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心理健康課中“體驗”的建構
◎劉淑紅
中小學心理健康課是以中小學生學習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需要為基礎、以中小學生主體游戲、活動與體驗為手段、以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提高為目的的綜合活動課程?!盎顒印焙汀绑w驗”是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兩個核心要素。對于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結合筆者執(zhí)教的小學心理健康課《在競爭中合作》,談談心理健康課中“體驗”的建構。
心理健康課可運用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游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團體訓練活動、行為訓練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在現(xiàn)場情境中“體驗”。
在《在競爭中合作》一課,首先通過猜拳對決的熱身游戲來“體驗”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學生兩人一組,雙方都出左手,各減3分;都出右手,各加3分;左手對右手,左手加3分,右手減3分。對決4次后高分者獲勝?;顒咏Y束后變換比賽規(guī)則,還是兩人一組,但是比誰的分數(shù)在全班最高。不同的比賽規(guī)則,讓學生“體驗”到兩個人之間既可以是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競爭與合作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共同課題。
其次,通過角色互換來“體驗”合作的意義。筆者為學生生動講述漁民黃紅輝與工友龔治美相互合作,在海難發(fā)生45小時后最終獲救的故事。在講到故事的幾個節(jié)點時,筆者都會引導學生將自己想像成情境中的角色,進行移情“體驗”。如,船翻后,沒穿救生衣的龔治美抓住黃紅輝向他求助。我讓學生思考“體驗”:“假如你碰到這種事情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運用角色“體驗”策略,讓他們充分“體驗”角色所處的環(huán)境及背景,用角色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角色的心靈揣摩情境,使學生“體驗”到共享是合作的基礎,而只有合作才能雙贏。
最后,我組織學生開展“食指抬人”的比賽活動,讓學生“體驗”相互配合與支持時的心理感受等。學生分兩組,每組一名同學平躺在桌面上,另外十名同學,每人用一根食指將其抬起,離開桌面5厘米即為成功,用時最少的組獲勝。通過讓學生參與活動過程,“體驗”到合作的樂趣,習得合作的方法。
這些“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生形成情緒反應,促進認知改變,形成相應行為。
課堂“體驗”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放飛心情、提升心理素質、感悟現(xiàn)實人生。在活動過程中和結束后,引導學生內省,將活動過程中的真實體悟與現(xiàn)實中的自我進行對照,促進學生認知上的自我建構。每個活動之后,都需要教師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梳理感悟,深化認知。
以“食指抬人”活動為例,筆者首先提出問題:“你們是怎么安全快速地抬起同學的?”
在引導學生總結出“目標一致、密切配合、合理分工、聽從指揮、相互信任、承擔好自己的責任、有效溝通、自信等”認知后,再次提問:“在配合過程中都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當學生說出“失誤、溜號等”問題后,追問:“你們是怎么對待這些同學的?如果是你被批評指責,你的心情會怎么樣?我們可以怎樣做的更好?”
學生回答“理解、諒解、換位思考”后,再追問:“有哪些人為活動做出了貢獻?被提到名字的同學心情如何?你對表揚你的同學印象如何?”通過提問與追問,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只有學會欣賞他人,學會接納他人,才能找到合作的伙伴。
最后引導學生分享:“你們小組在合作中體現(xiàn)了哪些團隊精神?其核心是什么?”
通過這種不斷的交流、對照和生成,學生將活動的成果進行內化,建構成了新的經(jīng)驗。
心理健康課最終要解決的是學生的“知行合一”問題,是要學生親歷“做到—悟到—知道—做到”這一螺旋上升式的心理成長過程。因此,在延伸拓展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向更廣、更深的范圍拓展和鏈接,從而使學生將活動的意義聯(lián)系到自身的學習與生活,并能夠在課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加以運用。
本節(jié)課設計了實踐活動要求:在我們班級與其他班級的競賽中,有哪些事情大家可以合做完成?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你會怎樣與同學合作?
“體驗”建構與實施中要注意的問題:有活動的選取一定要切合主題,適合全體學生的參與;活動要有層次性;活動過程中要確保安全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適時引導,適當追問,及時總結歸納和提升,避免體驗活動“熱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的問題。
(作者單位:朝陽市教師進修學院)
(責任編輯:史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