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鳳
摘 要:化學反應原理是中學化學核心內容之一,主要包括化學反應能量變化、電化學原理、化學平衡、溶液中離子平衡等主干知識,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基礎知識解決與化學相關的生產(chǎn)、生活實際和科學研究中的簡單化學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維和方法。
關鍵詞:化學反應原理;綜合探究題;考查方式
化學反應原理題在歷年江蘇高考試卷中所占分值均比較高, 以近三年的考題為例,知識點分布及分值情況是:2015年反應熱計算2分,沉淀溶解平衡計算2分,平衡原理應用2分,共計6分;2016年原電池電極反應式書寫2分,共計2分;2017年電解池電極反應式書寫2分,電解產(chǎn)物2分,PM的計算2分,共計6分。
下面結合例題解析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
例:根據(jù)圖像選擇反應最佳條件
二甲醚(DME)被譽為“21世紀的清潔燃料”。由合成氣制備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解析:(1)根據(jù)蓋斯定律,通過反應①*2+②+③可得反應3H2(g)+3CO(g)?CH3OCH3(g)+CO2(g)的ΔH=-246.1kJ·mol-1。(2)常見的促進放熱反應且正方向氣體體積減少的可逆反應的往正方向移動的方法有: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增大壓強、降低溫度、減少生成物的濃度。所以該題目能提高CH3OCH3產(chǎn)率的有AC。(3)CH3OCH3由反應②產(chǎn)生,反應③消耗了水,產(chǎn)生了氫氣,水是反應②的生成物,氫氣是反應②的生成物,這兩個因素都可以促使反應往正方向移動,利于CH3OCH3的生成。(4)從圖1上可以看出溫度升高,CO的轉化率在降低說明這是一個放熱反應。從方程式可以看出,正方向是氣體數(shù)目減少的方向,現(xiàn)在P1到P3,CO的轉化率在降低說明反應是在往逆方向進行,也就是增大壓強的方向進行,所以P3最小。在P3和316℃時,起始時n(H2)/n(CO)=2,則達到平衡時,CO轉化率等于50%。兩種反應物,當增加一種反應物的量濃度時,必將會增大另一物質的轉化率。起始時n(H2)/n(CO)=3,比原來投入量比值為2時,氫氣的濃度增大,故平衡時CO轉化率要大于50%。答案選A。(5)根據(jù)圖像選擇反應最佳條件的解題方法:a.根據(jù)橫豎坐標,觀察“三點一變化”即起點、終點、轉折點和變化趨勢;b.控制變量,作輔助線,對比分析,選擇最佳條件觀察圖2可知催化劑中n(Mn)/n(Cu)約為2時,二甲醚的選擇性最高。(6)從圖像可以看出,a電極是氫離子離開的一極,陽離子應該移向正極,所以判斷a極應該是負極,失去電子,二甲醚在此電極上失去電子變成二氧化碳,根據(jù)平均價態(tài),二甲醚中碳的化合價2x+6-2=0,所以二甲醚中碳的化合價為-2,因此一個碳原子失去六個電子,二個碳原子失去12個電子,所以該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H3OCH3-12e-+3H2O=2CO2↑+12H+。
圖表是高考試題的數(shù)字化語言,用圖表表述化學反應過程或者呈現(xiàn)信息情境是近幾年高考化學綜合試題常見的表達方式。如何讀出圖表中有效信息成為解題關鍵。一般讀圖要注意:(1)認清坐標系,弄清縱坐標、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有關原理相結合。(2)看清起點,分清反應物、生成物。起點不一定是原點,也不一定在縱坐標上。(3)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分析縱坐標代表的量隨橫坐標所代表的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原因。還要特別關注曲線趨勢出現(xiàn)突變或漸變時的原因,是反應達到平衡,還是條件變了反應變了,還是速率變了等等。(4)看清圖中標注的點。一般圖中標注出來的點都有其用意,特別是標注了對應的橫坐標和縱坐標的點,是解題的關鍵。(5)看清曲線的交點。
化學反應原理的考查方式比較綜合,通常是將蓋斯定律與反應熱相結合,或者反應熱與能源相結合,又或者反應熱與電化學相結合;考查電化學仍然以新型電池為載體考查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電極方程式的書寫等。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多自我總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勤加練習,終究能解決此類大部分問題。
參考文獻:
沈衛(wèi)星.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的考查方式[J].中學化學,2017(7):42-4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