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輝
(廣東省肇慶市工業(yè)貿易學校,廣東肇慶 526060)
在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中,中職教育的目的是要為國家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學生專業(yè)操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也是衡量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課堂作為教學質量的載體,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盡可能使用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扎實地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最終實現(xiàn)學校專業(yè)辦學的目標。
中職電子商務綜合實訓是電子商務專業(yè)一門非常重要的實操性課程,通過綜合實訓課程,達到強化和提高學生綜合操作技能的水平,為今后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技能基礎。但就目前學校課程的教學效果看,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的原因。
目前中職學校的生源普遍不如普高學生,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伴隨而來的是課堂聽課不集中,懶于動手,甚至極少部分會違反課堂紀律,偷玩手機、講話、睡覺等,需要任課老師采用強制措施控制學生的課堂行為。這種強迫性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與學的配合,影響課堂總體教學質量。
綜合實訓課中,學生的學習場所是機房或仿真實訓室,但教師普遍還是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教學過程僅限于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做-教師答疑,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中。這種教學過程最大的弊端是沒有發(fā)揮學生個體的能動作用,在課堂知識的掌握上,學生對操作重難點不容易把握,實操任務和步驟繁多的情況下學生不能牢固地記憶操作要點,學習過程除教師外也沒有援助力量,教師在課堂中往往需要為不同學生解答相同問題,教學效率不高,課堂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在這種較為傳統(tǒng)的實訓課堂教學模式下,部分基礎好、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能跟上教師進度甚至超越教師要求的進度,較快完成課堂實訓任務,部分基礎偏差的學生,操作進度則會偏慢,往往不能按進度要求完成,而小部分學習積極性差的學生則不能專心聽講,甚至不愿意動手操作。 課堂進度分層過大,對教師后續(xù)的教學安排有較大的影響。
中職學生的年齡普遍在16-18歲之間,這種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新生事物較為感興趣,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個性張揚,樂于表現(xiàn)自我。如何通過適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年齡、個性優(yōu)勢,克服學習惰性,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引入分組pk教學法能有效地抑制課堂不良表現(xiàn),轉變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分組教學法原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習的需要,按一定的規(guī)則劃分小組,共同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方法。而“PK”則"緣于網絡游戲中的"PlayerKilling",有挑戰(zhàn)、對決、對抗、末位淘汰等多意。在電子商務實訓課堂中的分組PK教學法,更多指的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分組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組與組之間開展相互競賽,挑戰(zhàn)自我,提升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
分組pk教學法和其它許多教學方法一樣,在使用中首先需要一個堅實的思想基礎。由于我們的教學一直實行傳統(tǒng)的講授法,學生習慣于教師滿堂灌的學習方式,對自己的自主學習缺乏信心和方法,如果學生對分組pk教學法不了解,就談不上怎么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有效學習,如果在實行該種方法之前,不進行教育,轉變觀念,學生將很難適應這種課堂教學,所以在實行分pk教學法之前,作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對分組pk教學法在做法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做好充分的自己主動學習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
教師在授課前,應調查所教授的班級情況,包括總人數(shù)、性別比例、學習進度、興趣等提煉學生的同質與異質,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內異質,就是小組成員在性格、成績、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而組間必須同質,即小組間盡量減少差異,使其各方面情況相當,盡量使各小組之間的競爭公平、合理,才能便于以后教學過程的開展。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可能,進行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在實訓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因涉及到眾多的項目和任務,操作流程多,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授課前需把授課對象按實際基礎水平、學習積極性、動手能力等將授課對象分為好、中、差三等,組成若干個小組,結合不同實訓項目的角色數(shù)量的多少,每個小組由4人至6人組成,成員中至少有1-2人是成績較突出的A類學生,2-3人是學習成績中等的B類學生,1-2人是學習稍有困難的C類學生。通過分組,讓優(yōu)秀學生帶領后進學生進行學習,既發(fā)揮了優(yōu)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促進后進學生參與其中,逐步找到學習的樂趣,從不想學變?yōu)樵敢鈱W,進而變成積極學。
在電子商務實訓課堂中,由授課老師事先制定好課堂學習總體任務,規(guī)劃好任務所涉及的崗位,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按上述分組原則把班級學生分為若干組,按該次課堂任務需要分配小組人數(shù),每組選出學習比較主動,協(xié)調性較好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后續(xù)課堂乃至課后的學習都由組長帶領組員,協(xié)調組員之間的分工,督促組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Pk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學生帶著競爭向上的沖勁,主動學習,pk的任務與規(guī)則是引發(fā)學習沖勁的誘因,因此任務應該且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又不是高不可攀,要注意該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接受能力,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將學習目標分層次,在此基礎上設計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務",兼顧組內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完成思考、比較、動手、反思總結,最終達到提高的目的。pk規(guī)則除了要有公平性外,還要突出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結合學生年齡和個性特點,以獎勵作為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任務是課程教學的核心,合理設置pk任務,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好掌握課程技能。根據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的內容,可把pk學習任務分為:
3.4.1 理論知識學習展示pk
在中職學校中,學生對理論知識都有畏懼感,覺得理論都是高大上、枯燥難懂的,也因個人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動性的問題,不愿意學習理論。而理論知識實指導實際操作的基礎,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總體操作水平無法得到較大的提高。所以,怎么學成為理論學習的核心。在長期教學中發(fā)現(xiàn),只有能夠講給別人聽的知識,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識。教師在設計理論學習任務的時候應讓任務帶有一定的開放性,而不是死記書本知識。如選擇《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中的BTOB模塊知識為例,可設計的學習任務如BTOB的含義,目前有哪些著名的BTOB平臺,這類平臺有何特點,有哪些做BTOB較為成功的企業(yè),BTOB與BTOC有什么差別等等,學生通過查閱書本知識和網絡,制作PPT,每組進行5分鐘的要點講解和提問、解答。通過PPT的制作,能知道理論知識的內容是什么,通過自身講解和聽別人講解,教師點評,弄懂理論的實質是什么,課堂氣氛活躍,減少學生因知識枯燥無趣而不聽課,甚至偷玩手機,趴臺睡覺等情況,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會變得生動有趣。理論知識pk主要pk的應該是學生講解和提問。目的是考查學生是否主動學習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為下一步教師點評講解提供依據。
3.4.2 實操技能pk
實操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專業(yè)操作能力。在實操任務設計中,要注意實操任務數(shù)量,不宜太多太難,否則學生會一直陷在實操流程中,任務不能完成,就沒有時間進行反思總結,也顧不上與其他人的協(xié)作,更談不上幫助他人共同進步。還是以BTOB為例,教師先按流程演示實操過程及要點,再根據實操任務需求,由小組長把學生分飾銀行、商戶(3人)、服務商角色。各自按操作流程配合完成一筆業(yè)務,然后做角色輪換,再繼續(xù)下一筆任務,直至每個學生輪換完全部角色,該實訓任務才算完成,這類的技能pk追求的是相互協(xié)作下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評判的標準應是準確程度、速度和組員的協(xié)調性。
3.4.3 設計獎懲項目的pk
在教育中,獎懲是促進學習的手段之一。要使該手段有成效,獎懲措施必須有吸引力和針對性。應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專業(yè)知識掌握的牢固度、熟練程度,二還應針對目前中職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把學校規(guī)章制度融入課堂,把上課遲到、早退、遵守課堂紀律、不開小差、課堂積極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等作為獎懲的一部分,對認真思考、勤于回答問題的小組適當加分,對違反紀律的小組給與減分,并在每個任務完成后排出名次,對排名最后的小組采取一些“懲罰”措施,但不能出現(xiàn)重復扣分現(xiàn)象,可用表演節(jié)目等娛樂形式替代。這既是對落后小組的督促,也可活躍課堂。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現(xiàn)狀和課程特點,在中職電子商務實訓課堂中引入分組pk教學的方法,符合學生個性需求,充分發(fā)揮個人特長,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實訓操作能力的目的。
[1] 李燕娜,淺談分組教學法在高職經管類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西部皮革》2017年第8期244-244,279
[2] 王博瑤、劉曉芳、邱喜龍、牛亞利、周波,對分組教學法的討論,《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第18期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