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平
【摘要】 目的:探討眼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及其干預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眼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了風險護理干預措施,并將其應用于臨床中。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眼科2014年-2015年收治的174例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層分組法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給予風險預防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意外事件發(fā)生率、護理質量、眼科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眼部感染、摔倒、燙傷等意外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基礎護理、病房環(huán)境管理及護理服務態(tài)度等護理質量評價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眼部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預防護理能有效預防意外事件發(fā)生,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眼科護理; 風險; 對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4.0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095-03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電子設備的普及,我國眼科疾病發(fā)生率及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加劇,眼科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進一步增高[1],為有效預防眼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提高患者對眼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筆者所在醫(yī)院回顧性分析了眼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了更具針對性的風險預防干預措施,并將該預防護理措施應用于臨床中,現將應用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眼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74例眼科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男98例,女76例,年齡27~75歲,按照隨機分層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文試驗。觀察組91例,男51例,女40例,平均年齡(47.2±2.5)歲;門診患者27例,住院患者64例,其中手術治療住院患者19例;疾病類型:眼底黃斑病變13例,眼外傷22例,青光眼20例,白內障18例,玻璃體渾濁14例,其他4例;患者受教育程度:中小學17例,初中24例,高中30例,大專及以上20例。對照組83例,男47例,女36例,平均年齡(46.7±2.8)歲;門診患者24例,住院患者59例,其中手術治療住院患者14例;疾病類型:眼底黃斑病變11例,眼外傷21例,青光眼18例,白內障17例,玻璃體渾濁13例,其他3例;患者受教育程度:中小學15例,初中22例,高中29例,大專及以上17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風險分析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眼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具體風險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眼睛是人體中較為脆弱的器官,眼部疾病會不同程度導致患者視功能降低,嚴重者甚至失明,因此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2-3],對于臨床治療也會出現不配合、不依從等情況,從而降低臨床治療效果[4];外部危險,視功能障礙易發(fā)生墜床、燙傷、摔倒等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5],其對臨床治療具有較大影響,單純依靠家屬看護難以有效預防意外事件發(fā)生[6-8]。護理操作因素,護理人員自身業(yè)務水平及責任心不強會帶來一定的操作風險,如果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及制度來開展護理工作,會引起感染等嚴重損傷,加重患者心理負擔[9-10];健康教育開展效果不佳,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識,在預防意外事件、增加治療依從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實際臨床中護理人員受工作量較大、責任心不強等因素影響,健康教育的開展僅流于形式,沒有很好的真正深入落實下去,亦給眼科護理工作帶來較大的臨床風險[11-12]。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則給予預防性風險護理干預措施,該護理模式根據1.2的分析結果制定,具體干預措施包括: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即可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眼部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耐心傾聽患者對于病情的述說,對于存在的疑問及時給予解答,多介紹經治療后痊愈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增強患者對臨床醫(yī)生的信任感,從而有效提高臨床治療依從性[13-14];改善醫(yī)院環(huán)境,視力障礙導致的意外事件是可有效提前預防的,如保持醫(yī)院地面干燥避免患者視力不佳導致的摔倒,保持病房環(huán)境整潔,將不必要雜物、柜子等物品搬離,對于存在棱角的物品進行圓角處理,避免上述物品可能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的日常巡視,發(fā)現危險時及時予以干預,叮囑家屬全天進行陪護[15];加強護理人員培訓,為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業(yè)務技能及工作責任心,可定期進行專業(yè)知識、操作技能及職業(yè)道德培訓,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考核中,督促護理人員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真正體現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療服務理念[16]。加強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僅可有效降低臨床風險,而且可幫助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預防知識,針對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個人興趣可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如幻燈片、有獎競答、宣傳冊等方式,期間可將患者家屬納入健康教育范疇,協(xié)助護理人員共同預防風險事件發(fā)生。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意外事件發(fā)生率、護理質量評分、眼科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臨床常見的意外事件包括摔倒、墜床、燙傷、感染、撞傷、前房積血等,通過比較意外事件發(fā)生率,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在預防臨床護理風險中的作用[17]。護理質量、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采用筆者所在醫(yī)院自制問卷表進行調查,健康知識知曉率問卷表調查內容包括疾病成因、治療措施、康復知識、臨床風險因素、自我防護措施等,調查內容共計47小項,每個小項分為熟悉、了解、不熟悉三類,分別計分3、2、1分,問卷表總分在47~141分,120分以上表示患者熟悉健康知識,75~119分表示患者了解健康知識,75分以下表示不熟悉。護理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操作技能、專業(yè)知識、護理態(tài)度、護理差錯等內容,調查結果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類[18]。護理質量評分評價指標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環(huán)境管理、護理服務態(tài)度、臨床操作技能、護理文書書寫、工作責任心、預防性護理、解決問題能力,每項評價指標分值在1~10分之間,評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高。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意外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眼部感染、摔倒、燙傷等意外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基礎護理、病房環(huán)境管理及護理服務態(tài)度等護理質量評價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眼部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3 討論
眼科是臨床科室中風險較高的科室之一,護理工作伴隨著眼科患者檢查、治療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臨床護理工作對于預防臨床風險事件發(fā)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顧性分析了筆者所在醫(yī)院眼科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了更加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應用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意外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護理滿意度亦明顯高于對照組,經預防性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也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預防性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眼科護理風險,提高臨床治療安全性,并提高患者對眼科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從而間接提高患者接受臨床治療的依從性,進而表現為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說該護理模式在眼科臨床護理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周金梅,冉莉君.眼科病房護理治療工作中的潛在風險及管理對策[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3,10(1):90-92.
[2]宋維艷,蔣文仁,陳世娟.眼科護理存在的風險及防范對策的探討[J].求醫(yī)問藥,2012,10(5):613-614.
[3]余萍萍.眼科護理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3):250-251.
[4]李燕,任建華.加強眼科管理降低護理風險[J].右江醫(yī)學,2011,39(6):803-805.
[5]梁麗萍.眼科護理的潛在風險與防范措施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8):114-115.
[6]黃小華,戴香,馮翠萍,等.眼科護理風險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求醫(yī)問藥,2011,9(12):336-337.
[7]徐小艷. 眼科護理風險相關因素探討及解決對策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4):941-942.
[8]王行杰,欒和燕.眼科護理中常見的風險及防護措施分析[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5,2(32):6677-6678.
[9]張勝男.眼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及對策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239-240.
[10]張麗,李盼盼,王情.眼科護理中風險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4,1(13):2562-2563.
[11]劉亞雙.眼科患者的風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300-301.
[12]徐錦.眼科患者風險因素及其護理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2):149-150.
[13]陳靖.眼科局麻手術患者的護理風險及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4,20(26):109-110.
[14]劉蓉蓉.眼科臨床護理的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2):201-202.
[15]楊開巖,金命玉,施淑萍.眼科門診護理風險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3):275-276.
[16]趙卜文.眼科門診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策略初探[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1,20(11):862-863.
[17]駱洪梅,黃曉芳,任潔.眼科日間手術指征擴展增加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和應對[J].華西醫(yī)學,2015,30(5):811-813.
[18]譚遠清,唐明珠.眼科新上崗護士??谱o理操作風險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3):83-84.
(收稿日期: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