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仁愛學校 孫愛霞
培智學校課程評價的實踐探索
山東青島仁愛學校 孫愛霞
課程評價對學校課程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是課程實施的指揮棒。近幾年,青島仁愛學校對課程評價進行了實踐探索,構建了一整套有鮮明學科特色的即時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展示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改善教師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
培智學校 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對學校課程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作用,是課程實施的指揮棒。隨著特殊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培智學校特殊兒童的類型復雜化,殘疾程度也趨向重度化,如何對這些學生實施全面科學的評價,成了擺在特教同仁面前的艱巨而復雜的任務。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評價體系,這也跟培智學校的地域差異、學生的殘障程度不同有很大關系。自2014年開始,青島仁愛學校實施課程評價改革,通過仁愛陽光評價卡、學科素養(yǎng)展示、周作業(yè)任務清單、成長記錄夾等多種評價方式,構建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發(fā)展學生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fā)展。
即時評價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xiàn)等方面給予即時鼓勵、調控及引導的評價活動。它能在第一時間對現(xiàn)象做出反應,能給學生留下及時和深刻的印象。
我們將即時性評價運用到學科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仁愛陽光評價卡”,內容包括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生活勞技、唱游律動、繪畫手工、運動保健六個評價欄目。各學科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案,評價內容涉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情況、學習習慣、學習效果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即時性評價,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敢于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通過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等,老師除了鼓勵的話語、甜美的微笑、親切的肢體語言之外,還要獎勵學生一枚“仁愛獎章”,把它粘貼到“仁愛陽光評價卡”上。班主任每周協(xié)同其他任課教師統(tǒng)計一次,根據(jù)“仁愛獎章”數(shù)量發(fā)給學生“仁愛陽光代幣”,學生用這些代幣可以在周三、周五下午到學?!澳M超市”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這種評價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激發(fā)他們以更高的積極性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去。
我們在實施即時性評價時,沒有嚴格的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縱向比較,重在使評價對象“增值”。這需要老師用責任心和愛心去觀察和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努力,并能及時地給予欣賞和鼓勵。即時性評價在低年級以教師評價為主;中、高年級可以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老師評來共同完成。
發(fā)展性評價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培智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智障兒童身心發(fā)展緩慢,并且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性。發(fā)展性評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位智力發(fā)展遲緩、有嚴重缺陷的學生,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能給學生以安全感、愉悅感,促使智障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讓學生學會自理、自立、將來能夠獨立生存、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我們將生活適應、勞動技能等學科內容進行選擇、合并,設計了“周任務清單”發(fā)展性評價表,任務清單中的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jù)所教內容、學生實際,分層次設置,每周1~2項,由家長配合學校指導完成。低年級涉及自我服務生活勞動;中年級是家庭、學校生活勞動;高年級是學校、社區(qū)生活勞動。家長每周通過任務清單,用文字、照片的形式與教師溝通反饋學生表現(xiàn)及完成情況。通過周任務清單,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家庭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家長與教師共同確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有針對性的周訓練目標,共同實施評價,從而幫助學生達成訓練目標,促進學生進步與發(fā)展。
繪畫手工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課程。我們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了一本美術畫冊,將學生完成的每一幅作品收入其中,每一幅作品都有教師的評價,或是鼓勵贊美的語言,或是一枚小獎章,學期末,贈予學生。這一本畫冊,記錄著學生在繪畫手工方面的點滴進步。
作為培智學校的教師,要以發(fā)展性評價理念為指導,正確地判斷每個智障學生的需求及其發(fā)展的潛能,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有針對性的建議,真正幫助智障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能力,認識自我,促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有進一步提高。
展示即評價。通過多種平臺的展示,教師能形象直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能達到所制定的基本目標,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良好習慣、藝術修養(yǎng)、個性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樹立學生大膽自信、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活動體驗中提升快樂指數(shù)。
對于以技能訓練為主的學科,如生活與勞技、繪畫與手工、唱游與律動、運動與保健,學校以學科素養(yǎng)展示的方式,結合德育節(jié)慶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學科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況進行展示和考評。如生活勞動技能結合五一勞動節(jié),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技能比賽,唱游與律動會在助殘日、元旦進行巡演等。每次活動,我們都會邀請管理干部、骨干教師、家長共同參與評價,評價標準主要以個體縱向發(fā)展水平為參照。評價的時間不拘泥于期末,以活動為載體,讓展示評價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在活動中,家長、教師也清楚地看到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和多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堋?/p>
對于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的評價,我們一改單一的試卷考核評價,而采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學科質量檢測。以三年級生活語文檢測表為例,內容包括:我認識的字、我會仿說(補充)的句子、我能讀(背)的詩歌、我能讀的課文、家長的話五項內容。這張質量檢測表基本包含了學生本學期學習的知識點,將平日抽測與期末檢測相結合,將卷面檢測與個別化操作口試相結合。每學期的質量檢測表,也是綜合成績表,讓家長清楚地看到學生的進步,讓教師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也給學校的教學成績監(jiān)控提供依據(jù)。
成長記錄是展示學生成長足跡的另一種方式,教師將各科有關學生的作業(yè)及其他資料收集起來,通過合理的分析與解釋,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與進步,激勵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學生成長記錄夾分為以下六部分:一是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質量檢測表及優(yōu)秀作業(yè);二是“我的得意之作”——繪畫手工優(yōu)秀代表作品;三是“我的精彩瞬間”——文藝表演照片;四是“我有一技之長”——生活、勞動學科技能展示照片;五是“我的榮譽”——學生獲獎證書;六是“老師的話”——老師對學生本學期的總評,今后的努力方向。成長記錄夾記錄學生成長足跡,全方位展示學生在學習、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使每位學生都獲得自信,促進進步與發(fā)展。
評價在實施的過程中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使評價效果受影響。如在實施“周任務清單”時,有些家長不太配合。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有的家長嫌麻煩,沒有真正指導孩子完成任務,應付了事,從而影響了評價的實施效果。評價的干擾因素需要逐步消減、降低,以確保評價的全面,客觀。
我們學校雖然在評價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與探索,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夠全面、系統(tǒng)、科學等問題。一些選擇性課程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評價方式;唱游與律動、運動與保健評價方式比較單一;有些評價方式不適應于重度智障學生;自閉癥兒童的評價除了個別化評估外,缺乏整體性的缺陷補償效果的檢驗方式。
特殊兒童課程評價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等特教同仁定當上下求索,不斷嘗試,期待著理論和實踐的逐步成熟,更好地為特殊兒童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教育服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7(3).
[2]王海芳,周華,魏書亮.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的操作與案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