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已經(jīng)普遍為語文教師認可,設計一組能很好串聯(lián)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也成為許多老師的追求。而設計好的問題,成就好的課堂就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問題設計模式。文章就將探討框架問題設計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的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框架問題的內(nèi)涵、框架問題設計的必要性、框架問題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英特爾未來教育 框架問題 設計
好的語文課應當是什么樣子的?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答案。在筆者看來,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就像是老師帶領學生去織一匹華美的錦緞,將各種零零散散的教學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織就美麗的圖案。而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起關鍵作用的就是負責穿針引線的問題設計。
然而當今語文教學中卻只有余映潮老師提出了著名的“主問題”設計模式,其他問題設計模式依然默默無聞,實在可惜。而本文就將以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框架問題設計模式為對象,探討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給語文老師更多的啟發(fā)。
一、框架問題的內(nèi)涵
框架問題是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項目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用來明確單元學習范圍,并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與探索的一組問題??蚣軉栴}依照由淺入深的順序來看,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的問題,分別是內(nèi)容問題、單元問題和基本問題。其中,內(nèi)容問題是基礎問題,具有明確的答案,它和教學內(nèi)容中的大小知識點聯(lián)系緊密;單元問題是在內(nèi)容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加深,結合單元教學展開的問題;基本問題是指向學科的核心思想和關鍵研究,能夠揭示學科內(nèi)涵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問題,基本問題具有開放性,答案不是非此即彼的,它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高級思維。
二、框架問題設計的必要性
(一)目前語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弊端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當中,問題設計存在著許多弊端,包括提問的隨意性,問題的淺顯、低效、缺少語文味等。對這句話進行梳理,可以看出問題設計的弊端出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出現(xiàn)在問題上,過于簡單;另一個出現(xiàn)在提問上,“碎問碎答”。過于簡單的問題常常費時費力,學生還學習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識。比方說,語文課本中的注釋、作者簡介之類的問題學生一望即知,在課堂上提問這類問題不免有浪費時間之感。問題設計要多著眼于那些能真正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探究性問題?!八閱査榇稹睅淼淖畲髠褪菄乐仄茐牧苏Z文教學內(nèi)在的邏輯性,語文教學應當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而那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提問卻打破了這種次序感和邏輯性,把教學內(nèi)容拆得七零八落,不利于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
(二)語文教學中框架問題設計的意義
針對語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這些弊端,采用框架問題的形式能夠很好地串聯(lián)起教學內(nèi)容,讓問題設計的優(yōu)勢突出,劣勢減弱??蚣軉栴}把教學中所需要的問題分為三個層次,三者缺一不可,卻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內(nèi)容問題看起,三者是一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感覺;從基本問題看起,卻又有一種高屋建瓴之感,就像是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再去看文章的了然之感。因此,在筆者看來,框架問題設計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從三個層次問題的內(nèi)容上看,完成了語文教學不同維度的目標。
語文教學目標包含三個維度,分別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三個層次的問題也恰好對應著教學目標的這三個維度,達成了教學目標。
從三個層次問題間的關系看,層層深入,有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
語文課文的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引導。而內(nèi)容問題、單元問題、基本問題恰像是三個臺階,從基礎知識到文本賞析再到更高層的文學批評、價值觀的探討,學生一步步邁上理解的高峰。
三、框架問題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結合筆者應用的實例來談)
(一)內(nèi)容問題的設計
內(nèi)容問題是最基礎的問題,它的設計要緊扣課文,設計出一系列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理解課文的問題,既包括知識性問題也包含一些鑒賞類的問題。
如《故都的秋》中,筆者設計的內(nèi)容問題的其中幾個:
“作者在文中描繪了哪幾幅秋景的畫面,能否用四字短語分別概括?”
“這段文字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如何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特點的?”
“作者為什么在描寫秋雨的文字里插入一段對話?”
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主要是整體把握教材內(nèi)容,屬于知識層面的,比較簡單,后面的概括稍難,但學生結合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也能回答出來。第二個問題依然有兩個問題,一為知識性問題,一為鑒賞感悟性問題。第三個問題涉及到分析鑒賞,要結合上下文,發(fā)揮一定的聯(lián)想能力才能回答出來。
總之,內(nèi)容問題屬于基礎性問題,往往包括知識性和鑒賞性問題兩類但以知識性問題為主,內(nèi)容不會超過課文內(nèi)容之外,因此叫做內(nèi)容問題。
(二)單元問題的設計
單元問題是對內(nèi)容問題的進一步拓展,往往要結合單元教學目標來設計。通過一篇課文來完成單元教學中所要求的任務,是單元問題設計的目的所在。
比這在《故都的秋》中,所設計的單元問題其中有:
“作者在文章開始之處羅列了許多秋日勝景,但在行文時卻描寫那些普通地方的景色,為什么?”
“作者在文中所寫的議論段是否多余?為什么?”
這兩個問題中,第一個問題牽涉到作者行文時的匠心以及他獨特的審美體驗,作者偏愛清靜悲涼的感覺,所以他所選擇的景物也無一不沾染悲涼之色,這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正是本單元寫景抒情散文的一個教學重點。而第二個問題關注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本質(zhì)特征,也屬于一個更宏觀些的問題。
單元問題關注的是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它著眼于課文的一字一句一段,但卻著意于整個單元,或者說是更高一層次的主題。
(三)基本問題的設計
基本問題是所有問題里最難的,也是唯一一個不需要標準答案的問題?;締栴}是從課文中找出一個可以延伸的點來設計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它的目的不在答案,而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一般每篇課文有一個基本問題就夠了。
《故都的秋》中,基本問題是,“如何看待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傷春悲秋,人類是否具有一些情感共相?”
《蘭亭集序》中,基本問題是,“當你觸及到‘生命短促、無可挽留的悲劇性本質(zhì)時,你該如何樹立你的生命觀?”
這兩個問題都是課文中提煉出來的,卻又遠遠超過課文的內(nèi)涵,是對課文本身的一種升華。這兩個問題都需要聯(lián)系古今,討論悲秋傳統(tǒng),你就不得不回溯古人詩句,找出些例子來,探討《蘭亭集序》中王羲之悲痛的原因,你也不能夠忽視那些和他有著一樣想法的前人。但聯(lián)系古今,找到共性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展示你的個性,談談你自己的看法。如問題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生命悲劇性本質(zhì)已經(jīng)淋漓盡致地在你面前展現(xiàn)了,當我們在知道了生命的短暫時,我們自己在整個人類生命長河的微不足道時,我們要怎么看待自己的生命,怎么度過這一生呢?是消極度日,還是更加珍惜自己短暫的生命,去做有價值的事情呢?
這樣,由一個基本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語文上升到哲學,從個體上升到全人類,再回歸到個體存在的意義上來,學生的思維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極大程度的激發(fā)。
總之,基本問題作為一個極富挑戰(zhàn)性的問題,討論它可能比解決它還有意義。有時,引出問題比了解問題更有價值。
結語
框架問題設計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提出的一種問題設計模式。雖然它提出的背景是西方教育,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它“穿針引線”,一定能織好語文教學這匹錦。
(鄭玉 安徽蕪湖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 2410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