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華
【摘要】 目的:研究采取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對髖部骨折術老年患者綜合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行髖部骨折術的120名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方法分成研究組和比較組,每組60例。比較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研究組施行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對比研究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康復情況和自我效能。結果:研究組患者經(jīng)過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干預后的Harrias髖關節(jié)評分、Barthel指數(shù)及GSES分值均明顯高于比較組;研究組患者對連續(xù)性護理模式的滿意率為81.66%,比較組為61.66%,研究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優(yōu)于比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髖部手術后老年患者采取連續(xù)性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以提高患者配合康復治療程度,促進患者術后機體康復。
【關鍵詞】 連續(xù)護理模式; 髖部骨折; 老年; 綜合干預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1.06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1-0108-02
髖部骨折是在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極高的骨折種類,尤其是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加上世界人口朝著老齡化發(fā)展,髖部骨折發(fā)病率明顯升高[1]。研究證實老年發(fā)生髖部骨折后1年的致死率為15%~25%,經(jīng)過1年時間后存在髖部功能受限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重超過20%[2],所以提高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護理質量具有比較現(xiàn)實的意義。本文主要研究采取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對髖部骨折術老年患者綜合干預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行髖部骨折術的120名老年患者,采用隨機方法分成研究組和比較組,每組60例。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全部患者通過臨床影像學輔助檢查等診斷明確,患者無感染性疾病或者存在血小板異常情況,無合并其他嚴重器官組織疾病[3]。排除標準:患者患有不同嚴重程度血液型疾病,精神功能障礙,配合程度較低等。研究組中男32名,女28名,年齡64~85歲,平均(67.2±6.5)歲。比較組中男34名,女26名,年齡65~83歲,平均(69.3±7.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比較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研究組施行連續(xù)性護理模式。患者住院后,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老年髖部骨折知識,著重介紹術后及時進行肢體活動和鍛煉的意義,告知科學有效的功能鍛煉措施。患者手術后初期,責任護士重點指導患者鍛煉肌肉的等長收縮,具體內容為仰臥位,抬高腿并且外展髖關節(jié)。在患者手術過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練習仰臥屈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活動,要注意增加鍛煉患側肢體以外的多個關節(jié)[4]。主動做提拉站立、步行鍛煉、單拐運動等,主要是進行一些負重訓練。不僅如此,還要多訓練上下爬樓梯,逐漸訓練日常生活起居,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颊咿k理出院手續(xù)后的7 d內,護理工作者對術后患者開展家訪,家訪時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分析患者生活環(huán)境可能對患者造成的不利影響,將影響患者恢復的潛在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屬,同時提供有效地建議和處理措施。在患者治療的整個階段,都安排醫(y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工作者對患者介紹開展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包括康復鍛煉的目的和臨床價值,且患者出院后,護理工作者仍要進行電話隨訪,或者實行家庭上訪等,認真貫徹和落實連續(xù)性護理模式,主動指導患者施行規(guī)范的康復訓練,積極掌握患者出院后肢體功能恢復狀況。針對部分缺少訓練自覺性的患者,護理工作者應該面對面地給予患者指導,耐心告知出院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康復價值。如果部分患者缺乏對肢體康復的信心,護理工作者則應該通過講解成功案例來堅定患者信念,最大程度讓患者配合護理干預模式,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依從程度,從而使患者主動進行肢體功能訓練,提高康復鍛煉的正確性。在對患者施行心理護理干預時,護理工作者首先要從患者的心理角度思考,給予患者理解和支持,及時了解其出現(xiàn)負面心理的誘因,積極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恢復良好心理狀態(tài),讓患者懷著較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治療以及護理[5]。護理人員應該對獲得康復鍛煉效果的患者進行一定鼓勵,面對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必須及時對其心理進行有效輔導,增加患者出院后隨訪次數(shù),加強和患者間交流溝通,盡最大可能幫助患者解決在康復運動中存在的難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康復情況和自我效能。應用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評價患者康復程度,分值范圍為0~100分,患者康復情況越好,分值就越高;采用自我效能表(GSES)評估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患者康復效果越好,分值同樣越高,分值范圍為10~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效能越佳。讓全部患者填寫問卷評價護理干預模式,包括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項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取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展開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康復情況及自我效能比較
研究組患者經(jīng)過連續(xù)性護理模式干預后的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Barthel指數(shù)及GSES分值均明顯高于比較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5、7.37、7.84;P=0.001、0.000、0.000),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對連續(xù)性護理模式的滿意率為81.66%,比較組為61.66%,研究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優(yōu)于比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性髖部骨折的康復時間比較長,需要老人長期堅持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單單要重視住院期間的護理過程,還應該在出院后積極進行護理措施干預,出院后的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髖部手術預后和老人活動功能[6]?,F(xiàn)代醫(yī)學模式不斷發(fā)生變化,不僅要求醫(yī)護人員積極治療患者疾病,更注重將患者作為中心,提供一種連續(xù)性護理照顧,全方位地護理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讓患者盡早恢復身體健康,獲得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老年患者自身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全身器官組織功能下降,在髖部手術后更加容易發(fā)生感染、褥瘡、靜脈血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7]。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年齡因素,及其產生的負面情緒,比如孤獨感和焦慮等等,大大影響了術后的康復,因此,針對老年患者髖部術后,應該積極采取有效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劉粵等研究得出,對經(jīng)歷髖部手術后的老年患者應該選擇多樣護理干預方法,尤其是連續(xù)性護理照顧模式,集中多個學科綜合指導患者術后進行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消除老年患者術后不良情緒,以及糾正不正確的康復鍛煉模式,從而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提高康復鍛煉效果[8]。
本次研究結果中,給予研究組采取連續(xù)性護理模式進行干預,研究組干預后的Harris髖關節(jié)評分、Barthel指數(shù)及GSES分值均明顯高于比較組,而且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程度也比較高,兩組對比顯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對髖部手術后老年患者采取連續(xù)性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提高患者配合康復治療程度,促進患者術后機體康復。
參考文獻
[1]馮玉新.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3):226-227.
[2]高遠,屈波,孔丹,陳雪梅,等.護理干預減少老年髖部骨折術后再骨折的隨機對照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5,36(6):614-617.
[3]宋云婭,吳秋萍,李萍,等.3H護理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和自我效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9):151-153.
[4]曹虹,趙岳.老年髖部骨折病人康復干預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19):1929-1932.
[5]潘亞英,李寶玲,王華,等.臨床綜合干預護理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2):84-87.
[6]劉粵,郝瑋,張巖,等.多學科協(xié)作綜合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9):5481-5484.
[7]朱慧芳,顏美瓊,劉紅池.醫(yī)院-社區(qū)團隊干預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22):89-91.
[8]黃明珍.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0):61-62.
(收稿日期: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