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俠(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
高校體育專業(yè)體操教學的方法研究
□劉丹俠(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
體操教學是高校體育類專業(yè)的主修課程之一,通過使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體操運動基礎知識、技巧等內容,培養(yǎng)其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品質。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則是促使學生全面鍛煉身體,從而增強體力,以應對今后的工作體力要求,提升身體素質。因此,高校體育類專業(yè)的教學中體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摸索適合學生的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努力嘗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根據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積累的經驗,通過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授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應當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體操課的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體操教學方法
根據筆者所了解的情況,大致可以將目前的高校體操教學現狀概括為六個方面。首先,從師資方面來說,絕大多數高校30-50歲左右的教師居多,其年富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因此是體操課教師的中堅力量。當然各個學校都會有一些高學歷的年輕教師,年輕教師學歷高,但是教學經驗不足,所以老中青教師之間互相搭配,對年輕教師有一個帶動作用。其次,師生對于教學目標的認知程度,教學目標引導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實施,并且決定了課程的教學方向、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絕大多數的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領會程度是符合體操教學要求的,認為體操教育是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指導能力以及科學健身作為培養(yǎng)目標的。學生對于教學目標的認識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所以基本上和教師相一致。第三,從教學內容上看,教學內容是體操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體操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就理論方面來說,體操概論和體操術語是最為基本的課程內容,是老師必須要講解到的。從實踐方面看,實踐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動作技能和教學能力的針對性訓練,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更能讓學生所接受。目前部分高校對于學生體操理論的教學不夠重視,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理論方面的學習。第四,從教學的課時數量上看,課時數的多少直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對于目前的高校教學現狀而言,大多數高校學生的課時數不足,最后導致了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嚴重脫節(jié)。因此大多數的體操教師都在呼吁能夠增加學生課時量。第五,從教學的方法來看,教學方法是學生在規(guī)定課時量的時間段里實現教學內容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學內容也決定了教學方法的運用。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最普遍的方式,即講解和示范學習法,因此也能說明大部分的高校把訓練學生的技術動作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其他方式的教學法各個學校的側重點不同,其他的教學法還有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等。第六,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內容來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體操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操課本身就是重實踐的課程,實踐能力高低就體現著教學質量高低。所以大多數高校體操課教學都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
2.1、學生對于體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
體操項目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體操課程有各種各樣的器械,而在操作這些器械的時候往往需要的是在“不符合常規(guī)”的狀態(tài)下進行。并且有很多種類型的動作,這些動作要求的協(xié)調性以及準確性都是極高的,這對于學生中那些身體素質較差的而言往往使他們望而生畏,對體操課慢慢的失去了興趣。
2.2、學生的練習和教師的講解示范脫節(jié)
教師的講解示范是體操課教學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是使用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是學生的練習和教師的講解有著不一致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僅要給學生演示標準的動作,還要指導學生動作要領,與此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安全,這無形當中加大了老師的教學負擔,所以說學生的練習和教師的示范講解要靈活處理,不然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兩者相脫節(jié)。
2.3、教學目標過于單一,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一定的課時量所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按照體操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并且在規(guī)定的課時完成之后能夠達到教師的要求。但是在實際上課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個體差異,所以在實際上課過程中也是有所不同的,可能身體綜合素質好的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指導很快的掌握相應的技術動作要領。而那些身體綜合素質較弱的學生,可能在掌握的時候就會相對較慢,假如在這個時候教師一味地照顧那些學的快的同學,勢必會使這些身體綜合素質較弱的同學產生厭學的不良情緒。
2.4、考核模式單一,不能很好的考察學生的動作掌握情況
絕大多數的高校所采取的考試模式是課程進行完之后進行一個期末考試,而平時練的如何基本上沒有什么考察方式。所謂的平時成績一般情況下都是根據學生的出勤率所定的。這對于體操課而言,是不符合其學習規(guī)律的考核模式,每一個動作的練習都是經過長時間的重復來逐漸理解的動作,進而慢慢的能夠將動作定型。所以說現行的單一的考試模式不能夠很好考察學生的動作掌握情況。
3.1、提高學生對于體操課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操課程教學中也不例外。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源泉,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體操運動興趣,是每一個體操教師應該努力探索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理論的講解,告訴學生體操與健康的關系;還可以通過直接觀看體操競賽視頻等活動,以這樣的方式給予學生心理上的直接感觸使得學生從內心生發(fā)對于體操課程的喜愛;同時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有利因素,一個專業(yè)素養(yǎng)非常好的教師,能從各個角度發(fā)揮其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專業(yè)的魅力。教師優(yōu)美的動作,標準的示范這些都是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小步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每學一步都能進步一些,學生再上課的時候就會對學習充滿成就感,這在無形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生們學習雙杠肩倒立前滾翻時,可以進行分步驟教學,把整個動作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讓學生們在墊子上掌握頭手倒立前滾翻分腿起,當在墊子上能夠熟練掌握動作要領的時候,再讓學生們進行完整的雙杠肩倒立前翻滾的完整聯(lián)系。
3.2、目標清晰,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
在教師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切勿把目標定的過高或者過低,過高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到難度太大,對教學產生恐懼感。過低則容易使學生感到完成動作毫不費勁,會輕視課程內容和教師的教學。所以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務必要做到心中有數,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選擇比學生實際能力偏高一些的目標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經過自己努力后就做到了,從而學生會有完成動作成功的喜悅感。在近兩年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有一部分同學沒有器械體操的基礎,甚至在中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所以在大學的課程中,他們對單杠、雙杠都很陌生。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會在課程的設置方面適當的放慢進度,讓學生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練習,讓學生掌握好最基本的動作,如單杠的支撐單腿擺越成騎撐、雙杠支撐擺動或者前臂彎曲伸等。這些基本的練習不僅能夠讓學生逐漸的熟悉器械同時在練習的時候也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雖然在教學進度上慢了一點,但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卻很好。
3.3、精講多練,明確教師的主導地位
所謂的精講多練,主要是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選擇重點的內容進行講解,突出知識的重點部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動作反復的練習,體育項目離開練習等于是空談。只有按照正確的動作要領和技巧去練習才能熟練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應該積極的鼓勵,及時的為動作不到位的學生進行糾錯,錯在什么地方,不僅要讓不懂的學生明白,更要讓已經學會的同學知道,這樣就發(fā)揮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
3.4、培養(yǎng)學生骨干,搞好課余輔導
對于學生中表現較好和掌握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對這類的學生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培養(yǎng),確保這部分學生的技術動作過關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這些學生骨干可以給其他的學生做示范,也增強了其他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還能給教師分擔教學任務,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3.5、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
體操課程的學習評價目標應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表現和體能、技能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范圍,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的體操學習興趣。體操課的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決不能總是看中學生的出勤率,而是要考核學生對平時課堂教學的掌握程度和練習程度,通過這樣的考試模式,對于學生提高練習時的自覺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定期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技術要領的掌握情況,這樣方便了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并總結課程教學的經驗,為改進完善的教學方法提供科學的根據。所以說教師可以規(guī)定在一套技術動作或者課程項目教完之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考核,預留出學生練習的時間,這樣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出現脫節(jié)嚴重的現象了。
體操作為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它對培養(yǎng)合格的體育教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加強對體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從思想上重視體操教學,努力改善我院體操教學條件,提高體操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體操人才的需求。
[1]王奉濤.高校體育與健康課體操教學方法的調查研究[J].棗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04.
[2]冉清泉,易學.高校體操教學形式和方法的最優(yōu)化選擇[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04.
[3]朱道宇.對高校體育專業(yè)體操教學的方法研究[J].學理論, 2010,01,25.
G83
A
1006-8902-(2017)-05-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