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開平市沙塘鎮(zhèn)沙塘學校 勞潮欣
第一,調查我市農村弱勢群體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第二,研究學校如何與社會,家庭形成結合開展和加強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弱勢群體中小學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第三,如何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校園環(huán)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為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
通過調查分析,對我市弱勢群體中小學生進行分析,目前學校弱勢群體子女可分為三類。
這些家庭處于“低?!被騿适Ц改富蚋改赶聧彑o固定的經濟來源等原因造成經濟困難。在人際交往中處于被動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閉或半封閉狀態(tài)。交際范圍狹窄,不善于溝通,性格孤僻。厭學,厭世情緒嚴重,對社會看法極端、片面、拒絕教育現象較多。
這些家庭的子女從父母心中的希望變成缺乏父愛或母愛的人。心里的落差大。對遺棄他(她)的一方父母的憎恨,往往把這種恨遷怒他人,進而影響世界觀。易走向極端,以至與不良同學結伙,成為學校中的品行滯后學生。
留守學生
身邊撫養(yǎng)的是老弱體病或文化水平很低,擔當不了教育管理的責任。疼愛有加,疏于管教。學生缺乏應有熱情,存逆反心理,道德品性較差,常有違規(guī),違紀,違法現象。
自我意識發(fā)展迅速,并帶有盲目性,自尊伴隨自負,自卑又固執(zhí),孤僻交織在一起。內心充滿緊張、焦慮、任性等不良的思想行為。辦事粗枝大葉、馬虎潦草,拖拉懶散或求全責備、過分細致。
1.家庭因素
在調查中發(fā)現,這些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可歸納為:“一嚇二推三替四亂五‘認命’”?!耙粐槨本褪菄樆:⒆??!岸啤被蚴恰叭萃小睂W校老師了,或是希冀孩子能“樹大自然直”;“三替”是指教育方法簡單化。一是用要求催促代替對孩子的輔導。二是用嘮嘮叨叨的說教代替對孩子引。三是用打罵代替耐心細致地教育。“四亂”是指對子女教育無原則,使子女不能正常建立秩序感和道德感。五“認命”是家長悲觀生活態(tài)度,把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增大了子女的心理壓力。
2.自身因素
由于這些學生要獨自擔起約束自我,面對生活和學習的壓力,如果成績下降,心理負擔很重;管理真空,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如看黃色書刊,影碟、口袋書),懶惰厭學,甚者或沉迷網吧,自由散漫,紀律松懈,缺失上進心。
3.學校因素
學習任務繁重,再加上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及應有的教育教學技能,用諷刺挖苦學生,向家長告狀等,使其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從而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厭學的情緒。
4.社會因素
影響弱勢群體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復雜、多樣。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直接影響著弱勢群體子女的學習、生活和人格的發(fā)展。也有人們往往對弱勢群體學生歧視。
多種因素交相作用織成了一張無形的網包圍弱勢群體學生思想,影響學生心理。
1.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校園環(huán)境
①環(huán)境建設
學校盡可能地體現“.美麗、整潔、” 明亮的風貌。這使之真正成為弱勢群體學生修身養(yǎng)性的環(huán)境。
②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弱勢群體學生興趣,活躍弱勢群體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改善弱勢群體學生心理環(huán)境。
③校園“四風”建設
學校必須加強以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為主要內容的四風建設
2.參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培養(yǎng)良好的“四風”可以使弱勢群體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發(fā)展。
3.健全學校心理輔導組織機構
一是建立弱勢群體學生個性心理記錄檔案。二是開設弱勢群體學生心理輔導課。三是建立弱勢群體學生心理輔導室。
4.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優(yōu)化家庭教育氛圍
一是讓家長明確教育目的,掌握教育正確方法。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講座,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方法。形成家、校共商教育對策。二是學校與家長配合,宣傳典型家教事例,樹立家教榜樣。
1.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樹立公平的教育觀
教師正確的教育思想,平等的教育意識,對弱勢群體學生的教育體現得尤為重要。為此實施“師友制”,教師與學生交朋友,做到一視同仁,不拒絕、不歧視。規(guī)范師生的言行,營造民主、和諧、良好的育人氛圍。努力消除學生的自卑感、被歧視感與對立感,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態(tài)。
2.實施滲透心理教育
一是優(yōu)化課堂氛圍。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心理氣氛。二是改革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學生情感的激發(fā),以情促智,以智促情,使情與智和諧發(fā)展。三是利用教材因素。我們對語、數、英、體、美、等教材進行梳理,結合各學科都能根據學科教學特點,有機滲透心理教育。
3.實施關愛教育措施
我們將以“激勵——成功”的關愛教育為切入點,及時挖掘弱勢群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把表揚帶回家,賦予他們進取動力。
一是我們充分利用家長會和家訪的機會、座談、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為家長講解心理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是家庭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一個文化氛圍濃郁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促進其修身養(yǎng)性,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
社區(qū)通過各種形式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他們以更多的關心,為他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