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君
讓“流動的花朵”美麗綻放
——一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的“手繪T恤”課程敘事
■陳 君
我校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集中就學的一所初中,由于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育等原因,孩子們普遍綜合素質欠佳,缺乏自信。“手繪T恤”課程的實施,讓孩子們享受了繪畫的快樂,同時也是探尋生命真諦、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促進的過程,有效的藝術課程能夠滋養(yǎng)心靈,也是藝術教師要給予學生的內心力量和童年禮物。
快樂興趣自主合作自信
我校地處城郊接合部,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學校生源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成為海門鎮(zhèn)外來務工人員孩子集中就學的一所初中。學校三分之二學生的家長從事蔬菜種植、送水、家政服務等工作,家庭月收入較低。家庭經濟的拮據、家長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低下,再加上以前在老家接受的基礎教育不太完善,藝術教育更是空白,學生綜合素質欠佳,且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導致他們具有的純樸、勤奮、吃苦、意志力強等教育優(yōu)勢逐漸喪失,因此提升學生的自信也就成了學校最需解決的問題。
構建快樂的校本課程,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其實就是幫助他們生動地成長。學校的“手繪T恤”課程,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的有效載體。
1.課程緣起。
根據多年美術教學的經驗,學生對“操作性”強的美術作業(yè)是極感興趣的。比如:用修正液作畫、用陶泥造型、用廢舊材料拼貼、在KT板上畫畫等。受此啟發(fā),我和美術組的同事在學校組織了一次在T恤上進行手繪的活動,如我們所愿,活動很成功,學生很快樂。那時的“手繪T恤”只是一個活動,它與課程無關。
當看見學生穿著自己手繪的T恤面帶笑容走在校園里,我們感動了,因為這笑容太燦爛了,從未有過。他們是一群流動的花朵,很少體驗過成功的喜悅,因此不曾有過綻放的美麗,而那次的“手繪T恤”活動讓他們有了一次“我也很棒”的感覺。那些沒有參加的學生也投來了羨慕的眼神,他們紛紛要求參與到“手繪T恤”的活動中來。
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興趣和需求,這是“手繪T恤”課程開發(fā)最根本的關注點,也是校本課程應該秉持的基本理念。
2.課程的價值。
“手繪T恤”課程是不是就只是教會學生在T恤上畫畫呢?不,不僅僅只有繪畫的價值。
第一,幫助學生了解T恤的歷史、功能及價值,是教師的一次文化引導、學生的一次自主探索;第二,幫助學生學會在T恤上構圖和造型,是教師的技能引領、學生的嘗試創(chuàng)新;第三,幫助學生了解丙烯顏料的不褪色,是教師有意設置的懸念、學生共同實驗的結果;第四,學生穿著親手繪制的T恤踏著節(jié)奏表演,是教師的一次策劃,學生的一次展示……綜上所述,“手繪T恤”課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體驗,這也正是新教育課程最本質的特點。
在“手繪T恤”課程的意蘊中,起點是師生,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開始,是教師對課程理解的起始;終點還是師生,是師生共同的成長和發(fā)展。居于二者之間的就是引導、探索、實驗、教學、策劃、表演等一切計劃、設想、評價等經歷,三者合起來,就是“手繪T恤”課程。
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那些經歷讓“流動的花朵”有了一次次各盡所能的嘗試、交流、實踐、展示的機會,除了幫助學生領略手繪T恤的藝術之美,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學習之樂和生活之趣,建立樂觀、自信、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通過學生的成長促進我們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這就是我們對“手繪T恤”課程最終目標的定義:實現課程教育過程中師生的情緒情感的提升,讓我們在快樂和自信中共同成長。
所以,快樂和自信是本課程的核心所在。
興趣是天賦的資源,是未被利用的教育資源?!笆掷LT恤”課程就是要提供給學生表現、表達興趣的機會。課程立項后,我們美術組非常重視學生參與課程內容的開發(fā)。通過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學生的興趣信息,然后就課程內容讓學生提供或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價值的內容,實施過程中再及時聽取學生的階段性評價,促進對課程內容的改進。教師是課程開發(fā)的核心人物,而學生是課程開發(fā)的接受者、參與者、反饋者,他們是課程開發(fā)的主人公,所以學生的興趣是課程內容設計的基點。
首先我們選擇了學生最感興趣的卡通造型作為“手繪T恤”課程的入場篇,入場之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如:T恤的歷史、功能及價值、題材內容以及如何購買T恤、如何在T恤上進行構圖、造型、涂色等,都屬于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其次,梳理美術教材,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表現技法運用到“手繪T恤”上,如七年級的變體畫、八年級的工筆荷花等。第三,增加學生喜歡的國粹和我們南通的民間藝術,如:畫臉譜、藍印花布圖案等。
據此我們確定了4個階段的課程內容:
第一階段:七年級第一學期,基礎知識,包括:①手繪T恤的文化;②首次實戰(zhàn):卡通造型。
第二階段:七年級第二學期,創(chuàng)意設計,包括:①圖形創(chuàng)意,變體畫在T恤上的運用;②國粹藝術在T恤上的表現,畫臉譜。
第三階段:八年級第一學期,在T恤上畫出工筆效果,畫荷花。
第四階段:八年級第二學期,民間藝術在T恤上的運用,把藍印花布圖案搬到T恤上。
從卡通、變體畫到臉譜、荷花、藍印花布圖案,課程架構在內容上豐富而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ㄍā⒆凅w畫的常規(guī)涂色、工筆荷花的漸變涂色、藍印花布圖案的鏤刻印刷等,課程因技法的變化而有趣,更是讓他們感到好奇。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就是一種快樂。
本課程內容除了課程教學以外,還增加了一些課程活動,如班服制作、T臺走秀等。這些活動寓教于樂,“流動的花朵”在活動中盡情表現自己,展示才華,快樂綻放。
課程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我的衣服我做主”,強調學生的參與。特別是手繪T恤的首次實戰(zhàn),課程教學的模式非常重要,它不同于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也不同于單主題的美術社團活動。學生對于首次實戰(zhàn)有很多問題,如:“在衣服上怎么畫畫呀?”“畫在衣服上的顏色能洗掉嗎?”“這個顏料和我們平時所用的水粉顏料一樣嗎?”……教師根據學生繪畫能力的差別進行分組,分解主題,制定方案,包括網購白色T恤、探究T恤文化、查找題材內容、研究方法步驟等,全部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體驗性的學習過程。體驗過程中,學校的教室、電腦房、圖書館、辦公室、畫室等地方,到處有學生忙碌的身影。這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身上原有的純樸和勤奮讓人感動:登記尺寸,網購T恤,收集T恤,拍下照片,請教詢問,記下答案……孩子們很認真;詢問網上購物經驗,討教上網搜索技巧,請教學習PPT軟件,自主在白T恤上構圖、造型,做實驗觀察丙烯顏料是否褪色……孩子們很主動。這過程既賦予學生快樂的狀態(tài),又賦予學生一種責任感,所有學生充當著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的角色,他們要通過小組合作展示和講解來完成預定的任務。充分的準備工作讓各種性格的學生積極交流著,交流中不再膽怯和怕羞,不再被動和掩飾,各盡所能的快樂讓這群“流動的花朵”都充滿了自豪感。
課程實施過程因教師的放手、學生的自主合作而快樂,而快樂不正是課程有效實施的體現嗎?快樂而有趣的“手繪T恤”課程已超越了美術學科,走上了綜合課程設計與操作之路,成為形象性、情感性、活動性相結合的審美實踐活動。
現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手繪的T恤,它成了我們學校夏季的校服、班服。那一件件妙趣橫生的手繪T恤上,有孩子們對T恤文化的理解和運用,有造型設計到色彩運用等美術技能的掌握和嘗試,有對生活再創(chuàng)造的零星火花的迸發(fā)……這些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個階段性的終點。從起點開始,到階段性終點結束,這是課程實施的歷程,所有的歷程就構成了課程的道路,這是新教育對課程最本初的比喻,即稱課程為“道路和歷程”。新教育強調這段道路兩旁的風景,而這風景也就是隱藏在“手繪T恤”背后的故事。在那“手繪T恤”的背后,有孩子們?yōu)闇蕚涫掷L前的辛苦付出,有合作探究的愉悅,有自我展示的緊張和喜悅,有審美理念的誕生,有關注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的起始……這些是課程道路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組成部分。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孩子們怯怯的聲音變得響亮起來,拘謹的行為逐漸活潑起來,特別當孩子們穿著自己的“手繪T恤”“我衣我秀”時,快樂洋溢在臉龐上,不僅激發(fā)了他們對藝術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手繪T恤”課程持續(xù)的一個階段之內,他們已慢慢地敞開心扉,視野不斷開闊,自信不斷增強。他們的內心也產生了巨大變化,羞澀、膽怯、抗拒、自我封閉在燦爛的笑容中逐漸消散,愉悅的氛圍已喚起了同學間快樂、友愛、信任、自豪的情緒體驗。
課程實施的過程,我們老師也用心動情,在改變孩子的同時,也給了自己改造和改變的機會,是課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當我們引領著這群“流動的花朵”一起享受快樂課程時,其實也是我們在一起探尋生命真諦、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促進的過程。
以藝術課程滋養(yǎng)心靈,讓藝術活動成為學生心靈騰飛的翅膀,這正是我們藝術教師要給予他們的內心力量和童年禮物。
(作者為江蘇省海門市城北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