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祖忠
【摘要】 目的:對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的價值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惡性心臟事件的發(fā)生與否分為事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收治時間為2012年7月-2015年5月,兩組均進行血脂聯(lián)合hs-CRP檢測,檢測結束后,對事件組和對照組的hs-CRP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進行對比分析。結果:事件組的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事件組死亡患者的hs-CRP水平明顯高于存活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可反應患者的病變情況,對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故認為,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可在急性心肌梗死預后判斷中應用。
【關鍵詞】 血脂; 高敏C反應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預后; 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2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050-02
相關的臨床研究資料認為,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可有效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情發(fā)展和預后[1]。本文為進一步探究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的價值,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惡性心臟事件的發(fā)生與否分為事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收治時間為2012年7月-2015年5月,兩組均進行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檢測結束后,通過對比分析兩組的hs-CRP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來佐證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對預后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惡性心臟事件的發(fā)生與否分為事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收治時間為2012年7月-2015年5月,事件組和對照組各80例。事件組80例(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7.09±3.26)歲(年齡最大82歲,年齡最小40歲),對照組80例(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8.33±3.56)歲(年齡最大81歲,年齡最小4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中國AMI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其中包括66例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病程1~12年,平均(6.09±2.32)年,所有患者在發(fā)病前均未采取規(guī)范的調脂治療,且將心肝腎功能嚴重病變、伴有其他惡性腫瘤、合并有其他并發(fā)癥、血液系統(tǒng)異常、精神系統(tǒng)異常的患者排除在外。經確認,參與本次研究的事件組和對照組均對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了解,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條件,且兩組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1.2.1 hs-CRP檢測方法 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并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避免嚴重溶血或脂血),血液采集2 h內分離其血清,并放置在試管中,8 h內不能及時測定的血清應該存放在2 ℃~8 ℃的冰箱中,72 h內不能測定的血清放置在-15 ℃~-20 ℃的冰凍中保存,冰凍的血清只能做一次復融。從冰箱中取出試劑后,立即使用,在上機前,將緩沖液和稀釋液混勻,嚴格按照質量控制說明進行檢測,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hs-CRP水平[3]。
1.2.2 血脂檢測方法 使用生化法對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測定,檢測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觀察指標
具體的觀察指標包括:事件組和對照組的hs-CRP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事件組中存活和死亡患者的hs-CR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事件組和對照組各項指標比較
事件組的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TC水平、TG水平和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事件組中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的hs-CRP水平比較
事件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死亡11例,存活69例,死亡組患者的hs-CRP水平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危害性較大,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常見的并發(fā)癥情況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4],給患者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相關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炎癥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認為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癥指標檢測十分的重要[5]。
hs-CRP是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具有非特異性特征,當人體出現創(chuàng)傷、感染、炎癥、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術、腫瘤浸潤時,血漿濃度快速升高,2~3 d達到最高峰,隨著病情改善,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被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中[6]。臨床認為,急性期的炎性反應是導致患者內皮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hs-CRP可以作為預測急性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指標[7]。血脂指標中TC水平的上升主要是因為LDL-C水平的上升,故認為,TC水平的上升可以有效判斷患者的病情危重情況,且反映患者的預后[8]。
本研究結果表明,事件組和對照組的血脂指標和hs-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事件組中存活患者的hs-CRP水平明顯低于死亡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脂聯(lián)合hs-CRP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具有積極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可反應患者的病變情況,對患者的預后進行判斷,故認為,血脂聯(lián)合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可在急性心肌梗死預后判斷中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堅強.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6):469-470.
[2]羅貴全,黃剛,唐川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濃度變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預效應[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9):1074-1075.
[3]張振嶺,任澎,馬麗,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早期血脂及近期心血管事件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2015,10(7):955-957.
[4] Schlett C L,Truong Q A,Ahmed W,et al.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 and C-reactive protein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out cardiac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as assessed by cardiac CT and SPECT imaging: Can biomarkers predict cardiac 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3,29(4):865-873.
[5]孫敏.高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血脂檢測在冠心病預測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7):3010-3011.
[6]任騫,孫琦偉.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高敏C-反應蛋白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8):997-999.
[7]陳翀昊,王廣燕,蘇衡,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2):126-128.
[8]謝蒂立,程標,盛勇,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與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5,28(4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