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柳泉鎮(zhèn)實驗小學 朱忠英
巧用“意外”演繹“精彩”
——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意外”資源的教學機智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柳泉鎮(zhèn)實驗小學 朱忠英
我們教師在上課時,尤其是公開課,都希望一帆風順,學生能按照自己預設的方案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抓住重點,能和老師的思路一致,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烧n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無法預料的意外,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直面意外,靈活調(diào)整教學,讓意外升華,讓節(jié)外生枝變成錦上添花,使課堂呈現(xiàn)出別樣的精彩。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的數(shù)學教師,我想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思考與體會。
意外;寶貴資源;調(diào)整思路;演繹精彩
我在平時工作中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想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不怕數(shù)學,愛學數(shù)學??梢赃@樣說,讓學生獲得成功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我們的學生有時并非都能如我們所愿,他們的想法有時是奇特的,他們的經(jīng)驗有時也是混亂的。
例如,我在執(zhí)教一年級《認識1元以上的人民幣》這課時,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我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你們見過哪些1元以上的人民幣”,孩子們很興奮,爭著搶著說。當我出示掛圖上的人民幣讓學生指著給大家介紹時,學生說得也很好。我又問“你們是如何知道這些人民幣的面值的”,有的說看數(shù)字,有的說看漢字,還有的說看顏色……學生說得合情合理,熱情高漲。我又問孩子們:“目前我們見過人民幣一張最大面值是多少?”多數(shù)學生說100元。我掏出100元(因為面值大,沒敢讓孩子帶到學校),剛一舉起,想讓學生真實看看,卻看見有兩只小手高高舉起,其中一個學生大聲說:“100元不是最大的錢,我見過1000元的?!绷硪粋€舉手的也說:“我也見過1000元的?!碧炷?!這個意外嚇了我一大跳,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問:“你們在哪里見過1000元錢?”其中一個說:“外爺爺死時,我見過媽媽拿好幾疊錢,全是1000元的?!蔽疫€沒反應過來,另一個也說:“對、對,我奶奶床頭經(jīng)常放,我還見她燒過呢?!蔽颐靼琢耍瓉硎墙o去世的人祭用的紙錢,是冥幣,我還真沒見過。我馬上想到既然是給死人花的錢,我們是不能花的,我膽戰(zhàn)心驚地問:“這錢我們能用來買東西嗎,銀行有這樣的錢嗎?”他們搖了搖頭,此時學生明白了:我們用來購物的才是人民幣。這樣的意外是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混亂造成的,也許他們在生活中就拿過這個所謂的“1000元”。雖然他們的意外讓課堂中斷了一會,可這正是可以利用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更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幕讓聽課的老師露出了贊許的笑容!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習慣于用直觀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時會影響對數(shù)學內(nèi)涵的真正理解。因此,選擇好生活化的數(shù)學素材,處理好學生形象思維與數(shù)學理性思考的關系,也會讓“意外”化腐朽為神奇,破繭成蝶的!
我曾經(jīng)執(zhí)教過《圓的認識》一課,有這么一個讓我難忘的片段:我先用圓規(guī)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大圓,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小圓,比一比誰畫的圓規(guī)范,然后用投影投出學生的作品。這主要是想訓練學生會用圓規(guī)畫圓。接下來教學半徑的認識,我問學生:“咱們倆誰畫的圓大一些?”學生們都說老師畫的圓大,是呀!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又問:“為什么老師畫的圓大,你畫的圓小一些?”有個聰明的學生舉起了手,站起來大聲自豪地說:“因為老師用的圓規(guī)大。”我可沒料到學生會這樣想,下面聽課的老師都笑了。我又驚又喜,靈機一動,故意把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收得小小的,迅速在黑板上又畫了一個比剛才小得多的圓。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再畫一個大一些的圓?!熬烤故鞘裁礇Q定圓的大???”學生沉默了……討論交流:原來是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即圓的半徑。然后借助多媒體演示:半徑的大小決定圓的大小。這樣運用將錯就錯的方法,我沒有輕易否定這個有點“道理” 的意外,而是充分利用意外中合理的、可利用的因素,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他們的自尊心被保護了,學生的潛能被發(fā)掘了, 他們享受著探索發(fā)現(xiàn)的快樂!當我為學生鼓掌時,聽課的老師也送上了熱烈的掌聲!
在小學低年級,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數(shù)感較弱,遇到一個問題一般只有一個答案,而且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早已成為真理。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很少分析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有時會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真是童言無忌呀!
有一次課前兩分鐘,我問學生:“你們幾歲了?”“六歲、六歲半?!薄澳抢蠋熡卸啻??”學生大聲喊:“十八歲、十四歲、二十歲……”還有更離譜的說:“四十八、六十二、五十九歲……”我忍不住笑彎了腰(那年我26歲),我沒有按照預設的方案進行教學,悄悄地對學生說:“先請你們看看老師,想一想,然后在本子上寫下老師的年齡,要保密呦!看誰能猜準,你們想知道答案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猜數(shù)》。學生們個個翹首以待,這要比蒼白無力的自揭謎底效果強百倍!我及時調(diào)整教學思路,從學生的意外想法切入,巧妙引入課題,神秘地讓學生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學生學習的盡頭可大了,我也覺得自己的教學非常輕松,教學效果甚佳!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草率地處理這些意外,也沒有想到意外會帶來這么多驚喜,這么多連我自己都驚訝的收獲。在教學中我耐住了性子,讓學生盡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會傾聽學生不同的聲音,敏銳地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真心對學生的思維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期待,換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巧用意外,放飛思維,使課堂精彩紛呈,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所有的意外把最美麗的思維花朵真正地在我們的課堂自由綻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