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龐 舒富坤
(重慶市銅梁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2560)
在骨科疾病中,股骨頭缺血壞死即為股骨頭壞死,因為股骨頭血液流通受阻,骨細胞成分減少甚至死亡,引起的股骨頭塌陷,在臨床上的手術(shù)治療難度較大[1]。本次研究選取本院骨科120例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MRI和CT診斷的臨床效果,結(jié)果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是本院骨科120例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34/26,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47.63±1.36)歲,患病時間1~5個月;實驗組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32/28,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9.14±1.47)歲,患病時間27天到4個月。兩組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對照組患者應用CT診斷
CT診斷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使用的儀器是Light Speed16層螺旋CT掃描機,電壓和電流分別設置為120 kV和220 mAs,設置厚層和層間距為10 mm,保證患者呈仰臥位姿勢,掃描患者髖臼上方到股骨頭下方[2]。
(2)實驗組患者應用MRI診斷
MRI診斷儀器為1.5T MRI磁共振磁場檢測儀,在患者矢狀位進行快速自旋、自旋回波T1加權(quán)和T2脂肪移植掃描。
將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進行分期:Ⅰ、Ⅱ和Ⅲ期,在三個時期內(nèi)記錄兩種診斷結(jié)果與病理診斷結(jié)果的差異,即是診斷失誤率(%)。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的診斷失誤率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其中,診斷失誤率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RI診斷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在各個時期與病理診斷結(jié)果相比的診斷失誤率比對照組低,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診斷失誤率對比(%)
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的骨結(jié)構(gòu)和骨密度未出現(xiàn)病變,采用X線檢查會漏診,CT和MRI診斷可以提高診斷準確率,對小骨梁異常、骨質(zhì)疏松、骨關(guān)節(jié)塌陷等病變的檢查較敏感,因此,臨床上常采用該方法進行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診斷。
本研究對比CT和MRI診斷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的臨床效果,選取我院骨科120例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于早期骨結(jié)構(gòu)變化不明顯,CT檢測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MRI診斷是斷層成像,對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診斷和病理診斷結(jié)果大體一致,無差異。綜上所述,MRI診斷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的準確率高,臨床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
[1] 任勇,母其文,陳世孝,等.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診斷中的運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454-1456.
[2] 雷榮,馬秋偉.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應用MRI、CT診斷的效果對比[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59):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