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第一職業(yè)高級中學 陳 霞
現(xiàn)今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每況愈下。學生上課開小差,甚至睡覺,課前沒有復習,課中無法融入課堂,課后作業(yè)馬虎了事,這種現(xiàn)象正是應證了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的“情感過濾”理論??死曛赋?,“對語言輸入的理解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但這還遠遠不夠,學習者必須吸收語言輸入中可理解的語言成分,習得才會產(chǎn)生。但學習者在這一過程中心理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語言吸收障礙,阻礙學習者把可理解的語言成分全部運用到語言交接中”克拉申把這種障礙稱之為“情感過濾”。“情感過濾”即缺乏自信或因為焦慮阻礙了學習者形成對語言形式的深刻印象,從而導致學習者在交際中不能自如地對語言形式進行排列組合,靈活運用。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消除學生的 “情感過濾”,讓學生重新對英語學習充滿信心。
所謂教學,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而課堂教學是具體的實施形式。正如一位教育專家說的,“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奔せ钣⒄Z課堂,才能增加英語教學中的生命意識,才能消除學生的“情感過濾”,才能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40分鐘的教學,要求我們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地導入課文,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都能帶有興趣去學習理解課文。
我深知“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于是,在英語課堂上,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第一,由復習單詞配合圖片來導入課文。第二,由老師介紹課文的背景材料或簡單地先復述課文。第三,由課文的內(nèi)容提出一系列建設(shè)性的問題,讓學生先作簡單的討論。第四,如果課文有較強的故事情節(jié),則讓一組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講解課文之前先行表演,這樣學生既能拓寬思路,又能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課文的學習。
在實踐中,我用以下3個方法來激活英語課堂。
實踐證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偏愛的學習方式。我們有些人是視覺學習者:當他們看到學習的內(nèi)容以圖像形式出現(xiàn)時,他們學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通過交談的聲音或音樂來學習。有些人則是觸覺/動覺學習者: 當他們通過觸摸或者能親身運動,體驗和實驗時會學得更好。
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運用不止一個感觀進行學習,盡量通過其它感觀牢記信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一行一行地記筆記,但大腦不是以此方式運作的。大腦是將信息存儲在樹狀的樹突上的,它以類型和關(guān)聯(lián)存儲信息。因而,用大腦自身的記憶方法工作,就會學得容易,迅速。我嘗試在課堂上讓學生跟著我一起畫腦圖——用樹狀結(jié)構(gòu)再輔以顏色,符號,類型和關(guān)聯(lián)來把整篇課文勾畫成一幅頭腦記憶圖。
(1)在黑板的中央開始文章的主題(通常是課文的標題);
(2)然后畫出從主題分散出來的分支(各個不同的章節(jié));
(3)對于每個要點,通常只用一個詞,詞組或一個符號來記錄;
(4)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放到同一個分支上;
(5)對不同的內(nèi)容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分;
(6)每完成一個分支,可用框?qū)⑵淇蛏稀?/p>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地保持同一姿態(tài)會使人產(chǎn)生厭倦。就是最積極的學生上課期間有時也會跑神或心不在焉。為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思路重入正軌,為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激情,讓學生思想集中,我不斷采取新的教學手段,而不是一味地親自在黑板上羅列 key words或畫出腦圖來讓學生復述。我采取了讓學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的動機不明確,學生以指定的方式參與指定的活動,盡管參與人次多,課堂活躍,但學生毫無主動性,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學生如果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參與的活動具有交際性,在多方位探索活動中學生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這才是學生的有效參與。
如何活用課中和課后的作業(yè),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之所在。要想提高課堂活動的質(zhì)量,需要要精心設(shè)計課堂及課后的活動內(nèi)容。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學生在做中學習。二是學習應該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相關(guān)聯(lián)。三是學習應該和課堂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相關(guān)聯(lián)。
在當今信息時代,光靠課堂上學得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光靠課堂上老師的灌輸也是遠遠不行的。以Book 2,Unit 3為例,課文computer是學生熟悉、熱衷的話題,很多學生是電腦迷,他們遠遠不滿足有限的課本知識。因此,我讓學生學習課文之后,放手讓他們?nèi)D書館或上網(wǎng)翻閱、查詢有關(guān)電腦的一切,之后同學間合作完成一份關(guān)于computer的研究性報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或查閱書籍、畫報,或上網(wǎng)從internet上調(diào)用所需的資料,來撰寫自己對電腦現(xiàn)狀及未來看法。全體學生參與的這種 課后教學活動不僅可使學生在活動和運用中學會外語,更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自信心。
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活動激活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能信息化,效率化,避免課堂的枯燥,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在授予知識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輕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識。在2年的初探活動中,教學效果明顯提高。14旅游班本來學生英語基礎(chǔ)差,學生上課走神,開小差,不肯參加口語練習等活動,英語平均分僅為50,合格率僅為40%。經(jīng)過2年的實踐,學生上課參與度大大提高,基本沒有學生上課開小差,學生上課也非常積極回答問題,充滿自信和快樂,基本消除了之前的不自信和焦慮。在期末考試中,英語平均分達到70,合格率達到80%左右。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深化三段式激活英語課堂的做法,消除學生“情感過濾”,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進一步激活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