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祥
摘 要:美術新課程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闡述了美術教學資源的含義以及利用美術教學資源的途徑和方法,以期為美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美術教學;資源;途徑方法
美術新課程的實施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提出美術教學的總目標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類美術活動,嘗試用各種工具、材料參與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以及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美術新課程的實施給美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初中美術新課程包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領域,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這種人性化的課程設置滿足了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學校配置的一些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利用率不高,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是美術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什么是美術教學資源
美術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學校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網絡資源。學校資源主要有圖書館資料、美術教材資源、美術教師資源、學生資源、教學設施與設備、展示美術作品的場所、校園文化與環(huán)境、美術學科的教學積累資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主要有公共文化設施,包括美術館、書畫院、展覽館、青少年宮等,當地文物資源以及自然環(huán)境資源,包括宗教建筑、園林、名宅民居等文化遺產,現代城市的環(huán)境藝術,自然景觀、自然材料,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網絡資源主要有計算機、數碼影像等多媒體技術,網絡信息獲取資源,網絡交流與展示資源等等。
二、利用美術教學資源的途徑和方法
1.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1)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料資源
無論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式學習,還是教師備課、開發(fā)新教材,都需要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學校圖書館添置了美術理論書籍、美術教育理論書籍、美術雜志、美術教育雜志、美術作品集、錄像帶、光盤、幻燈片等美術教學資源,以供教師進行美術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美術選用。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美術教科書是美術教學內容的主要資源,教師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調整、補充、完善教材內容,使之更能適應課堂教學。例如,教學建筑內容時,可講解當地有名的、風格獨特的建筑,或是體現當地地域、民族特色的建筑;還可補充電子、音像、傳媒等輔助性教材資源。
(3)充分利用教師與學生資源
教師與學生資源是美術課程中非常重要的資源。美術教師的年齡、工作經驗、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不同,教學行為與教學風格也不同。美術教師之間應多開展集體備課,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專長,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課程實施的最終受益者,美術教師應從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行為習慣、生活經驗、認識發(fā)展水平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共性與個體差異,從學生對美術的看法與要求、美術知識基礎、動手實踐能力、欣賞水平等方面把握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教學,使師生間的交流更親切。
(4)充分利用美術作品的展示場所
美術作品既可美化校園,營造藝術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與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建筑中的門廳、走廊、教室等場所展示各種美術作品,如舉辦學生課堂作業(yè)展覽、美術名作復制品展覽等。我校教師充分利用“學校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樓道走廊”“美術教師作品創(chuàng)作室”“師生美術作品室”,在師生美術作品展室中經常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
2.加強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學校適當地增加美術專用教室、美術展覽室,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展覽作品提供必要的場所;同時為美術組配置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等,為美術教師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提供物質保障;為圖書館增加經費,添置美術理論書籍、美術作品集、美術教育雜志、錄像帶、光盤等供師生教學使用。
3.充分利用網絡美術教學資源
多媒體網絡為美術教學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提高教育質量,并對網上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如講解世界美術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需要的素材豐富、強化教學資源。
美術新課程的實施面臨著諸多困難,特別是教學資源匱乏。只要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美術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地找到正確的方法和途徑,美術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一定會解決,美術新課程也一定會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肖玉珍.利用廢舊材料 優(yōu)化美術課堂[J].才智,2010(33).
[2]尤紅偉.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手工制作與學生良好品德培養(yǎng)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
[3]張正波.教師如何挖掘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廢舊材料利用的優(yōu)勢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