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青
(合肥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卓越教師培養(yǎng)中“云課堂”的應用思考
孫曉青
(合肥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根據卓越教師培養(yǎng)需要構建“云課堂”網絡平臺,注重研究“云課堂”網絡平臺在卓越教師培養(yǎng)中應用價值:提高卓越教師的學習自主性和興趣性,培養(yǎng)卓越教師的合作分享意識,建立穩(wěn)定的卓越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并針對“云課堂”教師參與度和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評價影響力弱,學習資源使用效率低等不足,提出加大網絡教學培訓、提高教師參與性,實行線上和線下教學評價結合,構建個人學習環(huán)境、提高卓越教師學習動機等建議。
云課堂;卓越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
關于“卓越教師”研究,發(fā)達國家主要集中在教師專業(yè)化、教師培養(yǎng)模式以及教師資格認證標準等方面;國內研究主要是針對“卓越教師”教師教育課程建設、教師專業(yè)標準、選拔優(yōu)秀師范生生源、加大師范生實踐實習環(huán)節(jié)和政策保證方面等研究。無論國內外在卓越教師教育培養(yǎng)方面,基本上都是在現實教學環(huán)境下進行。采取以現實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單一傳授灌輸為主的培養(yǎng)方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處在被動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頒布《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的意見》(教師〔2014〕5號)文件中提出要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推進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學改革,著力提升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師范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師范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能力,這成為中國卓越教師教育改革發(fā)展最核心最緊迫任務之一。
(一)提高卓越教師的學習自主性和興趣性
“云課堂”網絡平臺為卓越教師培養(yǎng)提供了巨大的學習空間。傳統(tǒng)現實課堂由于時空有限性,展示機會較少,展示效果也較為短暫。而“云課堂”打破時空界限,可以讓全體同學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隨時隨地適時展示自己,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教學過程主體。為了提高自己的關注度,為了獲得較高跟帖指數,學生們會認真對待每次“云課堂”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型學習和終身學習是卓越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霸普n堂”網絡平臺環(huán)境為卓越教師自主學習提供了空間。在“云課堂”網絡平臺環(huán)境下,卓越教師可圍繞某個主題自主展開學習,通過查閱信息資料,進行推理,完成對問題的了解,達到對知識的應用與理解,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云課堂”網絡平臺學習環(huán)境中,卓越教師處于學習中心,是知識和信息的組織者、探索者、提供者和構建者,這種學習方式的變化極大地調動和提高了卓越教師學習自主性和興趣性。
(二)培養(yǎng)卓越教師的合作分享意識
“云課堂”是一種基于云計算技術的高效、便捷、交互性強的在線課堂形式,屬于社會性網絡互聯網服務的一種,極大地滿足了卓越教師社交、合作分享需求。當代卓越教師是一個思想開放、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群體,有很強的分享合作需求,在“云課堂”上,卓越教師由于彼此年齡和經歷的相似性,對新生事物都懷有強烈探知欲并希望通過分享得到支持與認同,因而他們之間容易通過認同而產生聚合作用。卓越教師這些心理特點與“云課堂”網絡功能相結合形成了社會需求與網絡技術的對接,極大地滿足了當代卓越教師的分享合作需求。通過卓越教師相互溝通、配合,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更好地完成課程任務的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互相支持、合作、共同進步的良好品格。在“云課堂”卓越教師課程學習中,由于網絡信息價值不一,結構復雜,卓越教師不能夠一味地接受課程知識和經驗分享,還需要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進一步辨別和分析,這需要卓越教師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基礎,而這一目標實現需要卓越教師的相互支持和學習才能達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卓越教師合作學習和分享提供必要機會。
(三)建立穩(wěn)定的卓越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
互聯網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正在改變著人類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知識傳遞方式已經由單向轉為多向互動,這使得大學的知識權威和學術壟斷地位遭到威脅,教育實際效能也受到社會質疑。而最直接的沖擊莫過于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正在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要在教師與學生構建的師生學習共同體中,通過教師引導、師生互動、學生合作來實現教學目標[1]。建立多種形式的卓越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由教師、學生以及關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社群本著自主自愿結合形成學習型組織。學習共同體不受學科、文化等的限制,充分體現多元化,盡可能為卓越教師教育提供多樣的選擇機會和參與途徑。利用網絡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平臺使沒有真實社會交往的學習者通過交流、互動而逐漸產生對這種虛擬的學習型組織的歸屬感,師生彼此間分享知識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卓越教師教育共同體不僅是一種新型人際聯系,更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與學習方式,它分為課堂師生學習共同體、實踐共同體和網絡學習共同體[2]。在這個團體中,以網絡技術提供的平臺為媒介,以師生、生生間跨時空的對話與協(xié)作為渠道,以共享教育教學資源為目的,以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和師生共同成長為愿景,以促進教師對教學、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為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卓越教師教育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建立使共同體成員間跨越了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與討論,加快了共同體成員間隱形知識共享的速度并提高隱形知識共享的效率。
(一)“云課堂”教師參與度和參與積極性不高
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重;中老年教師網絡知識缺乏,導致“云課堂”實施中授課教師參與積極性不高。時間、精力是影響和制約大學教師選擇網絡教學的首要因素[3]。大部分教師都認為網絡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麥可思研究發(fā)布教師生存狀況,其中包括壓力及收入狀況,調查顯示約八成高校教師壓力較大,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科研項目和經濟問題[4]。高校評價重科研輕教學。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和評價政策會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對大學教師的考核中教學不是主要因素,科研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高校教師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方面。祝智庭教授說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會自然而然地創(chuàng)造教育奇跡,它可能促進教育革新,也可能強化傳統(tǒng)教育,因為任何技術的社會作用都取決于它的使用者。教師必須在教育信息化的實踐中,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研究認識論,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參與教育信息資源建設,必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現行教育系統(tǒng)進行全方位改造,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各個專業(yè)和學科課程的整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時空,建構出一種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對于擁有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老教師來說是個挑戰(zhàn)。由于“云課堂”課程的傳送工具和網絡經常變化,教師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如何使用軟件,這是阻礙老教師使用“云課堂”的主要因素。
(二)“云課堂”教學評價影響力弱
傳統(tǒng)現實課堂教學評價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無論是作業(yè)、課堂提問還是試卷測驗等,都是在固定時空內完成,師生們面對面了解教學效果,并及時反饋教學、調整教學。通過這種教學評價,能使教師和學生知道教學過程的結果,及時地提供反饋信息。教師獲得評價的反饋信息,能及時地調節(jié)自己的教學工作,能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組織中的某些不足,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可使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和實現程度,明確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學生獲得反饋信息,能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狀況的了解,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此外,還能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研究表明,經常對學生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并加以適當的評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堂學習[5]。這種教學評價反饋作用是直觀的,帶給學生影響是強烈的。而在“云課堂”教學中,由于師生不在同一時空,教學評價體現在不同時空,這種教學評價的影響力弱,對師生雙方的沖擊力小,并且?guī)熒y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教學效果,對于教學的反饋往往延后,這種局面勢必影響教學效果。
(三)“云課堂”學習資源使用效率低
“云課堂” 學習資源豐富,涵蓋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大學精品開放課程、學堂在線Mooc、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網、中國教育技術網和學習元等。 教育部2003年啟動的精品課程建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十幾年來,隨著一批批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課程的誕生,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已逐步完美。如何高效地獲取和利用信息資源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為卓越教師個人能力和素質的重要內容。對卓越教師日常訪問學習資源類別調查中發(fā)現,教學資源應用最多的是下載課件文檔等資源(37%)、圖書期刊類資源(35%),其次是各類網絡課程(16%),最少的是訪問本專業(yè)相關BLOG 論壇(12%)。卓越教師訪問網絡學習資源的動機主要源自輔助課堂學習的需要。 通過下載課件來完善和補充自己的日常學習。綜合分析來看,學生在網絡學習中更側重應對考試、作業(yè)或論文,而通過網絡課堂系統(tǒng)學習知識技能所占比重不足。這也說明在非正式學習情境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往往來自及時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6]。
(一)加大網絡教學培訓 ,提高教師參與性
中發(fā)[2010]12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通知,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提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安徽省教育廳函[2016]10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啟動實施高等學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的通知”中明確要求為建立健全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制度,根據《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2012〕10號)等文件精神,教育部決定從2016年至2020年實施高等學校新入職教師國培示范項目。培訓內容圍繞“專業(yè)理念與規(guī)范”“教學理論與技能”“信息技術與運用”等三個模塊進行設計。在“信息技術與運用”模塊中強調以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為重點,包括最新信息化教學技術、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在線教學資源與學習工具的運用等內容。政府文件頒布為網絡教學師資培訓提供政策保證。
(二)實行線上和線下教學評價結合
教學評價必須實行線上和線下結合?!霸普n堂”教學評價雖然可以通過網上隨時隨地進行,簡單易行,但卓越教師還是更關注、重視現實教學評價。一是認為現實教學評價更真實,有存在感。二是認為現實教學評價尤其現場宣布名次和頒獎具有象征意義,具有儀式感。塑造儀式感,有助于提高卓越教師對學習的重視性。三是現實教學評價尤其師生面對面評價,有溫度、影響強烈、沖擊力大。這種教學評價有助于幫助卓越教師按照社會規(guī)范表達情緒,抒發(fā)感情。這種心理需要能夠激勵卓越教師努力學習。教學評價盡管不提倡排名次等級,但其結果的類比性是客觀存在的。另外,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授課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起卓越教師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師生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實驗證明,適時、客觀地對教師教學工作作出評價,可使教師明確教學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促使教師進一步地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鼓勵、學習成績測驗等,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同時,評價能促進學生根據外部獲得的經驗,學會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即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7]。
(三)構建個人學習環(huán)境,提高卓越教師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有自我決定內在需要。這種心理需要能夠極大調動個體內在學習動力。具有內部動機的卓越教師能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滿足,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且在授課教師評估之前能對自己的學業(yè)表現有所了解, 他們具有好奇心,喜歡挑戰(zhàn),在解決問題時具有獨立性。如,靈活運用網絡學習資源,構建個人學習環(huán)境。個人學習環(huán)境是由人、工具、服務和資源組成的分布式環(huán)境[8]。學習者可以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工具,對個人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進行及時管理,逐步構建和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并通過合作交流,產生新的知識,進而學會學習。常用的網絡學習工具如E-mail、QQ、微博、微信等都從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網絡學習者構建學習空間和交流空間。同時卓越教師要厘清網絡學習資源的類型和獲取方式。常見網絡學習資源有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百度文庫、維基百科、網絡課程、精品課程、名校公開課、專門的學習網站,以及最近興起的微課、慕課等。 卓越教師必須了解各種資源的特點,掌握信息檢索的方法; 還要明確獲取資源方式的多樣性,將傳統(tǒng)的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資源結合使用。
[1] 鐘秉林. 互聯網教學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 2015,( 9 ).
[2] 趙恕敏. 教師教育學習共同體內 隱形知識的共享與轉化[J]. 當代教育科學, 2012,(23).
[3] 梁林梅, 羅智慧, 趙建民. 大學教師網絡教學現狀調查研究——以南京高校為對象[J]. 開放教育研究,2013,(1).
[4] 于忠寧. 八成高校教師壓力較大[N]. 工人日報,2014-09-12.
[5] 胡中鋒. 教育評價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6] 楊現民,余勝泉.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習資源進化模型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 2011,(9).
[7] 田中耕治. 教育評價[M]. 高峽,田輝,項純,譯.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8] 任瑞仙,張敬環(huán).大學生網絡學習現狀與對策分析——以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為例[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4 ).
(責任編輯 何旺生)
Reflec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lassroom" i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SUN Xiaoqing
(SchoolofTeacherEducation,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061,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ce teachers, a "cloud classroom" platform needs to be built with the focus on study on application value in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so as to improve the excellent teachers' learning autonomy and interest, to raise excellent teachers’ awareness to share and cooperate, and build the stable learning community for excellent teach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teachers in the "cloud classroom" teachers and the enthusiasm,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resources, the online teaching training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ssessment, create a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motivation of teachers.
cloud classroom; excellent teachers; education and learning community
2017-05-26
“云課堂”在卓越教師培養(yǎng)中應用(2016jsjygh001),“云課堂”在卓越小學全科教師培養(yǎng)中應用研究(2015zdjy128),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點招標項目“社會性軟件支持下的教師實踐性知識建構研究”(SK2014A088)
孫曉青(1966-),女,安徽巢湖人,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師教育、教育學原理。
G642.1
A
1674-2273(2017)04-0018-04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教育發(fā)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