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巍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628000)
網絡直播在美術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熊 巍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628000)
網絡直播平臺在教學中既繼承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又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多角度、多層次的教學互動融入其中,滿足個體不同的學習需求,通過多感官體驗,拓展學生視野,最大化實現(xiàn)信息接收,形成情景交互學習的新形態(tài)。
網絡直播;美術教育;應用
無線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推動了美術教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網絡直播平臺在教學中的運用是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形勢下,又運用前沿的網絡化教學平臺,將多角度、多層次的教學互動融入其中,提供綜合化、立體化的用戶體驗。將移動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專業(yè)課與跨專業(yè)課、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融合,混合學習等模式植入學生日常學習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直播”最早是通過模擬信號對一些重大新聞事件的電視直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時代早期的網絡直播是將電視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上傳網站供用戶觀看;而后出現(xiàn)架設設備,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網絡上傳服務器,發(fā)布網址供用戶觀看;隨著高速無線網絡的介入,智能手機的普及,參與直播門檻降低,通過直播APP,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直播。
從電視直播到網絡直播,隨著傳播方式發(fā)生改變,其特點也不同。根據網絡直播自身優(yōu)勢,其具有即時性、可視性、交互性等特點。網絡直播在其可視性基礎上具有很強的即時性,不存在時間差,讓用戶產生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觀眾通過畫面感受到現(xiàn)場的氣氛,拉進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實時互動是網絡直播的真正魅力,直播的互動性不是普通的回復和評論能達到的,雙向即時互動能快速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通過互動及時得到反饋,從而滿足用戶的參與感。
網絡直播在美術教育專業(yè)教學中擴展了傳統(tǒng)教學和學習模式,提供多角度、多層次的用戶體驗。通過移動學習擴展教學途徑,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融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鼓勵學生多學習專業(yè)課與跨專業(yè)課,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在課程內外積極有效地自主學習,銜接現(xiàn)實學習與網絡學習。
1.擴展教學途徑
在傳統(tǒng)美術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由于其專業(yè)特殊性,需要進行大量實踐練習,因此壓縮了理論教學時間,理論教學的缺失會導致學生知識沒有體系,形成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對學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產生影響。而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發(fā)展,在美術教育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運用類似于“微課”或“慕課”的教學形式,實現(xiàn)以先學后練為特點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直播平臺上將理論講授通過直播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線上學習理論知識,教師線下輔導學生實踐性內容。在利用移動客戶端與無線網絡構建成的學習空間中,學習變得更為靈活和便捷,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不受時空的局限。
2.開闊學生專業(yè)視野
伴隨著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網絡中蘊藏著海量的學習資源。傳統(tǒng)獲得學習資源的方式以教師進行圖片展示為主,這樣的信息傳遞方式主要取決于教師的信息檢索與篩選能力,以及教師外出觀看展覽或收聽講座的頻率,這種方式所傳遞的信息容量很小。在藝術活動相對較少的地區(qū),獲得前沿的專業(yè)資訊、信息的機會則很少,學生接觸不到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和實時的講座、研討會,使學生專業(yè)視野受到一定的限制。微信中的信息推送,是一種靜態(tài)的內容展示,而網絡直播則呈現(xiàn)的是立體化的視覺體驗,利用網絡直播的技術優(yōu)勢,學生可以即時觀看專業(yè)技法在具體對象上的應用,觀看畢業(yè)展、文獻展、雙年展等展覽,還可以收聽著名藝術家的講座和藝術研討會,有效彌補了地域差異性資源的獲取途徑,拓展了學生專業(yè)視野。通過實時交互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體驗,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帶入感,主動挖掘學習資源,提高學習資源的傳播速度和利用率。網絡直播平臺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增加知識的密集度,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3.提高學習效率
無線網絡時代將教學空間從以圖文為表現(xiàn)形式的二維教學形態(tài),提升到以視頻、互動為表現(xiàn)形式的三維立體教學形態(tài)。網絡直播平臺能克服時空的距離和時間的落差讓師生互動不再流于形式,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新方式、新概念。網絡直播平臺既可以實現(xiàn)學生及時欣賞他人作品,提高鑒賞能力,開闊思路,提高眼界的目的,又可以增強時間的有效利用,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融合,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不僅停留在技術上的變化,而且實現(xiàn)思維上的變化,網絡直播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強化、擴展。網絡直播平臺快速的傳播速度,縮短了同學之間信息獲取的時間,學生自己獲得學習資源的同時,通過鏈接或二維碼將直播平臺分享到社交軟件,讓其他同學也能獲得學習資源。學生通過網絡直播可以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結交良師益友,形成一個便捷、順暢的交流通道,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的交流與學習能力。
在高速網絡介入和移動設備普及的基礎上,移動直播平臺憑借其即時性、交互性強、可視性等特點成為大學生追捧的對象。利用移動直播平臺的特點,將其融入美術教育專業(yè)課程擴展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互動、快捷式的傳播優(yōu)勢,鼓勵學生探索陌生領域和接觸新的想法,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移動直播平臺在教學中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獨立的直播APP,第二類是既可以被嵌入在微博、微信等客戶端的直播功能中,又有自己獨立直播APP;第三類是教育或文化類APP中的直播功能。
第一類由教師自己申請賬號,進行直播教學。在以實踐課為主的課程中,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理論部分教學,打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保證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又充分利用了實踐教學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進行素描教學活動時,教學開始前在課堂外由老師通過網絡直播形式進行講授、引導,并提出實踐教學要求和目標。實踐教學中,教師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分別指導。課后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總結并對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在課外進行理論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料穿插在講授理論知識過程中,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感受。學生學習中如果遇到疑惑,可以即時向老師提問,實現(xiàn)同步信息傳遞。除此之外,教師在理論教學中還不用擔心課堂時間,可以耐心的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即時搜索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實現(xiàn)交互式學習。網絡直播平臺在教學中的使用,既系統(tǒng)的講授了理論知識,又不擠占實踐教學時間,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一舉三得的目的。
在第二類中,由于微博、微信具有強大的社交功能,學生在自己觀看直播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轉發(fā),將直播分享給粉絲和好友,可以將直播的內容進行二次傳播,讓更多的人在跨平臺、跨時空的情境下進行移動學習。以西安美術學院為例,在西安美術學院微信官方公眾號主頁下方導航菜單中設置了直播入口,同時在信息推送中添加鏈接地址,點擊即可進入一直播平臺觀看直播和回放。除此之外,在一直播APP上關注“美述”也可以觀看直播和回放。這樣一種傳播方式,不僅滿足校內學生學習,又可以為校外學生提供課堂外教學內容。通過對西安美術學院直播內容的整理發(fā)現(xiàn),其直播內容涉及美術高考、書法藝術、展覽、傳統(tǒng)節(jié)日與藝術、研討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作營和校園活動等多方面,從廣度和深度上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第三類則是在保持原有教育或文化傳播功能基礎上,加入直播內容,這一類直播平臺利用原有優(yōu)勢在直播內容上更為廣闊。以藝次元APP為例,藝次元APP界面下方分為“熱門”、“資訊”、“直播”、“點播”、“我的”五個導航菜單。其中“資訊”中包括展覽、評論、預告、專訪等以文字與圖片形式傳播的內容;“直播”中包括預約直播、精彩回放以視頻形式傳播的內容。其內容涉及展覽、專訪、研討會、講座等。展覽又包括很多方面,可以通過直播平臺的實時性,提供給學生最前沿的學習資源,如藝術家個展、學校畢業(yè)展、國外藝術展等。
因此,移動直播平臺通過其便捷、即時、可見、交互等特點,擴展知識來源渠道,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滿足個體不同的學習需求,通過多感官體驗,拓展學生視野,最大化實現(xiàn)信息接收,形成情景交互學習的新形態(tài)。
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推動著美術教育專業(yè)教學的變革,網絡直播平臺既提供著豐富的學習資源,又對美術教育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帶來影響。
[1]賈超然.社會化媒體語境下網絡直播平臺的傳播特征及發(fā)展趨勢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7,(1):3-4.
[2]趙夢媛.網絡直播在我國的傳播現(xiàn)狀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學刊,2016,(8):29-32.
熊?。?984- ),男,甘肅天水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