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艷芳 田澍(南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提高新課改下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研究
商艷芳 田澍(南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針對《儀器分析》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出提高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術專門人才。
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問題法教學;多媒體教學;微課視頻教學;儀器分析
儀器分析是化學、化工類各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儀器分析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繁榮顯得越來越重要。通過《儀器分析》的教學,學生能夠理解掌握目前常見的分析儀器及采用的分析方法,對于分析儀器的發(fā)展趨勢也會有初步的了解,從而為其今后的升學就業(yè)作必要的鋪墊。在深化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如何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培養(yǎng)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已成為當前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課題[1]。
在傳統(tǒng)的儀器分析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輔助設施及學時的限制,教學模式陳舊,各類分析儀器及分析方法的講解基本上單靠教師講授,學生聽起來既抽象,又枯燥,特別所涉及的儀器更新?lián)Q代非???,教材中的儀器型號與實驗室及今后工作中接觸到的儀器往往不一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如何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在理論教學中滲透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采用形象的多媒體直觀教學,并結合現(xiàn)代化網絡技術中的微課教學以彌補課時不足的缺陷,體現(xiàn)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課題。
通過采用既活潑生動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只是老師在講臺上興致勃勃地講,學生在下面無精打采地聽,顯得很苦燥,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互動,學生沒有成為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效果往往很差。故此,教學中如何打破“滿堂灌”或“填鴨式”的傳統(tǒng)模式,以啟發(fā)或討論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啟發(fā)引導學生抓住教學重點,將作為主導者的教師和作為主體的學生充分結合,是我們嘗試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教學中,我們采取自愿的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課上針對老師提出的知識點進行討論,或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問題法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形成了教與學的良好互動。這種注重學生主體行為的體驗式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學生對于《儀器分析》的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
21世紀是科技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在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發(fā)達的網絡技術為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構建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學生通過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空間和時間上的便利[2]。多媒體技術生動活潑,圖文聲像并茂,具有表現(xiàn)形式豐富、感染力和吸引力強等優(yōu)點,可以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興趣。在《儀器分析》教學中嘗試采用具有動畫效果的多媒體技術,使原本抽象的知識點以動態(tài)的效果顯現(xiàn),便于理解。例如《儀器分析》課程包含許多比較抽象的光路、儀器的構造和測量原理大多較為復雜,這些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仿真實驗室了解。仿真實驗操作可以通過人機對話,這一過程可加深學生對于儀器的理解,達到熟練掌握儀器組成、測量原理和操作規(guī)程的目的。
微課視頻資料短小精煉,簡明扼要,能很好的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往往是根據教學內容中各個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及易錯的知識點進行合理選題,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之內,微視頻開始的1~2分鐘內往往能吸引學習者的眼球并讓其饒有興趣的觀看,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調動起來,讓學生可持續(xù)的主動學習。微課類型形式多樣,可以是講授型、啟發(fā)型、討論型、問答型、演示型、實驗型、探究型等。例如在設計“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這一微視頻時,通過風雨過后的彩虹這一自然現(xiàn)象,吸引學生的眼球,引出復合光與單色光的概念,講解互補色光與物質吸收光、透過光的顏色之間的關系,再拋出為什么九寨溝的水的顏色千變萬化這一問題,探究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從而得出物質的吸收曲線。這一有趣的微課資源,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學習也就變得輕松,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了,那么儀器分析教學效果自然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儀器分析實驗課程的開設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循規(guī)蹈矩地按照教材、老師預設的步驟進行實驗,實驗時缺乏思考,收效甚微,真正獨立完成實驗時往往無所適從。
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情境教學,實驗的研究對象可以來自于實際生產和日常生活,從而縮短儀器分析理論和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例如,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中的鈣、鎂離子含量實驗,在水樣的選取上,讓學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學習小組,利用周末的時間自行取樣,取樣點可以是學校邊的池塘,或是南通市內濠河附近各座橋邊,瞬間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理論和實踐僅僅是一步之遙。其他實驗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學,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創(chuàng)造合適的問題情境。利用氟離子選擇性電極測定牙膏中的含氟量時,可以讓學生自帶各種各樣的含氟牙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實驗時可以測定市售的各種飲料中的咖啡因;氣相色譜法的實驗檢測制藥廠生產的藥物中間體的含量[3]。
另外,還可以酌情增加一些綜合設計性的實驗,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親自設計方案,獨立完成操作,通過數(shù)據處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一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針對儀器分析方法發(fā)展速度快,而教材中知識相對經典陳舊等問題,教學中以最新文獻為輔助教材,將最新的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引入課堂[4]。教學中不斷滲透學科動態(tài),充實儀器分析內容,在保持各種儀器分析方法相對穩(wěn)定的同時適當介紹一些新方法、新技術,使學生在掌握經典方法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同時,教師在介紹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時對于化學的熱愛溢于言表,這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以上是提高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效果采取的對策,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提高。當然,課程教學改革依然任重道遠,還需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精美課件的制作、微視頻的使用、實驗開放等方面進行更為深入的改革。
[1]傅妮娜.“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下的分析化學基礎課教學的幾點探索[J].科教文匯,2013,235:50-51.
[2]劉景業(y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在英國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1999,20(1):7-11.
[3]商艷芳.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信息,2010,355(35):826.
[4]徐守芳,陸宏志.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儀器分析教學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5,18(5):112-114.
本文為南通大學教學改革研究(2016B26)及南通大學精品課程培育項目(JP16008)資助課題。
商艷芳(1976-),女,漢,山西陽泉人,南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碩研,副教授研究方向: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及實驗教學;光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