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愛
(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文化與教育】
手機時代大學語文課應對策略略談
朱定愛
(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手機時代的學生大多成了“低頭族”,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手機吸引到大學語文課堂上來?除提升自我素養(yǎng)外,大學語文教師還需拋棄傳統(tǒng)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構建充滿活力的開放式課堂。
手機時代;大學語文;應對策略;教師素養(yǎng);課堂討論
在網(wǎng)絡和手機普及的今天,學生大多成了“低頭族”,以“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審美能力及文藝鑒賞水平”為己任的大學語文課堂也難逃此厄。如何將學生的興趣從手機吸引到課堂上來,是當前大學語文課必需面對的難題。
大學語文課之所以魅力不濟,首先應歸咎于應試教育體制之下的中小學語文教育。正如著名教師韓興娥所言,中小學的語文學習“基本上就是一個模式:讀生字、解釋詞語、講解段落大意、總結主題(或中心)思想。翻來覆去老一套,老師一支粉筆一張嘴,一篇課文講到黑?!痹谝钥荚嚍闃藯U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成為課本、大綱、標準答案的奴隸,視野狹窄,思想貧乏,情感干枯。這種目的性太強的語文課造成了惡劣的后果——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與學生對語文課的厭煩倦怠。受中小學語文課拖累,學生對大學語文也往往缺乏應有的興趣。
但相較于中學語文,大學語文的地位卻一落千丈。若中學語文是高考不可或缺的當家花旦,那大學語文則顯然是大學講堂上可有可無的龍?zhí)住.斍?,許多高校都開設有大學語文課,但不少只是象征性地走過場,即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大學語文課從2002年的36節(jié)壓縮為如今的24節(jié),從公共必修課淪落為公共選修課,課時大幅度刪削不說,地位也有了較以前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大學語文身份尷尬,學生不重視,學習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大學語文課堂往往臃腫碩大(筆者所在的大學,大學語文課堂最少由四個自然班、最多由七個自然班組成)、人數(shù)眾多,教師無暇維持課堂紀律,大學語文課堂很容易就淪為網(wǎng)聊的天堂。盡管教師講課激情昂揚,但學生斂眉低首,沉溺于掌中方寸之間,無動于衷,不僅教師在做無用功,學生也浪費了大好時光。
如何扭轉(zhuǎn)大學語文課堂這種“萬馬齊喑”的局面?筆者結合十多年的大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提出以下應對策略,以求教于方家與同行。
相對于其他課程,大學語文課對從業(yè)教師的素養(yǎng)與底蘊有著更為苛刻的要求。除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素養(yǎng)外,大學語文教師還需掌握“基本的專業(yè)知識,如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藝理論、寫作學”,具備“豐富的生活閱歷和體驗,閱讀如哲學、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法律等諸多學科的書籍和資料,”“特別是哲學名著”[1]。一句話,大學語文教師必須是博聞多識的飽學之士!事實上,大學語文課堂的魅力之一,即在于教師知識的淵博、文采的流利與見解的獨到。教師如果學識淺陋、底蘊單薄,是不可能把大學語文課講好的。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學委員會在語言學家王寧的倡導下進行“大學語文”改革,這一改革強調(diào)師資的高標準,教師團隊包括易敏、李山、康震、楊聯(lián)芬、李正榮等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各領域的知名專家,事實證明,由名師組建的這支大學語文團隊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學生歡迎,這是大學語文課對教師知識素養(yǎng)高規(guī)格要求的有力例證。大學語文課堂要想與網(wǎng)絡時代的手機爭搶學生的注意力,必須選擇那些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且學識廣博又專精的教師任教。
教師學識豐厚,且在課堂上能夠依據(jù)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引經(jīng)據(jù)典,口若懸河,深入淺出,如此文采與知識并重,激情與思想齊飛,才是網(wǎng)絡時代大學語文課堂的應有之義。在很大程度上,語文教師的魅力就代表著語文課的魅力,語文教師有激情、有才情、有個性,才能吸引學生,才能在語文課與手機網(wǎng)絡的拉鋸戰(zhàn)中搶得戰(zhàn)略先機。
除教師魅力因素外,大學語文課在當今高校不受學生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教學方法老套、死板。傳統(tǒng)的大學語文課主要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課,“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但在當前大學語文課堂普遍人數(shù)眾多的情況下,“一言堂”一是會造成學生的聽課疲勞,二是導致教師難以有效地控制課堂。而學生作為課堂被動的參與者,最易懈怠。筆者以為,大學語文課堂要想引起學生的興趣與重視,必須結合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個性特色和學習經(jīng)驗,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徐中玉教授早在2007年就談到:“當前大學語文課改革,最迫切的問題不是教材改革,而是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2]事實上,改變填鴨式、灌輸式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法不僅是專家學者們的經(jīng)驗之談,也是學生的迫切愿望。筆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學生對大學語文課堂“一言堂”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厭倦和無奈,學生們渴望參與到課堂中來,他們理想中的大學語文課堂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不只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而是師生互動、知識交流、思維碰撞,在相互砥礪中獲得真正的知識和教益。諸多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師主導的基礎上,采取一些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會給大學語文課帶來耳目一新的效果。
(一)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有效方法之一。即如筆者在講授《論語》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篇語錄時,在介紹完儒家“仁”和“仁政”的觀念后,讓學生就“為政以德”進行辨析,并在辨析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理性認識儒家的“仁政”觀念:“為政以德”源自于儒家的道德中心主義,然而道德中心主義作為一種理想化情景,強調(diào)了人治卻忽略了法治與權力制衡,導致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專制與獨裁。這堂課教師循循善誘、穿針引線,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盡管不少是年輕幼稚、思慮不周的一孔之見,但是學生開拓了思路,對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討論能改變學生在大學語文課堂上的被動狀態(tài),學生主動將自己納入教師的授課場域,在討論中開動了腦筋、增長了知識、鍛煉了口才,課堂也由此轉(zhuǎn)換為具有開放性和情景化的共在空間。在思想的碰撞與觀點的爭鳴中,教師有序展開授課內(nèi)容,教學目的也得以悄然達成。
事實上,討論式教學古已有之??桌戏蜃拥氖谡n方式不拘一格,討論就是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子路、曾皙、冉有、公孫華侍坐》即是討論式課堂與啟發(fā)式教學的典型模板。當下教育理論中的建構主義,也是強調(diào)翻轉(zhuǎn)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突出學生的中心和主體地位,注重參與、爭論、啟發(fā)和共享。但是,討論式教學在當今的大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并不充分,這一是由于大學語文教師在有限的課時中必須要完成若干教學任務,二是如上所言,目前大學的語文課堂普遍由幾個自然班合成,人數(shù)眾多,讓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不經(jīng)思維的沉淀即發(fā)表他們不甚成熟的一知半解,課堂討論的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可操作性,即如何開展討論以提高課堂效率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以筆者組織課堂討論的經(jīng)驗來看,事先布置討論的話題讓學生在課下思考再在課上討論,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也能夠提高效率。為避免有的學生偷懶怠工,教師可以以作業(yè)的方式布置討論議題。如魯迅《傷逝》這篇小說,“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愛情失敗的原因”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在講授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在課前閱讀課文,并將“原因”布置為作業(yè)及下次課堂討論的議題。因?qū)W生課前做過充分準備,故本次討論課非常熱烈,學生提出觀點不僅能有的放矢,且做到了有理有據(jù)。最后,教師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分析造成主人公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揭示出男女主人公作為獨特的“這一個”其性格的弱點和缺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學語文的討論課要想緊湊,不流于虛泛和花拳繡腿,課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不僅教師需要認真?zhèn)湔n,學生在討論課前也要進行深入思考。
除了圍繞授課的重、難點開展課堂討論外,還可以將以下內(nèi)容作為大學語文課堂討論的主題。
一是引導學生課后閱讀,課上討論。著名語文教育理論家劉國正說過:課內(nèi)和課外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雙翼并舉,才能自由飛翔。在當前大學語文課時被大幅縮減的情況下,課堂上講述的內(nèi)容少之又少,必須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廣泛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對文學和文化的興趣,并逐步提升素養(yǎng)。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為一個長期在理工院校擔任大學語文課的教師,筆者強烈的感受是,當前許多大學生尤其是理工專業(yè)大學生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部分學生完全缺乏閱讀的興趣,還有部分學生不明確閱讀的方向。大學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開列閱讀書目,也可以圍繞所講篇目給學生介紹一些相關作家、文章、書籍讓學生課后去了解和閱讀。至于閱讀范圍,可由歷史擴展至現(xiàn)實,由人文兼及自然、科學。與課后閱讀相適應,大學語文課也不妨設置一些針對課后閱讀的課上討論環(huán)節(jié),比如請學生暢談自己讀書的感受,介紹自己喜歡的書中人物、感興趣的情節(jié)、印象深刻的寫作手法,等等,甚至可結合現(xiàn)實就某些重要話題在課上組織微型辯論賽,以加深學生印象。筆者的教學實踐證明,此舉對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閱讀熱情、逐步養(yǎng)成校園閱讀的風氣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是教師可于課上講授賞析文學作品的方法,然后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賞析相關文學文本,課堂上再隨機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受,最后由學生或教師點評。學生掌握了方法和門道,便可自主對文藝作品進行分析和鑒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葉圣陶先生也說:教是為了不教。筆者認為,大學語文課講授一些賞析文學作品的方法,學生可以得到裨益。
總之,改變過去學生作為受眾被動、消極、沉默的處境,圍繞大學語文課的教學內(nèi)容,課后閱讀、思考,課上討論甚至辯論,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成為大學語文課堂的主人,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手機、網(wǎng)絡吸引到語文課堂上來,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考、鑒賞,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師生互動也使語文課堂充滿了活力!
(二)課堂提問
在大學語文這類大課堂上,提問的好處是能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一個“愛提問”的大學語文教師,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警戒意識,促使他們專注于教師的講課,減少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玩手機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提問不能隨心所欲,想提就提。提問要想真正服務于課堂教學,教師需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做足準備。
(三)適當組織一些詩歌朗誦比賽及話劇表演活動
朗誦詩詞歌賦可以讓學生領略古典文學之韻、現(xiàn)代詩歌之美。話劇本身就是表演的藝術,如果條件允許,大學語文課上不妨組織學生將莎士比亞或老舍、曹禺等中外戲劇大家的戲劇搬上講臺。詩歌朗誦、戲劇表演這類活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讓大學語文課洋溢著藝術氣息。
(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無疑會使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立體也更加豐富。如筆者所在的大學語文教研室曾經(jīng)嘗試利用經(jīng)典影視作品輔助教學,在講解《寶玉挨打》這一課時,讓學生觀看了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寶玉挨打”的片段及山東大學紅學專家馬瑞芳“妙解《紅樓夢》之‘寶玉挨打’”的視頻,學生反響十分熱烈。不少學生在課后告訴筆者,視頻放映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讓他們對《紅樓夢》這部經(jīng)典著作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及閱讀愿望。有同行認為,在課堂上放映視頻有偷懶?;^的嫌疑,但筆者認為,語文教學無需拘泥于此種陳規(guī)陋見。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盵3]只要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手機等其他無關教學的事物上拉回大學語文課堂,確實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知識的增進等裨益,達成大學語文課教學的目的和初衷,少量放映與課程內(nèi)容有關的影視短片未為不可。
當前大學校園唯利是圖、唯學是用的功利主義之風甚囂塵上,大學生道德品質(zhì)、人文素養(yǎng)亟待提升。但作為被寄予厚望且為數(shù)不多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之一,手機時代的大學語文課卻備受冷落,大學語文的改革迫在眉睫。除了持續(xù)尋求外在政策支持并吁請社會重視外,大學語文課程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必須得到從業(yè)者的正視。首先,大學語文教師需努力提升自我素養(yǎng),從道德素質(zhì)、知識儲備與教學經(jīng)驗三個方面砥礪精進,力求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德、才、技兼具的大學語文教師。其次,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也要大刀闊斧地開展并施行,拋棄過去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構建充滿活力的開放式課堂,我們才能在大學語文課堂與手機網(wǎng)絡的對峙中,贏得主動,取得勝利!
[1]曹明珠.大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幾個維度[J].科技信息,2010,(25):211.
[2]汪瑞林.大學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訪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名譽會長徐中玉[N].中國教育報,2007-08-22.
[3]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4.
【責任編輯:周丹】
G641
A
1673-7725(2017)09-0164-04
2017-07-05
朱定愛(1975-),女,湖北黃岡人,講師,主要從事《大學語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