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南海中學 陳亞萍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
江蘇省高郵市南海中學 陳亞萍
雖然課堂教學都是以班級為群體展開的,但是在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越來越注重學生們的個性發(fā)展,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們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班級中獨立的個體,教師除了關注班級整體的學習成績之外,還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境作出分析,以此幫助所有的學生均能在同一課堂中受益。考慮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這一教學需求,教師們都紛紛在教學的過程中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發(fā)現,分層教學是一個促進班級全體學生同步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它不但尊重了學生們的個性差異,還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境進行有目的性的提升,這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們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本篇文章主要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希望提出的一些策略分析能有效推動我國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發(fā)展。
初中數學;習題教學;分層教學;教學難度
數學是我國最主要的教學科目之一,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主要教授學生們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到了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難度和學習內容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這一階段教師要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思想,保證學生們打好基本功,為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做好準備。初中學生不管是年齡和性格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而且經過六年的小學學習之后,他們之間的學習差異也越發(fā)明顯,所以教師必須要使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才能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進而通過個體促進班級整體的發(fā)展,又通過整體來優(yōu)化個體的發(fā)展,最終達到理想中的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初中階段是學生們個性發(fā)展的定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個性獨特、思想比較偏激,擁有極強的自尊心,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們的個性,通過分析和了解學生們的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之后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取得學生的信賴,進而有效提高分層教學給課堂帶來的實質效應。分層教學能否成功開展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對學生們的等級劃分,為了提高學生分層的準確性,教師要通過課堂學習表現、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應試考試結果等全方位地給予學生們綜合學習評價,最后再根據評價的結果將學生們平均分為“優(yōu)秀層”、“強化層”和“提高層”三個學習層次。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擬定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讓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一步一步地展開數學學習,跟著教師的教學進度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初中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強的,只要通過有效的創(chuàng)設必定能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欲望,并為了進入更高的學習層次而不懈地努力下去。
分層教學能否成功開展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有很大關系的,因為只有教師做好了備課工作,才能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出合適的學習計劃,并且這個計劃既不會拖沓教學進度,也不會影響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線段”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根據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將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分成三個學習層次:“提高層”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比較弱,所以教師只需要他們完全掌握直線、射線以及線段的基本概念和定義,并能將它們區(qū)分開來即可,如:線段是平面上兩點之間最短的連線等內容;而“強化層”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只是在數學科目學習的過程中還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所以他們的主要學習目標是需要在“提高層”的基礎上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用法;而對于“優(yōu)秀層”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都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在學習新知識時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于這類型的學生,則需要他們在“強化層”的基礎上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技巧,并且能夠獨立完成與該內容相關的應用題。這樣學生們在每次學習新的內容之后都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展開有效的學習,做到既不會讓學習較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也不會影響學習較好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們在課堂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識、獲得了學習成功的樂趣后便會在課下展開積極的學習,以此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來提升自身的學習層次。
分層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提高個體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它也會或多或少地給學生們帶來一定的“差別待遇感”,讓學生們因為自己處在較低的學習層次而莫名地產生自卑感,這對學生們今后的學習發(fā)展來說都是十分消極的,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采取公平、公正的獎懲制度,不吝嗇夸獎也不盲目批評,以此給學生們營造一種“一視同仁”的感受。例如,教師除了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反應能力給予評價之外,為了使一些學習較弱的學生也能獲得贊揚,教師可以積極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如一些學生作業(yè)做得十分干凈整潔或者是解題思路非常清晰等等,以此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總而言之,經過小學六年的數學學習,到了初中學生們的學習差異便越發(fā)凸顯,這個時候教師們不能因為學習能力而偏向班級中的某些同學,而是要做到一視同仁,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來引導每一位學生展開有效的學習。
[1]鄧富華.分層次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及若干問題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2013(12).
[2]馬繼紅.因材施教健全教學方法——探究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