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賢呈
摘 要: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承擔著祖國建設的重任,學生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高尚的道德情操。對未來的學校繼承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術與武術文化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類的祖先為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過程中獲得和積累,比個人經(jīng)歷更有意義。
關鍵詞:小學武術;教學質(zhì)量;措施
武術是一套踢、打、扔、采取攻防動作和手型、步行,步法、平衡、跳躍等動作為一體,通過套路和打斗形式進行鍛煉,增強體育鍛煉將重點放在傳統(tǒng)民族體育的內(nèi)外。其內(nèi)容豐富,多樣的形式,對活躍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年輕人優(yōu)秀品德的培養(yǎng)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小學武術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nèi)容傳統(tǒng)陳舊,缺乏創(chuàng)造性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武術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色彩,與西方競技運動相比,武術具有東方的神韻。然而在過分強調(diào)一招一式的套路教學教學時,我們看不到武術所具有的文化魅力、民族感染力。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教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初級長拳”、“初級劍”等初級的武術學了一遍又一遍,如此的武術內(nèi)容缺乏新意,毫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最終導致武術魅力、武術文化的感染力、武術的對抗性、娛樂性的喪失,使得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逐漸減少,最終喪失了對武術運動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滯后,缺乏現(xiàn)代感
我國小學武術的教學方法多數(shù)是采用以教師為主,進行武術動作的講解、示范、領做等,以學生為輔,通過模仿、跟學、跟練等方式來習得武術動作,整個教學活動主要是以集體教學和集體練習的方式展開。在通常的一堂課的時間,主要以技術動作的講解和練習為主,著重強調(diào)技術動作的精準性、規(guī)范性以及統(tǒng)一性,重點糾正的是學生的動作錯誤。如此的小學武術教學方法在新形勢下并不能完全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甚至事倍功半。同時在既定的套路模式下,并不能有效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能一板一眼的教學,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僵硬練習。
二、教學方法
(一)興趣的引導
對高段學生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中低段教學中一般的教師評價已經(jīng)不太能夠帶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了,所以高段的教師應該有針對高段學生的評價方法??偨Y起來,就是順、導。先順著學生的思路走,再導回我們想讓他們接受的思路上來。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較大的融入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思維方式,再來進行教師的引導。例如:五步拳教學中,第一個動作“格擋沖拳”。格擋和沖拳應該是兩個分解動作。一般的教學就是教師示范,同學跟做。高段學生會認為“很假”,從而很隨意的進行學習。這時候。教師如果講出:“看,這是電影《魔獸世界》中獸人跳起來攻擊聯(lián)盟士兵的動作,如果當時的聯(lián)盟士兵不是用盾牌正面抵擋,而是用盾牌主動往旁邊孫這個當,他就不會被一下子打到地上喪命了?!边@時,高段的學生會想:老師居然和我們一樣喜歡看電影?電影里的動作好像是有這么回事。然首先會想起收人跳著打過來的樣子,然后模仿。這時候,教師應該再次提醒剛才的話,并結合這次所教的動作。高段學生才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這個動作是這樣的啊。于是才會認真的跟隨老師進行學生系和練習。
(二)教具的利用
這里說的教具不是狹義上的武術器具。實際上給基礎不牢靠的高段學生拿武術器具,還有一定的危險性。這里我想說的教具,實質(zhì)一切有利于武術教學的器具。最主要的就是圖片。武術教學離不開圖片。它能帶給學生對動作主觀上的了解。教師的示范動作,有的很快。叫上角度問題,學生們不一定能看得明白。而武術分解圖例就不同了。它專門就是給不理解動作的學生看的。但是我們?nèi)稳恍枰欢ǖ母淖?。一般的武術分解圖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我們應該吧畫面做一定的修改。把人物改成他們心中的樣子。比如時下流行的《x戰(zhàn)警天啟》里的主人公,一直比較流行的格斗動漫《火影忍者》里的小忍者。這樣在視覺上給予同學們沖擊,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面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比例把控
武術教學講究全面與專項的比例,全面訓練指的是訓練的全方面,包括運動、技能以及素質(zhì),而專項的訓練主要體現(xiàn)在技術以及動作的協(xié)調(diào)上,具有較為針對性的訓練,從范圍上上說,全面訓練將專項訓練囊括其中,但是又沒有將其專項的特性突顯出來,所有教師在進行武術指導時,將全面與專項的訓練比例調(diào)整好,促進武術教學貫穿于學生的全方位,做到科學性教育。
(四)基礎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有機結合
少兒武術教學雖說是進行較為基礎的鍛煉,但是也要結合長期規(guī)劃進行,因為學生也是不斷發(fā)展中的人,智力與身體機能隨著年齡逐漸成熟,若一味地進行基礎的武術訓練,極易給學生對武術內(nèi)容造成厭倦的心理,而且一成不變的武術基礎訓練滿足不了學生逐漸成熟的身心的需要,所以要求武術教師在展開武術教學時將基礎訓練以及專項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根據(jù)學生的體質(zhì)而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
三、結語
武術教學融入小學教育,不僅對小學生健康體質(zhì)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和人格形成,但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為了達到武術教學的目的,我們可以充分體現(xiàn)武術精神哲學。
參考文獻:
[1]張家琪.淺析播音主持教學中的共鳴訓練技法[J].戲劇之家,2015(6).
[2]錢梁.影響小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5(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