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光蕾,謝璘
(江西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而大學語文作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主要陣地,其所強調的語文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是高職學生提升專業(yè)技能的重要輔助。
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能夠既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語文能力,又能夠使其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這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與探究的問題。長久以來,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也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經驗,學生傾聽。在教學手段上,雖然有所改進,采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能手段,如多媒體PPT教學、視頻教學、音樂教學,但還是沒能脫離傳統的師為主、生為輔的授課模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樣的“填鴨式”授課模式顯然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學生,難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更無益于大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大量的線上教學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并且不斷發(fā)展進步,隨之出現的,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其實早在19世紀中期,翻轉課堂的理念就已經在美國的西點軍校初步運用,只是那時,塞耶爾將軍運用的不是視頻資料。相比國外,我國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目前整體上仍處于引進、介紹階段,理論分析多于實踐應用,且多集中于中小學課堂教學應用上。就中山市教研室、南京九龍中學、廣州市第五中學等學校的實踐效果來看,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顯然是更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的。
翻轉課堂作用應用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的產物,將互聯網的開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與教學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想結合,形成對師生關系、教學活動、課程內容等要素的重新定位與思考。在班級授課制框架下的課堂教學中引入網絡學習的新思維,極大地拓寬了課堂的時空,有利于實現傳統課堂群體教學與網絡個別學習的有效融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課前學生自主學習和課中教師輔助知識內化兩個階段。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學,其次,完成教師布置的針對性練習完成自測,第三,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思考并答疑解惑,完成學生的終級學習目標。
那么要如何實現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教學的 “翻轉”呢?在“翻轉”模式下,大學語文老師們又該如何改變從而迎接并適應新挑戰(zhàn)呢?
翻轉課堂的最大特征就是顛覆了傳統的教學過程,把知識講授過程放在了課前,課堂上,學生就課前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向教師請教,教師給予學生針對性地指導。因此,課前學生的自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翻轉課堂之所以不斷得到應用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充分的前期準備是分不開的。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需要豐富的學習資源支持,可以是知識點視頻資源、電子課件、學習任務單、電子文檔、知識地圖、進階練習等等。其中,微課資源是最常用的,教師在課前以知識點為單位,錄制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以支持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僅僅憑借現有的制作授課課件是遠遠不能實現翻轉課堂的,更要全力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能力,做學生學習視頻內容的設計者、研發(fā)者、錄制者。例如,教師在講授《像山那樣思考》時,在課前教學階段,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相關的生態(tài)破壞情境視頻,激發(fā)學生保護大自然的熱情,將學生帶入到被鹿群啃光的山原中,讓學生從中認真體會和感受到 “只有一個地球”的真正內涵。然后,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分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討論和分析保護大自然的具體措施,并結合一定的課外學習資料,將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進一步提高。
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互動交流平臺?,F代社會,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由此誕生的百度云網盤、網絡論壇、騰訊QQ、微信、釘釘等平臺為完成翻轉課堂的課前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將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單發(fā)布到百度云網盤中,讓學生自行下載,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充分實現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目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也可以在班級QQ群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互相答疑,先進帶后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學生在課前的自學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有些可以互相答疑解決,但仍有一部分問題是需要老師輔助才能明白的,這就要求教師通觀全局,在課堂中幫助學生內化吸收。
第一,總結問題,引導探索。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遇到的問題也將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自身要足夠了解教學內容,更要有較強的課堂主持調控能力,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自學中遇到的疑問總結出一些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和探究。
第二,協作學習,交流互動。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中心,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討論,甚至是爭論,充分論證所選擇的問題。教師則在必要時,向學生提供支持,成為學生獲取資源、利用資源、應用知識的幫手,讓問題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充分的解決,內化教學內容,從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在完成一次課程之后中,語文教研室的專家、教師應當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總結與反思,設計的學習任務單是否合理,教學視頻是否應該增減內容,課中的內化環(huán)節(jié)出現了什么問題,該如何來改進,都應該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總結與提升,并綜合學生的意見提出改進方案,不斷修正教學方案。
除此之外,既然課堂的主體是學生,那么,課后的反饋階段也應讓學生參與進來。不僅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反饋評價,更要注重對整個學習探究過程的評價。除了對教學過程進行反饋評價外,學生還可以進行自評和互評,評價內容包括自學階段的表現、小組學習中的表現、個人學習計劃的安排等方面,而這些評價都可以記錄進學生的個人學習檔案中,成為其課程考核衡量的標準之一。
翻轉課堂的新型模式重新建構了傳統的教學課堂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轉變了傳統的大學語文課程流程,與當下我國大學語文的課程改革思路相契合。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學習新課標的有關內容,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將課堂的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力,提高大學生的語文能力及文學素養(yǎng)。
[1]柯清超.超越與變革:翻轉課堂與項目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杜建群.翻轉課堂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3):36-37.
[3]繆靜敏,汪瓊.高校翻轉課堂:現狀、成效與挑戰(zhàn)——基于實踐一線教師的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5):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