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龍巖鳳凰小學 廖壬忠
現(xiàn)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口語是傳遞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由于人們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迫使人們具備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對聽話和說話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們既要把話聽清楚,聽準確,又要把話說明白,說得準確得體。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們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口語訓練才能適應。因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呢?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特別是在訓練和規(guī)范學生口語表達時能夠循序漸進地提高口語表達水平。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它在成長的道路上給學生指引前進的方向,它是一種甜蜜的動力。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說話欲望呢?學生有了興趣,課堂就有效率。例如,有一次周末,中山公園有舉辦菊花展,我讓學生周末去觀賞。上課時,我讓學生與菊花對話,然后告訴老師,你想跟菊花說些什么?那么,你覺得菊花會對你說什么?有的同學說:“黃菊花說,小朋友,我很口渴呀!”白菊花說:“小朋友,你別把我摘走,不然后面來的人就欣賞不到美麗的景觀!”這樣,同學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得到發(fā)展。同學們在洋洋得意地說著,我看到他們跳動的童真。每隔一周,我都會要求學生把在這段時間里“一件有趣的事”寫在周記本上,等輪到你“課前五分鐘演講”時說給同學們聽。久而久之,同學們養(yǎng)成了特別留意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的良好習慣。
情景教學,會讓學生興趣盎然,而以景助說,則令同學們樂此不疲。因此在語文教學上,我盡量多想辦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于“說”。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七課《尊嚴》,由于人的“尊嚴”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就先讓一個學生扮演文中的年輕人(哈默),另一個學生扮演鎮(zhèn)長(杰克遜大叔),要求扮演者從外貌、動作和語言,盡量與文中的年輕人一樣,然后“年輕人”表演,學生看完表演后說。這樣,學生能把自己看到的說清楚,基本上就能懂得哈默是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使學生有表達的欲望,這是說話訓練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然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示范,加以引導,讓學生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這一課時,我請同學們找出寫“夜鶯”說和做的句子,再讀這些句子,并且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鶯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做?小夜鶯心里是怎么想?德國兵看見小夜鶯這樣說、這樣做會怎么想?然后,我進行示范:小夜鶯故意讓敵人發(fā)現(xiàn)自己、故意讓敵人知道自己會學鳥叫聲,回答問話時,故意說幼稚天真的話,故意做頑皮不懂事的動作,這一切都是為了消除敵人對自己的懷疑,然后將計就計地為游擊隊送情報。在我的啟發(fā)示范下,大家爭先恐后,躍躍欲試,在嘗試中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每次的討論交流前,我都會提醒同學們既要聽明白說話人講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又要就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討教,持不同意見可以跟同學討論。商討時,一定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一個人說完后,另一個人再說,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說話,要特別尊重別人的發(fā)言。在我的引導下,上語文課時的討論交流慚慚地變得亂中有序,同學們愛上了語文課,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學要面向每一個人,不能留有教學的死角。為了讓每個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我就想方設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在交流、互動中活躍思維,逐漸提高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在講“熱愛生命”的口語交際時,我要求學生課前就要把搜集到的生命現(xiàn)象和熱愛生命的故事精心整理,并考慮交流時的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小組內(nèi)交流時學生就會勇敢地把自己整理的關于生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然后每組推薦一個同學上講臺講故事。講完故事后,臺下學生可以向講故事的人提問,講故事的人要給出相應回答。學生也很認真傾聽別人講述生命的故事,共同感悟生命真諦。這樣設計擴大口語交際的“面”與“量”。我特別關注雙向互說,了解每一個人語言表達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進行指導。
為了讓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能得到口語訓練。每一節(jié)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回答問題、討論交流時,我十分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隨時糾正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鼓勵學生主動、大膽與他人交流,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比如,三年級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是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課前,我要求學生把自己了解到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分享,學生們樂此不疲。我還建議學生課后說給好朋友或父母親聽,讓他們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關注自己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口語表達水平。我在教學中隨時引導學生開展評價,學生在參與評價過程中,逐步提高判斷正誤、優(yōu)劣的能力,并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習慣。比如,在教《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我要求各小組學生任選文中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導游講解內(nèi)容,進一步完善導游講解詞,可以增添課外了解、搜集的資料。接下來全班同學組成“金華雙龍洞旅游參觀團”,各組代表到講臺前擔任一次導游。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一項重要的“工程”,是我們當前進行課改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采取不同方式,遵循語文課程新的教學要求,全面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