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曲阜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與孔子德治思想
王 晶
(曲阜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受疑古思潮的影響,《孔子家語》長期被疑而不用。隨著新出土文獻的挖掘,《孔子家語》蘊含的資源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中《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是孔子德治思想的典型代表,此篇中孔子將“德法”與“刑辟”對比,以駕車比喻“御天下”,形象地闡述了孔子厚德薄刑的主張,明確提出“德法,御民之本”,“仁德”教化人心,“禮法”使民知節(jié)??鬃拥闹螄枷朐诋敶鐣兄鴺O大的借鑒意義,《執(zhí)轡》篇的研究亦應當繼續(xù)深化下去。
孔子家語;執(zhí)轡;德;法;刑
《孔子家語》是專門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該書與《論語》一樣是我們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資料。受疑古思潮的影響,《孔子家語》長期被視為偽書,而得不到相應的重視。近幾十年來,早期思想文獻陸續(xù)出土問世,如:河北定州八角廊漢墓竹簡、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木牘、上博簡等簡牘材料,都幫助人們開啟新時期研究《孔子家語》的大門,這些簡牘材料無論在內容上還是結構上都與《孔子家語》有相似部分。其次,從《孔子家語》保存的文獻材料進行分析,如《孔子家語·王言解》篇,該篇又見于《大戴禮記》,《大戴禮記》為《主言》,名稱的變化是由于漢代削藩黜王,漢代的王并不是天下共主,所以戴德在編纂《大戴禮記》時為了迎合當時的政治形勢,將《王言》改為《主言》,相較之下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家語》中的材料更加古樸真實。[1]同時,愈來愈多的學者開始重新審視《孔子家語》的價值,王承略先生指出:“《孔子家語》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于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眱r值。”[2]楊朝明先生認為:“《家語》編成后經過了輾轉流傳,其間也有所散亂。最后孔安國得到此書,撰集而成今本《家語》。如此,《家語》應該是研究孔子的寶貴材料?!盵1]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愈發(fā)覺察到《孔子家語》的價值不容低估。
《孔子家語》所記內容較《論語》所記載的內容更為豐富具體,匯集了大量孔子與諸侯國國君及其弟子關于政治的言論。如《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閔子騫問政于孔子,孔子開門見山的提出治國應“以德以法”,接著孔子論述自己對“古之為政”的看法,具體談論了其對德、法的認識?!犊鬃蛹艺Z·執(zhí)轡》篇,是研究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材料,有利于深入理解孔子關于治國安民的主張。
《孔子家語》全書分為四十四篇,《執(zhí)轡》篇為其第二十五篇,該篇第一部分記載閔子騫問政于孔子,孔子以駕車比喻治國,“德法”作為“御民”的手段,提出治國應“德法”“厚德薄刑”,這些認識與其他資料所記載的孔子治國主張相對應,可以深化理解孔子的修身立己、以德治國的王道言論。
首先《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的治國言論可在《論語》中得到印證?!稙檎菲渍旅鞔_表明“為政以德”,為政者以教化使民,教化的工具是道德,以德服人,使人心歸附。以德教人的實施者是上位者,并對上位者提出了嚴格的修身要求,《大學》記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儒家提倡家國一體的建構,對為政者提出“慎獨”“修身”等高道德要求,由修身始,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實現(xiàn)內圣外王之道?!稙檎菲谌掠涊d:“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盵3]更是詳細論述德、禮治天下與政、刑治天下的區(qū)別,在于“有恥”和“無恥”??鬃铀枷胫小靶桃宰艚獭?。懲罰罪惡不是終極目標,勸善才是最高宗旨。
其次,《執(zhí)轡》篇的記載也見于《大戴禮記》?!洞蟠鞫Y記·盛德》篇記載:“圣王之盛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不災,諸侯無兵而正,小民無刑而治,蠻夷懷服?!盵4]實現(xiàn)“盛德”,最主要的是“窮神知化”,上至諸侯下至百姓,外至蠻夷,都能“無違”,前來歸附,以“正”邦國。治理邦國最佳手段是“無刑”,也即“以德以法”?!靶塘P之所從生有源,不務塞其源,而務塞刑殺之,是為民設陷以賊之也?!睂招塘P則“賊”民,也即害民,百姓有喜怒哀樂之性,無喜怒哀樂之節(jié),此時更需的是德行的教化引導作用,專務“刑”則使民生畏、恐懼?!秷?zhí)轡》篇的思想材料,為我們研究《大戴禮記》的思想內容提供借鑒參考意義。
最后,《執(zhí)轡》篇所記載的內容可與《周禮》關于“六官總治”的論述進行對照?!吨芏Y》中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稱為六卿。天官冢宰“掌邦治”也即國政方面的事務,地官司徒“掌邦教”也即管理教化人心的作用,春官宗伯“掌邦禮”也即邦國基本的禮儀制度,夏官司馬“掌邦政”也即平邦國,秋官司寇“掌邦禁”也即去邪以正萬民,冬官司空“以事典”也即水土工程或祭祀之事?!犊鬃蛹艺Z·執(zhí)轡》篇:“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御天下者正六官?!币粤倏傊?,最終實現(xiàn)的是國治、國平、國和。《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所記六官的內容可與《周禮》的相關內容進行對讀,孔子所說的六官正是以《周禮》記載的六官內容為依據(jù),對《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的謹慎研讀,可使周禮的內容得到越來越多的印證。將《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與《周禮》所記“六官總治”內容進行對應與對讀,實際佐證了《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對《周禮》成書問題的參照意義。[5]
本篇前一部分中,通過閔子騫與孔子對話的形式,充分表明了孔子的治國主張是以“德法”,也即強調德治,這里的“法”不指刑法、律法,釋以“禮法”,有法則、規(guī)章、制度之意?!胺虻路ㄕ撸裰摺?,把“德法”看成是治國的根本手段。
儒家思想在政治方面的鮮明特點是以德治國,我們可從諸多先秦儒家典籍中尋找例證。如《大學》中記載:“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6]德,也即明德,明德的主體是人君,首先人君要有德并且明德,才能“有土”,也即國家,有國則不患財失?!暗卤矩斈保司粢缘聻橥?、為末,則會造成為政者與民之間的專利爭奪。《大學》提倡修、齊、治、平,實現(xiàn)的工具手段則如《大學》三綱領提到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懊髅鞯隆币布凑蔑@自己的德行,首先為政者要明其德,要自我修身以身作則,然后推己及人,教化百姓,化民成俗。另如《孔子家語·賢君》篇中首先通過孔子向哀公論說夏桀滅亡的原因,明確指出國君必須要克己修身,時時“慎獨”,即使閑居也要堅持自我省察的功夫于日用間。其次在孔子問宓子賤關于其如何施政于單父的對話中,宓子賤對曰:“父恤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笨鬃訉﹀底淤v的施政方法表示贊嘆:“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薄洞髮W》記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內以仁愛、孝悌施于家庭,外以德行約束教化百姓,何止于單父而已矣,必止于一國、一天下。
為政之道“重德”之外更應“循禮”。“禮”起到調節(jié)人際關系,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作用[7]。國君以德教化之后,要制定謹慎的禮法,起到輔佐作用。對于治國平天下的為政者說,“禮法”相當于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或是規(guī)章制度,為政者必須有良好秩序的官吏隊伍進行輔政??鬃诱f君主是駕馭馬的人,官吏是“轡”即馬韁繩,“夫人君之政,執(zhí)其轡策而已”。社會有“禮”有秩序,實現(xiàn)的手段之一是官吏職責分明,各司其職?!犊鬃蛹艺Z·執(zhí)轡》篇記載:“內史為左右手,六官為轡,已而與三公為執(zhí)六官,均五教,齊五法。”該篇中對六官的職責有詳細的說明。六官分別為:冢宰之官、司徒之官、宗伯之官、司馬之官、司寇之官及司空之官,分屬章成道、成德、成仁、成義及成禮,民修道則國治,民修德則國安,民修仁則國和,民修身以成圣則國平,民修禮知節(jié)則國定。法令、政教出現(xiàn)混亂,應該告誡冢宰,也即“飭冢宰”;風俗教化邪惡,應該告誡司徒,也即“飭司徒”;父子、長幼無序,君臣之間無敬、無忠,社會倫理關系混亂,應該告誡宗伯,也即“飭宗伯”;賢能之人無其位,士卒報怨,軍事國力弱小,應該告誡司馬,也即“飭司馬”;刑罰混亂,社會出現(xiàn)奸邪行為,應該告誡司寇,也即“飭司寇”;度量標準不明,土木工程建設方面得不到修繕,應該告誡司空,也即“飭司空”。官吏分職明確各司其職,天、人及事才能有秩序有綱紀,無亂則國治。同時,天子還要及時考察官吏職守方面,以定是否合格,“季冬正法,孟春論吏,治國之要?!倍咀詈笠粋€月整頓禮法,整頓禮法最主要是考察德行,端正官吏的德行,最終實現(xiàn)上行下效,德盛則天下平。春季頭一個月考論官吏??疾靸热轂楣倮舻牡滦小⒛芰σ约罢?,“故天子論吏而德法行”,考察官吏的目的也即考察禮法的實施情況。
孔子曾說“吾從周”,“從周”包括復從西周的禮樂典章制度,有禮有法才能盡天地所賦予的仁、義、禮、智之性,使社會有秩序民有節(jié)制,使民“不逾矩”?!耙缘路殂暲眨园俟贋檗\,以刑罰為策,以萬民為馬”,如此治國御民才能“御天下數(shù)百年而不失”。[8]
儒家學派及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也即治國以德治,“德”與“刑”兩者并不排斥,孔子主張的是“刑以輔政”,二者協(xié)同相佐?!犊鬃蛹艺Z·執(zhí)轡》篇中,孔子雖然沒有特別強調刑罰,但在他看來刑罰是不可忽視的,“刑者,策也”,“策”即馬鞭子,在他看來“善御馬者”的前提就是“正銜勒,齊轡策”,然后才能“策不舉而極千里”?!坝R”與“御天下”相對應,治理國家無刑罰輔佐必不行,同時又進一步論證“棄其德法,專用刑辟”,則國“不制”?!安恢啤辈粌H僅是治國無法實現(xiàn),更是控制國家亦或百姓都無法實現(xiàn)??鬃右澡罴q為例說明“刑罰暴,上下相諛”,最終“上帝不蠲,降之以禍罰,災害并生,用殄厥世?!蓖瑫r孔子指出,為政者專用刑罰,而無德法,就像御馬“棄其銜勒而專用捶策”,會導致“馬必傷,車必敗”最終“民必流,國必亡”,百姓則“迷惑失道”無綱紀法禮,社會混亂,違背天道?!墩撜Z》進一步說明專用刑罰對人心的弊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百姓最終是免于刑罰而不知恥辱之心,懲惡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向善。賢明的為政者應是以德行教化作為統(tǒng)治民心的手段,慎重的對待刑罰,如果為政者不知教化,只會依靠武力、刑罰來解決問題,最終只會徒增刑罰,使民生懼,不利于邦國之治。
此外,孔子對于“刑”的態(tài)度、“刑”與“德”的關系在《孔子家語》中都有突出記載。如《孔子家語·始誅》篇記載孔子與仲由的對話,明確孔子對于“刑”的態(tài)度,孔子表明“不從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孔子明確表明有五種惡行的人可殺之:“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仇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人,則不免君子之誅?!彼枷脬D娑U惡、行為邪僻、言論錯誤而雄辯以來蠱惑人心、教人不走正道而廣施恩惠之人,小人不可怕,成群小人最可怕,《詩經》記曰:“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危害社會,罪惡深重當然可誅??鬃用鞔_表示:“夫慢令謹誅,賊也;征斂無時,暴也;不試責成,虐也。政無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狈钏沙?、隨意征收賦役,不經試行,便責令成功,這些問題根源是在上位者推行教化不力,“不從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先以道德教化推行民間,以教化為先,刑法為后。
《孔子家語·刑政》篇記載仲弓問教于孔子,仲弓引桀、紂之世的例子問教于孔子:“至刑無所用政,桀、紂之世也;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也。”孔子明確表明: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參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焉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p>
圣人治理國家,教化百姓,必是刑罰和政治參照使用,以德行來教化百姓,同時以禮制加以整治,其次是政治引導百姓,而用刑罰加以禁止,處罰那些不遵守刑法的人??鬃訉Α暗隆薄靶獭钡年P系表達的都很清楚,“以德教民”“以刑禁民”,孔子不排斥刑,他主張“刑”應該是治理國家手段中的工具之一,但“刑”不能濫用,“刑”的對象是那些對于國家有危害,禍亂人心正道的人,這些人用德行已不足以教化改正,必須用“刑”以禁止類似現(xiàn)象的產生,以正綱紀?!盎プ?,導之弗從,傷義以敗俗于是乎用刑矣?!痹谶@里,刑之用是以德為前提,刑只適用于頑固不化、不守法度之人,可見,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德主刑輔”。
《執(zhí)轡》篇是《孔子家語》第二十五篇,是正確理解孔子以德治國思想主張的鑰匙??鬃右择{車比喻治國,把“德法”看做統(tǒng)御人民的工具,“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銜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執(zhí)其轡策而已”。人君只要統(tǒng)一德和禮法,端正眾官吏的言行,均衡協(xié)調地使用民力,使百姓和順、安寧,自然天下也就太平?!秷?zhí)轡》篇中孔子對于治國的闡述豐富形象又具有邏輯性,體現(xiàn)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是我們研究孔子的治國思想的重要材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1]楊朝明.讀《孔子家語》札記[J].文史哲,2006,(04):43~51
[2]王承略.論《孔子家語》的真?zhèn)渭捌湮墨I價值[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8(03):14~18
[3]楊朝明.論語詮解[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5:19
[4][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M].北京:中華書局,2015:142
[5]楊朝明,崔海鷹.《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與《周禮》可靠性問題[J].濟南大學學報,2015,(3):4
[6]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11
[7]郭奕萌.孔子家語的治國思想初探[D].太原:山西大學,2015:21
[8]楊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語通解[M].濟南:齊魯書社,2013:294
[責任編校:孫愛民]
B222.2
A
1009-5462(2017)01-0013-04
2017-03-02
王晶,女,河南洛陽人,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