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舊府九年一貫制學校 陳祖松
如何高效地構建初中思想品德課,這是我們所有初中思想品德課老師都必須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要高效地構建初中思想品德課,就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即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即讓學生了解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學習,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
即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
課前準備對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課來說至關重要。課前準備重點從五個方面去努力。
教師每上一節(jié)課之前,都應該熟悉《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指導意見》《初中思想品德考試說明》,認真閱讀教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對教學目標才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初中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標準》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它對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等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說明,我們只有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才能真正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指導意見》對該學科指導思想、目標體系、教學意見、保障措施、學業(yè)考試說明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
《初中思想品德考試說明》對考試性質、考試依據(jù)及范圍、試卷結構(包括試題的知識內容比例、試題難度分布、試卷題型結構、主觀題、客觀題所占比例),考試形式等都作了明確說明,它對 我們的日常教學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教材是備課的基礎,它包含了教材的基礎知識,重點、難點,熟悉教材對上好一堂課來說也至關重要。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如果我們對學生的社會背景、知識結構、學習情況、思維層次等情況缺乏了解,那在教學過程中就會脫離學生實際,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和點拔。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沒有實行白板教學的學校,教師課前要準備教案,教案分詳案和略案。對教材不熟悉的老師,要準備詳案,對教材熟悉的老師,一般可準備略案。
實行白板教學的學校,教師課前要準備課件。課件制作一般可以按課題展示、導入新課、學習目標展示、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基礎知識)、小組合作探究展示(通過案例、活動等解決重點難點。小組學習要兼顧全體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師生可以更好地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表現(xiàn)欲,改變學生學習被動和無心學習的局面,深層次挖掘學生的潛力)、課堂練習(練習要少而精,有代表性,強調易錯、易混的知識點)、課堂小結(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主要鍛煉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可通過集體宣誓或學生代表發(fā)言或學生表態(tài)等來達到升華教學內容的效果)這幾個步驟來進行。課件制作時可插入與課程內容相匹配的圖片、音樂、影像等資料,以便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學生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必須要有的環(huán)節(jié)。它包含課時安排、教學步驟、設計目的、課堂情況反饋、教學反思等內容。
如果教師覺得有必要,可以制作一個導學案,以方便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課堂展示。它的內容主要包括:課題、學習目標、學習的基礎知識、重難點、練習、小結等。導學案的設計一般要與教案或課件同步。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為了讓學生加深對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對一些要記憶的知識點加強記憶。如:四項基本原則、黨的基本路線、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共同富裕、小康社會等。在學生記憶這些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就要通過例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時政熱點等,來讓學生學會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增強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的生動性、豐富性和實踐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以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以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關系為線索,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科學設計。需要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和集體,以及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這三組關系依次構成了本課程的三大內容板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實踐,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習慣。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直面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發(fā)展的需要,解決他們的困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促使初中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為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總之,創(chuàng)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高效課堂,教師就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切實轉變教師角色,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真正成為身心健康、了解我國國情,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擁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