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 蓉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51064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音樂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巢 蓉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510640)
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至今一直沿用著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隨著電子科技在各大高校課堂的廣泛運用,孕育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從它產生到現在,得到了國內以及國外各大高校的廣泛關注,并通過成功案例的實踐向大家說明了它在提升教學效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論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音樂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翻轉課堂;音樂理論課;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也稱之為“顛倒課堂,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是通過學生課前在網絡平臺上觀看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課上師生一起交流和探討相關知識,繼而完成作業(yè)的一種教學模式。之所以叫“翻轉課堂”是因為過去只在課堂上講受的“知識”已經可以通過教學視頻由學生在家里或課外完成,不用在課堂上來實現這一過程;而過去的“家庭作業(yè)”或者“課后作業(yè)”卻被拿到課堂上完成。簡單地說,就是教師需要為每次課程的教學內容準備20分鐘以內的教學視頻,并放到公眾網絡平臺上,由學生在上課前學習這些教學視頻,再回到課堂時,學生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進行作業(yè)的鞏固和對有爭議的問題開展討論,以及解決一些知識中不能理解的要點。形成了課上內容與課下內容的顛倒。
1.課前:錄制教學視頻
第一,應明確教學目標以及明確教學視頻需要表現的內容;第二,錄制與收集教學視頻,要考慮到不同課程的教師和不同專業(yè)學生的差異;第三,應站在學生角度考慮教學視頻的制作,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2.課上:組織課堂活動
課堂以外已把教學內容傳遞給了學生,課堂以內就更需要組織出高質量的學習活動,設置真實的,具體的環(huán)境,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應用出來。
3.課后:對課程做評價與反思
在進行了課前自學,課中反饋、討論之后,教師要對整個教學過程做評價的收集以及反思課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作出適時的調整與修改。
“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有哪些方面的區(qū)別呢?教師由傳授知識、管理課堂的角色轉變?yōu)橹笇W和促進學習的角色;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訉W習研究;教學形式從課上講解結合課后練習轉變?yōu)檎n前學習與課上研習;教學內容由講解與傳授知識轉變?yōu)檠芯颗c討論問題;知識應用方面由內容展示轉變?yōu)榻涣鞣此?、協作討論等。
高職院校中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至今一直沿用著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最大的問題則是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無法靈活的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學評價與反饋不盡人意。加之,以集體課教學為主進行音樂理論教學,因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更加細化的、對應的教學安排,只能照顧課上處于中等程度的多數學生,難以照顧到那些接受知識快和接受知識慢的學生,所以不能夠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我國,這樣一個教學模式在廣東、北京、重慶等高校中的語言類課程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運用,那么在高職院校音樂理論教學中是否合適使用“翻轉課堂” 的教學模式?在音樂理論教學中如何運用 “翻轉課堂” 模式?“翻轉課堂”是否適合每一門音樂理論課程?是否每個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都適用這種方式?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學習,筆者認為可以在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課程教學中對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嘗試,或者對已建成的音樂理論“網絡課程”進行教學形式的完善與改進。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主要是思考教學內容與教學視頻的制作。制作“翻轉課堂” 音樂理論教學的視頻,應由任課教師根據所擔任的課程進行設計并錄制。有的音樂理論課程是由老師獨立擔任,這就需要教師自行擬定教學內容和錄制視頻,有的課程如果是多位教師任課則可以共同討論教學內容并設計教學視頻的錄制,同時還需要教師們根據所授班級學生的基礎與接受能力來設定教學內容、目標、流程和時長。并且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例如《小樂隊配器》課程中講解木管樂器組樂器法時,可在教學視頻中加入不同樂器演奏同一旋律的音視頻,讓學生在同一旋律的演奏中感受樂器音色的不同與演奏方法的了解,加深學生們對樂器的感官體驗?!痘A和聲》課程里講解大小調自然音體系時注重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共同音的突出,以清晰的分析出和弦的功能傾向。
在制作教學視頻時,還需要教師考慮到畫面的視覺效果、主題要點的展示、課程結構的設計以及學生集中精力觀看視頻的時間等問題。同時為了不讓學生因記錄筆記而分散觀看教學視頻的精力,可將教學視頻里的主要內容做成講義課前發(fā)放給學生,待視頻學習完后,學生完成教師預設的課前作業(yè),并把視頻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與疑惑通過網絡交流工具告知教師,并通過網絡平臺與同學們進行討論。
2.課上實施
“翻轉課堂”的課堂活動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根據課前視頻學習與練習后學生所提出的疑惑,將有代表性的問題列出,在課堂上供同學們進行討論。學生們可根據擬出的討論題目進行自主選擇,學生分成多個討論小組一起進行協作研究。例如在《音樂簡史與名作欣賞》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事先設定的問題進行對課程資料的收集和分享:如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風格比較、作曲家的生平或趣事、同一音樂作品不同版本的音頻對比,同時期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的不同風格比較等;又例如《基礎和聲》課程中針對一個習題多種和聲配置的分析與討論,一首歌曲中和聲配置的分析與改編等,又或是給同一種和聲進行不同音樂旋律的創(chuàng)作分享。 這樣富于個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可激勵學生們自主學習,并在老師指導下的課堂活動中進行主動的討論探究,更有效的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課后評價
整個課程完成后,教師與學生都應將自己對本次課的感受與體驗放于交流平臺上,要對自己及他人的學習過程做出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前期教學視頻學習狀況,課堂活動的實施與參與情況,課后的評價與反饋,對課程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視頻等內容進行優(yōu)化。
之所以在高職音樂理論課程中嘗試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是因為每個學生的前期基礎差異比較大,統(tǒng)一標準的課堂教學難以滿足不同程度孩子的要求,而這種方式也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教師不再在課上不停地講授,知識的傳授是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課堂上通過組織活動幫助學生把知識內化。顛倒的教學過程,使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帶動了整個教學模式的改變,不但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改變,對教師來說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制作教學視頻。制作教學視頻是教師成長的一種新范式,通過教學視頻的制作,教師不斷地對課程知識和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與歸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讓教師也成了知識的生產者,借助教學視頻的制作,教師們可以將自己在教學中的研究成果展現出來。同時教學視頻的制作是針對當下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習方式的一種變革,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它可以很好地服務于學習者,使我們的能夠有效地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它能夠更好地促進“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對“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做出了充分肯定,但在具體的實施與推動過程卻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或者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都不學習,課前能否去認真反覆地去看老師提供的“教學視頻”?學生在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課程量比較多,很多課程都留有作業(yè),再加上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本身就缺乏,他們能否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課前預習?一旦學生沒有很好地進行知識的預習,課堂活動的組織和引導就非常困難,就會重新回歸到教師“講”的這種模式?是否有條件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教學視頻的制作需要將課程進行分解,如果制作效果很差,學生不愿意去看怎么辦?教師在最初制作視頻時是否可以進行培訓或學習……
面對這么多可能出現或者不一定出現的問題,我借用華南師范大學汪曉東老師的一句話“頭三次很可能不成功,但堅持下去很可能成功”。任何新生事物在發(fā)展中必然遇到很多的問題,如果因為這些問題的出現就讓我們停止教改的腳步,那將會永遠停滯不前。我們已經有“翻轉課堂” 教學改革與教學視頻制作的成功案例,可以向他們學習并吸收他們的經驗,開展對音樂理論教學模式改革嘗試。條件不成熟可以選取個別班級或個別課程進行試點,并逐步確立模式并推廣。
教學改革不是盲目的,首先要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要不斷學習;其次,要給自己創(chuàng)設條件投入到實踐中去,在信息化學習和教學中形成自己的經驗,教會學生如何尋找學習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次,放下自己,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最后,加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制作高水平的能激發(fā)學生觀看學習興趣的優(yōu)秀教學視頻。教無定法,我們要結合自己所授課程,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1]“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吳明微,高等教育,2013(4).
[2]基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高校音樂基礎技能課教學研究,游姣婧,教育管理,2015(6).
[3]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實驗研究,潘炳超,電化教育研究,2015(3).
[4]呂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課程的可行性探究.藝術教育,2014(11).
[5]龍有成.“翻轉課堂”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四川戲劇,2014(12).
巢蓉(1978.07- ),籍貫:湖南,漢族,學歷:本科,職稱:音樂學講師,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