗普于去年5月向當?shù)卣岢錾暾?,希望沿公共沙灘建造一?.5公里長的墻,但半年多后又撤回了申請。去年12月底,已經(jīng)成為美國候任總統(tǒng)的特朗普重新提出申請,請求在卡洛默爾沙丘的兩端各修筑一堵用金屬薄板支撐的石墻,兩堵墻總長883米。新計劃與原先的打算相比“收斂”不少,留出了一個大大的豁口。目前申請程序仍在進行當中。敦貝格當?shù)鼐用裨诮邮蹸NN記者采訪時,幾乎眾口一詞地支持特朗普的筑墻計劃,畢竟當?shù)赜兴姆种坏木用褚蕾嚫郀柗蚯驁鎏峁┑墓ぷ鲘徫痪S持生計。
專家憂心防護墻會加劇侵蝕。反對筑墻的意見主要來自熱衷環(huán)保的精英人士。“愛爾蘭環(huán)境之友”負責人托尼·劉易斯堅決反對高爾夫球場的興建以及防護墻的修造:“有人以為建起一堵墻就能阻止海水的侵入,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沙丘是對抗暴風雨最好的海岸衛(wèi)士之一?!币恍┖0秾<艺J為,單純憑一堵墻無法減緩海岸侵蝕或消除洪水。相反,所謂的“防護墻”會把泛濫的海水引向附近的河道,最終淹沒周邊的低洼地區(qū)——如弗拉納根的農(nóng)場。一份由美英兩國專家提交給當?shù)卣穆暶鲗懙溃骸昂芏鄧H經(jīng)驗證明,一座海堤的修建會促生更多更大的海堤。因為防護墻會加速海水侵蝕,并損壞海岸。如果采用了這種‘解決方案’,將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浪也會變得愈發(fā)洶涌,屆時人們又將尋求‘更高更好’的防護墻。”“倘若筑墻方案完成,將標志著沙丘——這一最好的海岸防衛(wèi)系統(tǒng)的湮滅?!辈贿^,環(huán)保人士的努力似乎并沒有轉(zhuǎn)變當?shù)鼐用竦南敕ā-h(huán)保人士在反對特朗普筑墻計劃的同時,卻拿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案。
這和我們今天拿不出一個好的方案改變新詩的現(xiàn)狀一樣。
我可以從“特朗普筑墻”中提煉出幾個要素:1、事件;2、原因;3、圍繞事件的人物;4、人們對事件的態(tài)度;5、結(jié)果。圍繞這五個要素,我們對比一下我們的詩壇:
1、事件——眾多的詩壇“鬧”事,網(wǎng)絡時代的詩篇越來越不像詩。
2、原因——有人發(fā)現(xiàn)新詩一開始就有缺陷,現(xiàn)在這個缺陷越來越擴大。
3、圍繞新詩的人——有各路旗號的詩群,有國家級的詩人,有評論專家的隊伍。
4、人們對新詩的態(tài)度各異——一切都是自發(fā)自為。
5、結(jié)果——八卦相蕩,沒有結(jié)論。
想想有這么一個“詩歌總統(tǒng)”,他要在詩歌這塊領(lǐng)地里“筑墻”,他要求詩歌應該怎么寫,詩人應該怎么做。現(xiàn)實情況一定是這樣的:有些人贊同,有些人反對。在精神文化領(lǐng)域里,從來不會有大一統(tǒng)的事。我看到一篇報道,說上海的二十多個民間詩社在顧村詩鄉(xiāng)開會,還請了些專家、學者,探討中國新詩的發(fā)展趨勢,諸多發(fā)言,各說各的,沒有誰能開出一副好的藥方來?,F(xiàn)在中國詩壇是沒有“總統(tǒng)”的,但好多人想當總統(tǒng),且看全國詩歌山頭林立,詩歌的微信群、公眾號更是多得不計其數(shù),似乎隨便搭個平臺就可以號召別人的。誰都不是“特朗普”,誰都又是“特朗普”?,F(xiàn)在大家都在“筑墻”,而我們這兒“筑墻”是不要申請的,誰都可以編一本“世紀新詩典”,誰都可以打出一面旗幟,希望一呼百應。還有人以為只要提出幾條標準來,大家按照這些標準要求自己,新詩的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如果說特朗普想求得一個既能保護沙丘,又能防止海水侵襲,還能使居民就業(yè)也得到保證的方案,那么,我們要求的是一個既能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又能防止詩壇變壞,還能方便大家喜歡寫詩的方案,這個方案又是什么呢?特朗普沒有求得一個解,我們也沒有求得一個解。都說,留給歷史吧!各路英豪,繼續(xù)折騰就是了。
維特根斯坦說過,一個不能給出答案的問題本身就是不能提出的。同時他說,這種“謎”并不存在。接下來他又說,如果一個問題是可能在根本上被提出的,那么,它也就“能夠”被解答。
真問題是什么呢?我認為真問題應該出在詩學的研究上。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歷史,朱光潛早在1942年3月寫的《詩論·抗戰(zhàn)版序》中有一段話,不應被我們忘記,他說:“在目前中國,研究詩學似尤刻不容緩。第一,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不比較無由見長短優(yōu)劣?,F(xiàn)在西方詩作品與詩理論開始流傳到中國來,我們的比較材料比從前豐富得多,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研究我們以往在詩創(chuàng)作與理論兩方面的長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鑒。其次,我們的新詩運動正在開始,這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對中國文學的前途必有極大影響,我們必須鄭重謹慎,不能讓它流產(chǎn)。當前,有兩大問題須特別研究,一是固有的傳統(tǒng)究竟有幾分可以沿襲,一是外來的影響究竟有幾分可以接受,這都是詩學者所應虛心探討的?!蔽铱矗斚挛覀兠媾R的還是這兩大問題。
歷史的未來屬性究竟是什么?今天我們不需要“特朗普”,因為特朗普“筑墻”不解決問題;我們今天需要的還是“胡適”,需要胡適的眼光。今天的胡適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眼光呢?我想胡適說古文文學和白話文學兩條路子的話并沒有過時,只是我們今天白話這條自由之路走得有點過了,倒是應該反過來討論一下是否還有另一條不太自由、有點難度的路呢?詩要沒有一點難度,那就會徹底降為普通說話,那還是在寫詩嗎?不得不指出,胡適說“模仿的,沿襲的,沒有生氣的古文文學”顯然也是有點過頭的,難道我們的古文文學真的是一味“模仿的,沿襲的,沒有生氣的”嗎?要是真的這么問的話,恐怕不會得出他那個絕對的結(jié)論,只是他在當時為了強調(diào)后者而故意貶抑了前者而已。這是一個缺陷,一個在認知上不能平衡的缺陷。由這個大缺陷會進一步帶來五個層次上的具體缺陷:
1、認知層次上對“詩本身”認識的缺陷。
2、詩倫理層次上詩對人的生理影響和社會風化的影響,認識上有缺陷。
3、詩傷害層次上的狂妄自大和攻擊心理,種種暗藏意圖的荒謬表達是不可不正視的缺陷。
4、詩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層次上詩的被局限和不能超越的沉陷。
5、詩對社會道德的影響層次上的風化作用所表現(xiàn)出來的缺陷。
無論你是大詩人還是小詩人,無論你是什么旗號下的詩人,是詩人也好,是評論家也好,都應該認真省察。只是這五種缺陷在這里不宜詳說。
對詩歌難度的設置不僅是語言上的,還應該是在“責任”意義上的難度。好詩背后的人的格局,決定了詩的最終價值。要是胡適今天還活著的話,他應該知道他的五步實驗已經(jīng)走到了哪一步了。也許他會提出新的實驗目標,也許他會認真考慮朱光潛先生的意見。在全球化語境下多元文化困境的背景下,再次考慮中國詩的未來出路,是否應該得出一個結(jié)論:新詩已經(jīng)到了一個終點了,未來是一個可能的世界。詩歌的可能性的未來屬性就在當下,我們?nèi)绾蝿?chuàng)造出偉大詩篇,如何創(chuàng)造出能夠足以和西方詩歌抗衡的中國詩,西方詩的路如何走,中國舊詩的路如何走,流行民間文學的路如何走,在人機博弈的時代,詩人的位置怎樣擺……
關(guān)于胡適的看法,其實已成五四后的定論,如果要理解這個問題的復雜性,還要看到當時跟學衡派吳宓等人的分歧,放在當時的語境里去討論,恐怕保守派并非一無是處。反觀胡適的《白話文學史》,當然也可談他學問的局限,對他的學問也有不少非議。
再一個,我們的問題涉及對傳統(tǒng)的看法,如果我們以五四以后啟蒙的目光,是否有點歷史決定論了?這仍是可以討論的。白話詩只能說是個事實,好壞難說。但我們不可能回到舊體,不等于我們反思的思路不能兼顧。
對中國新詩的命運和走向,我有幾點意見:
一、它首先取決于民眾的整體素養(yǎng)和社會的主導;
二、取決于結(jié)構(gòu)性力量的配對:一個是審美標準,一個是終極思維;
三、取決于是否能找到一些共識,在這基礎上達成互相承認的多元共識;
四、如何包容性發(fā)展,取決于詩人們敢不敢否定自己。詩學需要問難,也許今天更需要否定詩學,在否定中肯定否定不了的東西。
以上說的是詩的社會命運,也許這是關(guān)于詩的第一需要的認識。還有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詩歌教學。我們現(xiàn)在不缺少高深的研究,關(guān)于詩歌的專著很多,但是缺少一種將事物簡化到最低常識水平的,從而可以輕松而令人信服地向人傳達的理論。這樣的理論似乎沒有。更重要的是缺乏有針對性的,評價當代漢語詩寫作的理論建構(gòu)和評論。這些想法,說來話長,只能一點點講,今天先提出來。
2017年4月27日,于華東師范大學麗娃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