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即將全面推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新歷史課程標準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要求,其中“史料實證”作為核心目標也成為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而自上一輪課改以來,注重“新情境、新材料”的史料分析題在歷史高考試卷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基于高考要求,還是達成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加強史料教學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新一輪課改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史料教學;史料教學;意義;選用策略
歷史是一門實證性的人文學科,注重以史料為依據(jù),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將符合史實的材料作為證據(jù),進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即將推行,“史料實證”作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史料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分析史料,并且從中獲得相關的歷史觀點和結論,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歷史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史料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化歷史教育的改革,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一、 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重要意義
1. 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的脈絡,繼承良好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吸收歷史的寶貴經(jīng)驗,傳承民族精神,促進學生的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引導學生能夠用科學的歷史觀來分析解決問題,用歷史的角度來關注和思考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從課程標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中的歷史教學要實現(xiàn)學生能力、認知、情感等多方面共同發(fā)展的目標。實踐表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完成歷史的教學任務,提高歷史的教學效率。
2. 幫助準確理解歷史
對于歷史有著主觀和客觀兩種解釋,教科書上的歷史是編者結合相關的方法和理論給客觀歷史作出的一種詮釋和理解,通過科學的整理教學成果來引導教育學生。由于學生對于史料的掌握和認識的不同,對于不同的歷史的現(xiàn)象,通常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歷史老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史料的分析的能力,才能促使學生準確的理解歷史事實。大量實踐表明史料在史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歷史教學必須以掌握足夠的史料作為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老師務必重視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
3. 提升學生解讀能力
課程改革的推進,史料分析題在高考的歷史試卷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在閱讀過程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重視學生對歷史事實的歸納、總結、概況、分析等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拓寬學生的歷史思維。所以,在歷史教學中重視史料的教學,不僅能夠進一步落實高中課堂的要求,而且可以切實提高高中生的歷史成績。國內(nèi)歷史的教材有著諸多版本,但這些版本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在歷史教材中引入穿插了大量的豐富的歷史資料。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史料多達三百多幅,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個教學板塊:課堂導入、資料回放、學習延伸等,展現(xiàn)歷史史料相關的問題,并且教材內(nèi)容和這些史料相吻合,相互映襯,對歷史教材起到補充作用。因此歷史老師要在課堂中重視史料教學,解讀好教材中原有的史料,不斷提高學生的解讀歷史的能力。
二、 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選用策略
1. 利用好歷史教材中的史料
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有不少老師喜歡選擇那些比較偏、比較少見的歷史資料,認為這樣的歷史資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實就在我們歷史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歷史資料蘊含其中,有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選擇歷史教材中的史料可信度較高,而且在教材中呈現(xiàn)的形式也豐富多樣:漫畫、文字、圖片、圖表等,這些史料和歷史教學的重難點密切相關,對高中生歷史學習有著補充的作用,有著較強的啟發(fā)性和情景性。因此,高中歷史老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教材中的歷史史料,引領學生去深入閱讀、深入理解這些寶貴的史料,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史料的研讀的能力。例如在講述古代的政治制度的過程中,這一單元圍繞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兩種制度展開論述,然而教材中不仔細閱讀是發(fā)現(xiàn)不了明代繼承元朝以后如何加強中央集權制度,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認真解讀文本,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在課本的十六頁中的歷史縱橫中有明代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相關措施的史料。歷史老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細讀文本,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歷史教材中更多的有價值的歷史史料。
2. 查詢專業(yè)歷史著作中史料
我國是一個文獻大國,歷史老師需要閱讀大量的歷史著作,給歷史教學提供和補充更為豐富的歷史資料。例如二十四史、近代的《中國古代史學》、《中國現(xiàn)代史》、《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等等。歷史老師可以從這些歷史著作中查詢和教學相關的歷史史料,當然這些都需要歷史老師有較強的史料鑒別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羅斯福新政這一課中,課本中沒有明確的對羅斯福新政中的以工帶賑的措施作出解釋,學生缺乏歷史經(jīng)驗,很難清晰的明白和理解這個知識點,因此筆者從《世界史》中選取了一段史料,從這段史料中,學生清晰的理解了田納西水利工程的建設中,通過吸收更多的失業(yè)的工人去參加勞動,來支付工資,解決百姓失業(yè),提高生活質(zhì)量,幫助百姓渡過危機。
3. 善于搜集網(wǎng)絡資源中史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網(wǎng)絡資源給歷史教學也帶來更多的歷史史料。歷史老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去搜索相關的歷史網(wǎng)站,在歷史網(wǎng)站中搜集相關的史料。在網(wǎng)上的歷史網(wǎng)站中有豐富的歷史欄目:文史資料、古籍閱讀、文史動態(tài)等。歷史老師要善于在網(wǎng)站上篩選切合歷史教學的典型性的、有針對性的史料,來輔助歷史教學。
4. 挖掘家庭和生活中的史料
在西方國家的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非常重視從家庭背景、生活的社區(qū)以及生活經(jīng)歷中選取相應的史料,例如課堂上通過查看社區(qū)檔案、照片等來觀察歷史的變遷。西方的歷史教學的措施給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史料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經(jīng)驗和方法。老師可以布置學生去通過家長和親戚去了解整個家庭的歷史,進一步把握整個社會的歷史的變遷,還可以布置學生去社區(qū)的資料室、圖書館、文化宮等地方去找尋社會的歷史史料,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從身邊的史料中獲得更多的信息,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提高歷史史料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鄭棟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03).
作者簡介:蔣洪江,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