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艷華
“教師提問策略”的教學觀察設計
文 孫艷華
教學觀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影響教師提高集體教學質量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缺乏有效和精確的信息,很多教師即便是有經驗的教師,常在組織教學活動中難以意識到自己的課堂行為,無法意識到對幼兒所采取的無為行為,教學觀察可以用數據向教師客觀地反映其組織教學活動的原貌。
教師 提問
在教學活動中,提問不僅是評價幼兒、調控教學的手段,更是師幼互動的橋梁,是創(chuàng)造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契機。
在教學觀察中,如何觀察教學提問、了解教師提問狀態(tài)、了解提問的預設與生成情況等,記錄相關的提問數據并進行教學提問診斷,提高與完善相應的提問策略,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觀察者與上課者在觀察前彼此進行溝通交流,取得在觀察時間、地點、次數上的統一,尤其是對觀察的中心與焦點進行協商取得一致,如本次教學觀察活動是重點關注教師的提問,并把觀察提問的記錄方法告知上課者,在觀察點的選擇上,雙方注意以不影響孩子的情緒為前提,方便教學與教學觀察為最佳教學觀察點,我們一般選擇活動室的前方,這樣便于觀察到教師行為與幼兒行為。
在溝通交流的基礎上,觀察者與上課者同時作好充分準備,上課者觀察前明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希望觀察者的重點關注點,觀察中向全體觀察者介紹本次活動的目標,告知孩子這些觀察者在本次活動中的角色身份,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與心理;觀察者在觀察前與上課者取得信任,消除顧慮,了解對自己的要求,觀察中收集數據并盡量避免影響教學活動,不在上課后進教室,也不在下課前離開教室。
在進行“提問策略”教學觀察時,我們大多采用定量教學觀察,運用事先準備的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在每次教學觀察前,定好本次教學觀察的焦點與中心,我們把教師提問分解成兩大部分,一部分為教師提問觀察,一部分是幼兒回答觀察,在觀察教師提問、幼兒回答時,又具體分解為:
“提問策略”教學觀察焦點內容匯總表提問觀察 觀察中心與焦點 觀察內容所提問題的類型教 師提 問觀 察選擇問題回答方式提問前,先點名提問后,讓幼兒齊答提問后,叫舉手者回答提問后,叫未舉手者回答點名提問后,改問其他幼兒常規(guī)管理性記憶性推理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理答方式打斷幼兒回答自己代答對幼兒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重復自己的問題或幼兒回答對幼兒回答鼓勵、表揚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回答類型幼 兒回 答 觀察無回答機械判斷是否認知記憶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創(chuàng)造性回答回答停頓時間提問后沒有停頓或不足3秒提問后停頓過長提問后適當停頓3—5秒對特殊需要的幼兒適當多等待幾秒對幼兒答不出來,耐心等待幾秒
這樣對每次提問觀察中心與焦點都非常清晰,根據每次的觀察中心與焦點我們分別設計了各自的觀察表,例:本次觀察“教師提問問題的類型”,從而診斷問題的有效性,我們設計表格為:
教師提問問題類型觀察記錄表問題類型 問題內容 頻次 百分比常規(guī)管理性記憶性推理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
根據不同的觀察焦點設計不同的記錄表格,觀察者根據表格內容詳細記錄教師行為與幼兒行為。
為了更有效地記錄,讓記錄的數據更具客觀性、真實性、精確性,我們進行分工合作,有時幾個觀察焦點同時進行,就由不同的觀察者進行分工,有時單個觀察焦點記錄比較多,把該觀察焦點進行時間段分工,不同的觀察者負責不同的教學時間段記錄,這樣有效地保持了觀察者有意注意的精確度,保證記錄的數據更具科學性。
教學觀察是一種現場研究活動,并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教學觀察所收集的資料,不是為了寫成研究報告或者論文發(fā)表,也不只是為了證明填補某種理論,更重要的是為了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學改善教學實踐,以鼓勵為主,合理分析數據,提供詳細的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的“提問策略”教學觀察量表,我們根據觀察焦點分別制定了診斷目標,具體要求如下:
“教師提問策略”教學觀察目標參考表提問觀察焦點內容診斷目標參考教師提問問題類型教師提問與目標達成間的相關程度;幼兒主動學習的有效發(fā)揮度。重點關注記憶、推理、創(chuàng)造性提問的百分比教師選擇問題回答方式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的比例把握度;尊重幼兒個別差異情況。教師理答方式尊重幼兒理念的教學行為表現;教師引導策略;師幼互動意向。幼兒回答類型幼兒思維的投入度、幼兒學習的參與度;幼兒主動學習的行為狀態(tài)。停頓時間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幼兒的原有水平的關系;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
觀察者結合上課者對本次活動的得失及整體感受,再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頻率與百分比的計算,結合診斷目標參考表,與上課者進行平等商討,圍繞提問是不是給幼兒的思維和推理“搭腳手架”;提問是否為孩子提供認知的方法;提問是否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等核心上,提出建設性建議,調整原有不合理的提問策略,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教學決策復雜多變,教學行為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教學觀察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多了一雙眼睛,提供了客觀的反饋,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教學因素的分析。
提問并不止于教師拋出問題,它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教學過程。在動態(tài)的提問過程中,教師要策略性地調節(jié)提問的發(fā)展,推動幼兒參與教學對話,提問是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所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幼兒作答。教師要在理解有效提問的基礎上,全力以赴地在實踐中自覺練習有效提問。提問策略的教學觀察為教師提供了客觀的反饋素材,真實的數據省思自己的提問能力,改掉不恰當的提問行為,以不斷完善自己的這項教學技能。
(江蘇省常熟市義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