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郭里園小學 肖玉萍
運用研究性學習促進小學生和諧發(fā)展
江蘇省南通市郭里園小學 肖玉萍
研究性學習,泛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學習理念、策略、方法,適用于學生對所有學科的學習。從狹義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產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新的嘗試。
(一)以問題為載體
教師應組織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中選擇和確定他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老師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學生選擇和確定的;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對校外各種自然和現(xiàn)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類的;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許多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聚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xiàn)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tài)。
因為研究性學習的“載體”發(fā)生了變化,所以給課程的實施帶來了大量不確定的因素,因而對教師、學生和學校都提出了挑戰(zhàn),尤其是學生,不僅要從原有的學習方式中轉變過來,更要接受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如老師讓低年級學生設計一次夏令營活動。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理解來廣泛征求同學的意見,確定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再根據(jù)實際需要的經費算出每人至少應交納的金額數(shù),同時考慮交通、安全、教育等因素,邀請老師、家長共同參與。在這一次設計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可用,沒有固有的學習方式可參考,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全新的、沒有接觸過的,因此學生會帶著各種問題來思考,并想方設法逐漸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學生一定會在提出問題、假設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使自身進而使整個團隊都獲得全面、平衡、和諧的發(fā)展。
(二)開放學習的方式
1.開放性學習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比較完美的學習經歷。
2.學生在開放性學習中培養(yǎng)了一種開放的思維,這對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在研究中,學生因為沒有了思想上的束縛,完全任思緒自由馳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使學生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思維得以和諧發(fā)展。
如小學高年級研究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可以讓學生嘗試用各種工具(如圓錐形的漏斗、圓柱體的瓶子等)來測量,也可以用各種實物(如水、沙子、米粒等)測量,通過多次倒入各種物體中進行猜測,從而理解、推斷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再反復驗證,從而探究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以學生為主體
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研究學習為基礎,學生按各自的興趣選擇課題后,通常采取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來進行。研究性學習既賦予了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也要求學生承擔達成課程目標的義務。當學生感到肩負一種責任時,他的主觀積極性得到了極大調動,從而在心理上感受到愉快、滿足和成功。
總之,小學生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它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學生在課題研究中懂得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在與他人、與社會的交往與合作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失去了長久以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教師也第一次處于被學生選擇的地位,由學生選擇自己的課題指導老師;老師為勝任某項課題研究,必須從個體走向合作,聯(lián)合起來對課題小組進行指導,老師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自身首先要學會合作。面對這些挑戰(zhàn),教師只有轉變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全面、持久、和諧地發(fā)展。
1.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
新課程明確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合作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師生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同路人。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確定和協(xié)調達到目的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地探索獲取知識,師生之間才能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友善、寬容,課堂才會和諧。
2.教師是教材的開發(fā)者
大多數(shù)教師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對除此以外還有哪些資源可以成為教學的素材并用來教育學生則很少關心。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學習內容在時間空間上的開發(fā),與學生周圍社會和社區(qū)的緊密聯(lián)系,要求教師尋找、發(fā)現(xiàn)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是這些教育資源和材料的主要發(fā)現(xiàn)者和開拓者。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校內,如視聽材料、多媒體教學軟件、圖書雜志以及本校其他老師的學術專長等;二是校外,如家長的專業(yè)和職業(yè),學校周圍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文化遺址、社區(qū)特色、企業(yè)團體等。教師不僅要了解情況,而且要為與這些部門建立聯(lián)系而做必要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平等,才能使教師從容面對挑戰(zhàn)!
研究性學習帶給學生和老師一股清新的風,它讓我們看到未來教育的光輝前景,就讓我們本著“使學生和諧發(fā)展”的目標,自由、開放、自主地參與研究性學習,為培養(yǎng)高層次、有教養(yǎng)的人才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