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方文的詩歌創(chuàng)作

        2017-02-25 07:09:30龐晚婧

        龐晚婧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

        方文的詩歌創(chuàng)作

        龐晚婧

        (安徽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方文是明清易代之際的重要詩人。作為明代遺民,方文的詩歌展現(xiàn)出濃厚的遺民情懷,而其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除了遺民悲思外,就是吟唱自己的生平遭際,并借此展現(xiàn)廣闊的社會生活。方文的詩歌受漢魏樂府詩影響明顯,又著意模仿杜甫和白居易,由此形成了語言平實、長于敘事的藝術(shù)特征。而浸淫于明清兩代不同的詩歌風(fēng)潮中,方文的詩歌風(fēng)格正切中了時代的旋律,形成了既抒發(fā)性靈之真,又不空談心性;既求學(xué)問之實,又不徒耗精力于詩律的雕琢這樣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貌。

        方文;嵞山集;明清易代

        方文是明清轉(zhuǎn)關(guān)之際的遺民詩人,也是桐城方氏家族的重要成員。然而,學(xué)術(shù)界對方文的研究卻并不充分, 大多數(shù)學(xué)者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對方文詩歌中表現(xiàn)的遺民情懷的考論以及方文對杜甫、白居易詩歌的學(xué)習(xí)上,方文詩歌的敘事性、語言的平易化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研究;而方文詩歌中所呈現(xiàn)出的其他特征,如方文對漢魏詩歌的學(xué)習(xí)及其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風(fēng)貌,沒有學(xué)者進(jìn)行細(xì)致的研究。另外,方文作為明清轉(zhuǎn)關(guān)間的詩人,其詩歌所具備的時代風(fēng)格也沒有學(xué)者進(jìn)行完備的討論。

        方文,字爾止,一名一耒,字明農(nóng),自號嵞山,桐城人,方大鉉之子,明末諸生,著有詩集《嵞山集》。桐城桂林方氏詩禮傳家,亦以節(jié)義名。方文恰逢明清易代,忠義之士痛憤非常。方文入清后不仕,而以賣卜、行醫(yī)自活,當(dāng)時的豪杰俊彥很多與其有交游,其詩作更是為人所推重。王湟在《北游草序》中稱方文“以詩名家者三十年”,李楷在《嵞山集序》中稱其詩“自成一家”[1]45,當(dāng)時享譽(yù)文壇的大家孫枝蔚、陳維崧、鄒祗謨等均有詩作稱述其詩。嵞山詩在明末清初的詩壇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嵞山詩的內(nèi)容

        (一)對節(jié)義的推崇與遺民情懷

        方文在明末僅為諸生,雖未出仕,對國家的前途命運(yùn)卻十分關(guān)切。甲申之變前夕,國運(yùn)日頹,盜賊蜂起,方文憂心忡忡地在詩中寫道:“我觀今日勢,危殆如累丸??鼙I盈中州,戎馬驕三韓。旱澇復(fù)頻仍,民力業(yè)已殫?!盵1]20他勸勉友人以匡扶王國為己任,勿以官微而不諫;他斥責(zé)百官無所作為,“不聞官軍御強(qiáng)敵,獨使殷憂累明主”[1]127。當(dāng)好友陳旻昭獻(xiàn)策征兵廣西時,方文盛贊其為社稷之臣,滿懷熱情地期待“先期滅張后滅李,群兇授首何足論”[1]127。對于自己的無所作為,他亦時常自怨自嗟,“蹉跎至三十,尚困諸生場”[1]25,“我命何坎坷,鎩羽歸山陂”[1]22。歲月忽忽向晚,而時局溷亂,方文不得已四處流離,窮困潦倒,悲憤之下竟發(fā)出“天地本無私,何獨窮我哉”[1]22的喟嘆。朱書在《方嵞山先生傳》中寫到方文早年“思振其家聲”[1]1185,頗有用世之心。無奈時值末世,政治上不得進(jìn)取,愿為鴻鵠而襟抱不開,方文于是比一般士人更注重“道”對人生的規(guī)范和影響,推崇人格的高潔,對婦女的節(jié)義也大加贊賞。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時常勸勉對方以“古道”自持,又好歌詠古今賢人,在《送姜如農(nóng)明府擢儀部》一時中,他稱贊姊吳氏“苦節(jié)凜冰霜”“匪直為匹婦,實乃扶頹綱”[1]24。正因為對道德和節(jié)義的推崇,明亡后,方文悲痛不已。乙酉年三月十九日,他與一眾遺民登北固山向大明王朝拜哭,寫下一首《三月十九日作》,中有“一從神京沒,河北非我疆”“北向一稽首,臣庶義所當(dāng)”[1]45的句子,悼念亡國,沉痛不已。此后每年的三月十九日,方文必作詩祭奠,詩句沉痛非常,字字泣血:“褚淵王溥蒙恩澤,袁粲韓通失姓名。猶有野夫肝膽在,空山相對暗吞聲?!盵1]599“真人構(gòu)造千秋業(yè),宵小嬉游一擲錢。縱使??葸€石爛,不教此恨化寒煙?!盵1]344“年年此日有詩篇,篇什雖多不敢傳。鶪亦知時宜閉口,雋因沉痛必呼天。”[1]1078《嵞山集》中題為《三月十九日作》的詩篇僅存八首,想來新朝文網(wǎng)日密,多數(shù)篇章不得流傳,方文卻痛哭流涕,不加緘默。在己酉年的三月十九日,方文與舊友錢馭少相會,在當(dāng)日的悼詩中寫道:“流水滔滔何日返,遺民落落幾人存?錢生未死重相見,雙袖龍鐘盡血痕。”[1]1118二十五年后,亡國之恨痛徹如昨,而舊交零喪,令人悲不能勝。

        甲申之變發(fā)生的當(dāng)年,方文據(jù)程敏政所做的《宋遺民錄》,于宋遺民十一人外另添四人,詠成十五首《宋遺民詩》,以表其“甘心隱遁,不復(fù)萌仕進(jìn)之念”[1]35的決心。明代與宋代一樣,都是華夏衣冠蒙受夷狄侵凌,因此遭此巨變的明代遺民與宋遺民心態(tài)格外相似,詠宋遺民實為自詠。方文贊頌這十五位宋代遺民名垂不朽,尤其對他們長歌當(dāng)哭寫下的詩作欽慕不已,認(rèn)為“金石有銷沉,此書終不蠹”[1]39、“豈知晞發(fā)集,日月爭光芒”[1]37。這樣的文學(xué)思想灌注著他對于“道”的堅持,堅守忠臣孝子之理,所以姚康在為《嵞山集》作的序中說“有爾止詩作而理得所托”[1]8。

        《嵞山集》中抒寫亡國之痛的詩作多不勝數(shù),除了以上所舉這些有特定意義的詩作外,方文的許多懷古、紀(jì)行詩也滲透了遺民之思。像他的《涂山》:“涂山吾自命,卻未到涂山。驅(qū)馬始今日,興龍在此間。乾坤正方位,日月又循環(huán)。俯首淚承睫,因之懷袖斑。”[1]730據(jù)朱書的《方嵞山先生傳》載:“嵞山在懷遠(yuǎn)縣城外,周世宗望之,謂‘濠州有王者氣?!囊宰蕴?,不忘淮也?!盵1]1188濠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鄉(xiāng),方文以此自號,深有寄托。又如《表臣祠》:“表忠祠與冶山鄰,崇祠方黃一輩人。多少閑房偏拆此,世情元不愛忠臣。”[1]683借表忠祠被拆,痛斥世無忠臣。至于“藏書遍寫崇禎字,每歲開函淚滿裾”[1]313;“借問京華冠蓋者,幾人追念舊朝恩”[1]415;“三百年來空養(yǎng)士,野人痛哭大江濱”[1]328這樣的句子更是隨處可見。蒼涼悲慨的遺民情懷彌漫在方文的詩作之中,構(gòu)成《嵞山集》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率真性情與生活經(jīng)歷

        方文交游極廣,明亡之前,方文即與當(dāng)時的復(fù)社、幾社中諸君子相友善。乙酉后,方文四處避兵,又遷家數(shù)次,但聲名在外,交友頗多。他自己在《天界寺書懷》里也感嘆:“侵晨日未出,便聞扣柴門。披衣起見客,客至如云屯。”[1]885所以,《嵞山集》中大部分詩的內(nèi)容都是贈答、訪友、送客、懷人,還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見聞。在《四令君詩》中,方文詳細(xì)敘述了自己大荒乏食、衣食垂盡時,四位縣令對自己的禮遇和幫助;在《阿狗行》里,方文講述了因己家乏食,不得已將奴仆阿狗借與兄嫂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在《述哀》一詩中,方文以極宏大的篇幅,極哀痛悱惻的情感,記述了妻子中風(fēng)暴亡、妾室胎墮身死、宵小趁機(jī)搶奪田舍、時年七十的老母大慟、命放出游江淮避禍、不想母親于次年郁郁至死的全部過程。全詩且訴且泣,哀腸百轉(zhuǎn),題為《述哀》,卻將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以二百四十句的篇幅,展現(xiàn)一年多來全部事件的進(jìn)展,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自己面對厄運(yùn)時的全部情感。當(dāng)方文乍聞噩耗,悲痛不能自持,仰天痛呼“嗚呼滄浪天,忍降此酷罰!我罪果深重,胡不自殄滅!”[1]106服喪之時,想到老母被豺虎之徒逼迫致死,憤而直言:“雖以天年終,實為讎所殺!雖死茅檐下,直似委溝洫!誓不共戴天,豈止不共國!”[1]108又思及自己報仇無力,竟哀痛到:“鮮民不如死,偷生復(fù)何益!”[1]108因年不利大葬,方文只得暫治攢室,將母親葬于先祖墓側(cè),而自己又將避仇而去:“至辛莫如椒,至苦莫如蘗。我今走四方,椒蘗甘如蜜?!盵1]108其心苦至于斯。梁公狄評此詩曰:“此詩渾似北征篇,母死家亡更可憐。夏雪冬雷天地合,知君恨不化寒煙。”[1]109宋玉叔曰:“新詩讀罷淚油然,紙上啼痕染杜鵑。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沾血拂龍泉?!盵1]109可見其詩感人至深。

        方文性格極為落拓蕭散,他自謂“性本狷介,抑又誕放,與世多齟齬不合”[1]61。因不肯入仕清朝,他生活極為清苦,常常居家無食,不過這并不影響他的詩興。方文曾作《窮冬六詠》,詠全家無酒、無米、無油、無鹽、無碳、無薪。如此窮困,方文卻不作凄哀語,可見其生性放達(dá)。方文又有許多詩寫家居生活、尋常小事,像《苦熱》,寫酷暑難耐,無法入眠;《采薺》寫與家人上山采野菜;《冬日種花》寫憐花幽意;還有《晝寢》《夜步》《雨中》等等,都是極平常的小事,寫來卻覺詩意盎然。最妙的是方文常在生活中自尋其樂,他曾作《品魚四十首》,將魚味分為上中下外四品,將四十種魚的口味一一鑒賞,妙趣橫生。

        方文喜游歷,因此又有極多的游歷詩,寫山水景致,名人故實。事實上,方文的這些詩歌,寫山水形勝的少,寫歷史故實、感慨抒懷的多。如作于壬辰年間的三十六首《廬山詩》,每首詩寫一處景致,多涉及歷史掌故,表達(dá)了自己對曾居于此的歷史或傳說中人物的欣羨之情。他的《兗州古南樓》,寫兗州南樓化為荒臺,當(dāng)?shù)厝司怪狈Q之為“杜甫臺”,方文憤而言曰:“豈有先賢名,呼斥如嬰孩?”[1]705而《恭謁圣廟》則無比虔誠地抒發(fā)了方文對于先賢的崇敬和追慕。值得注意的是,方文的詩歌中“我”字出現(xiàn)得十分頻繁,詩人的主體意識在詩歌中有強(qiáng)烈的呈現(xiàn),因而詩人本身的形象在詩歌中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詩歌真正呈現(xiàn)出了為自我抒情的狀態(tài)??傊轿牡脑姼钑鴮懸簧?jīng)歷,抒發(fā)一己情懷,將一個極重情義、坦白率真的嵞山先生的形象勾畫在讀者眼前了。

        二、嵞山詩藝術(shù)特色的形成

        (一)對漢魏古詩的模仿

        方文的詩歌,尤其是古體詩,往往揮灑自如,古意盎然,這與他對漢魏樂府和古詩的刻意模仿是分不開的。

        方文對漢魏古詩的模仿,首先表現(xiàn)在句式的相似上?!豆旁娛攀住ば行兄匦行小芬辉娭杏袃删湓啤跋嗳ト找堰h(yuǎn),衣帶日已緩”[2],方文模仿這兩句詩,結(jié)撰了許多詩句:“思情日以深,音問日以闕”[1]21(病中柬錢吉士);“年齒日以邁,憂思日以侵”[1]58(《初度書懷》);“年齒日以邁,須髯日以斑”[1]786(《將近樅陽舟中遣興》);“生計日以促,研田日以荒”[1]896(《寄懷潘江如山中》)。又如曹植的《七哀》中有一句“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2]824,方文仿此句作“借問誰作者,江南罕茲彥”[1]45(《從吳錦文讀宋玉叔詩喜而有寄》),“借問歌者誰,四明林給事”[1]54(《贈林殿飏》);“借問夫子誰,弘齋李燔是”[1]89(《宋儒李文定祠》);“借問客為誰,方子與王子”[1]101(《偕王以介入山訪元尊宿》)。如此多類似的例子證明嵞山詩的語言確實是刻意效仿漢魏古詩的。

        其次是頂針、對舉與互文手法的運(yùn)用。這幾種修辭方式是樂府民歌的常用手法,目的是造成一種回環(huán)往復(fù)的韻律美與和諧美。方文也時常運(yùn)用這樣的寫法,如用頂針修辭的有:“豈知令節(jié)彈指過,徘徊客舍中心悲??蜕崤腔脖锌桑@心三月連烽火”[1]139(《七夕歸思》)?!耙怀罕I入巉巖,茍全性命戕兩手。兩手雖戕尚能持,終日作字細(xì)如絲”[1]148(《羅溪訪詹錫卿有贈》)。“風(fēng)沙倏起箭滿眼,相期采藥西山阿。西山草木鐘神秀,何事苦吟人太瘦”[1]143(《與治五十》)。用對舉修辭的有:“前年寒食楊柳青,有客同舟歸敬亭。今年長至雪霜白, 歸舟又負(fù)敬亭客”[1]129(《偕蔡芹溪至宛兼贈令弟玉立》)?!叭ツ觎赵谡嬷?,與客沽酒臨江樓。今年禊日在牛渚,客亦送酒停行舟”[1]122(《禊日牛渚》)?!叭ザ易郧锲謥恚矍∠蛲鹚_。今春君到白門里,我復(fù)揚(yáng)舲之宛水”[1]122(《喜馮歉然歸自白門》)。用互文修辭的有:“既啖東家犬,又咋西家豚”[1]86(《暑夜行》);“朝看河水奔,暮聽河水響”[1]111(《將去彭城留別魏少尹竟甫》);“朝飲澧水泉,暮食梧桐食”[1]16(《彭燕又賓》);“左顧金瑯玕,右盼貂襜褕”[1]15(《陳臥子子龍》)。

        第三是表達(dá)方式的相似,包括意象的使用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漢魏樂府和古詩由于直接從當(dāng)時的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已成為文人詩的濫觴,其中一些意象和意境在反復(fù)使用后被經(jīng)典化,成為漢魏古詩語言的標(biāo)志。比如《陌上?!芬辉娭小叭粘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3]的樓中美女意象,方文據(jù)此作“夾巷何逶迤,層樓亦嵯峨。樓上有好女,自名為女蘿”[1]34(《無題》)。又如《飲馬長城窟行》中的“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2]1037的遠(yuǎn)客遺書意象,方文據(jù)此作“有客江上來,貽我尺素書。借問貽者誰,書中復(fù)何如”[1]57(《重至太湖訪李明府溉林先生》)。再如《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的“傷彼蕙蘭花,含英揚(yáng)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1]1112的蕙蘭意象,方文據(jù)此作“良人茍搴采,雖晚亦何疚。但恐隨秋草,寂寞委園囿”[1]30(《送三兄仁植先生應(yīng)召北上》)。至于方文的《邢孟貞復(fù)去白門予送之郊外賦此》云:“人生如枯蓬,飄飖隨風(fēng)沙。朝猶同一隅,暮乃在天涯。臨別不忍發(fā),握手長吁嗟。君髩已成雪,我發(fā)亦將華。俱非少壯年,安得久無家。仰視浮云陰,白日忽西斜。徘徊歧路間,飛飛羨歸鴉?!盵1]53無論是在意象的使用上還是在臨別意境的創(chuàng)造上,都與舊題《李少卿與蘇武詩》中的一首十分相近,蘇李詩云:“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cè),執(zhí)手野踟躕。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風(fēng)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dāng)從此別,且復(fù)立斯須。欲因晨風(fēng)發(fā),送子以賤軀?!盵1]1118

        孫枝蔚曾評方文的詩:“看似尋常卻奇崛,成如容易卻艱難?!盵1]843陳維崧也稱其詩“字字精工費剪裁?!盵1]843而方文那些看似極平常的詩句確實也不是偶然為之。他的“凜凜歲云暮,北風(fēng)凄以陰”[1]31(《嚴(yán)子餐招同王宇安曁令嗣茂遠(yuǎn)朱岷左左岱觀夜集有懷亡友子岸》),首句直接用《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首句“愿為雙鴻鵠,比翼凌風(fēng)起”[1]15(《石橋懷與治》)?!霸笧椤本渲苯佑谩豆旁娛攀住の鞅庇懈邩恰分械摹霸笧殡p鴻鵠,奮翅其高飛”[2]1111;“游魚懷舊淵,飛鳥戀故墟”[1]48(《久不得子留消息》),化自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4];“曖曖湖上村,漠漠湖中山”[1]53(《石臼湖贈邢孟貞兄弟》),化自陶淵明“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4]40;“茅屋八九間……桃李陰門前,松竹環(huán)后墟”[1]93(《田居雜詠》),同樣化自陶淵明“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4]40。太多與前人相似的詩句,此處不一一列舉。方文化用這些令人耳熟能詳?shù)木渥?,輕易地將讀者帶入對經(jīng)典詩歌的體驗中,喚起讀者對以往經(jīng)驗中“詩美”的體驗,從而使自己的詩歌顯得古意盎然,灑脫流暢。但正因如此,詩歌應(yīng)有的新鮮感卻流失了,語詞和意境顯得陳舊。好在嵞山先生抒寫一生經(jīng)歷,詩中熔鑄性情,才能自成一家風(fēng)味。

        (二)對杜甫、白居易的模仿

        方文早年學(xué)杜甫,后又學(xué)白居易,他在《初度書懷》里曾自豪地表示:“夕聞杜陵叟,降生乃壬子。厥后香山翁,生年亦復(fù)爾。相去六十載,英明千古峙。我生幸同庚,性情復(fù)相似??崾榷?,詩成差可擬?!盵1]58方文認(rèn)為自己的詩與杜、白二公相去不遠(yuǎn)。這種相似,一方面表現(xiàn)在其詩歌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上,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詩歌語言的通俗平易上。

        杜甫的詩歌善于用敘事的手法寫時事,通過對典型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描繪,展示整個時代的大背景。白居易繼承了這一創(chuàng)作精神,并提出“歌詩合為事而做”的創(chuàng)作理念。方文學(xué)習(xí)杜、白詩歌,正是發(fā)展了這種詩歌的寫實化傾向。李明睿在《徐杭游草序》中稱嵞山詩“妙于序事”,并解釋說:“《詩》三百篇,皆忠臣孝子怨女征夫流連繾綣,感懷而作,其間無非直寫意中之事,而情與景皆在其中……故謂之曰序事?!盵1]627方文的詩歌寫一己之遭遇,往往能與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在對個人悲歡的描述中體現(xiàn)社會的動蕩。如《捉船行》,本是寫自己乘船的經(jīng)歷,卻絕妙地勾勒了當(dāng)時官兵捉船、船夫苦苦躲避的社會現(xiàn)實:“吳閶一路兵捉船,榜人奔竄蘆草邊。三日無日不敢出,夜夜驚呼那得眠?!盵1]650又如他的《大明湖歌》[1]717,寫其二十年后重游大明湖,回憶姐夫張秉文在此抗敵而死,張之一妻一妾投湖相殉,另一妾忍辱躲過敵兵搜查、撫養(yǎng)三個兒女的事跡。全文平鋪直敘,先描繪前明時濟(jì)南大明湖內(nèi)人們小船載酒采蓮的盛況,次轉(zhuǎn)入崇禎十一年,遼海鐵騎前鋒直抵濟(jì)南,濟(jì)南城破,忠臣節(jié)婦紛紛捐軀,戰(zhàn)爭過后“城中殺戮十余萬,家家骨肉哀嚎呼”。全面地記述了清兵南下、城池失守的慘狀和當(dāng)年忠臣節(jié)婦殉國忍辱的貞烈事跡,而詩人自述“弟恐年久事湮沒,因作此詩告吾徒”,則鄭重地表白了詩人對詩歌創(chuàng)作寄予的重任:即記述時事,不讓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湮沒在歷史中。詩歌的社會功能在這一點上得到體現(xiàn)。

        明人胡震亨認(rèn)為,詩歌語言的通俗化傾向起于杜甫,“雅道大壞,由老杜啟之也”[5]。白居易卻格外注重杜甫語言曉暢淺顯的一面,并竭力贊揚(yáng)和模仿,甚至要求詩歌語言要至于老嫗?zāi)芙?。方文既學(xué)杜、白,則自然平實的語言也是方文詩歌最重要的特色。紀(jì)范在《徐杭游草》的題詞中就稱嵞山詩的語言“沖口而出,如老父話桑麻”[1]633。方文的詩歌中沒有生僻的典故,也沒有生澀的用詞,詩歌多是用家常語寫來,不刻意追求工整雅致,而力求通俗易懂,像他的《四月四日龍河阻雨》就寫到:“四月一日至四日,田家于此候陰晴。一二三日晴則稔,今年三日俱晴明。四日宜雨雨果大,今秋農(nóng)事端有成。吾鄉(xiāng)苦遭三歲旱,見說豐稔先怡情。但叫場圃有余粒,客路棲遲無嘆聲。”[1]166直寫農(nóng)家之事,全用俗語,甚至于詩后注云:“宋孔毅父《談苑》載古謠云‘一日雨,百草枯,二日雨,傍山居,三日雨,騎木驢,四日雨,農(nóng)有余。’騎木驢者,謂踏車也。”解釋了詩歌何以作如此語,使人能夠?qū)υ姼杷鶖⑹龅那缬隊顩r了然于心。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正與白居易的詩歌主張遙相呼應(yīng)。

        三、嵞山詩的時代特色

        對明代詩壇富有影響力的詩歌流派之一是主張尊唐絀宋的七子派,他們倡導(dǎo)詩歌“主情”,重興象,重格調(diào),尤其注重詩中字音的清濁、抑揚(yáng)、平仄的組合所引起的音樂美;另一個就是晚明興起的公安派,他們拈出“性靈”二字,主張寫詩要信手信口,直抒性靈。公安派并不專門去宗法哪一種詩歌理論,所以從整體趨勢上看,明代的詩學(xué)態(tài)度是尊唐絀宋,尤其是以盛唐詩為標(biāo)桿的。

        明代滅亡,清代繼起。士人在經(jīng)受這樣翻天覆地的大變局后,把明朝滅亡的一部分原因推向晚明人“空談心性”。清代“實學(xué)”興起后,求實的風(fēng)氣很快席卷了詩壇,強(qiáng)調(diào)詩歌的性情要以學(xué)問為根底。清代許多詩人雖未明確提出學(xué)習(xí)宋詩,實際上卻已沾染了宋詩的習(xí)氣,清初評論家遂有“祧唐禰宋”一說。方文作為明清轉(zhuǎn)關(guān)間的重要詩人,其詩歌風(fēng)格恰恰切合了時代潮流,既抒發(fā)性靈之真,把詩歌作為情感表達(dá)的手段,又不愿空談心性,不徒耗精力于詩律的雕琢,而要求學(xué)問之實。

        抒發(fā)性靈之真,為明末公安派大力提倡。他們認(rèn)為詩歌應(yīng)該張揚(yáng)個性,表現(xiàn)真情,抒寫“真我”,詩歌語言應(yīng)該淺白易懂,甚至不避俚俗,不加雕飾,沖口而出。方文的詩歌在表現(xiàn)真性情和追求語言的平易上與公安派的主張殊相契合。但公安三袁的時代,是朝政崩壞、社會風(fēng)氣耽于享樂的時代,是瀕臨末世、一群人奢靡縱欲的時代,而當(dāng)時主宰士大夫思想的是王陽明的心學(xué),其中的王學(xué)左派的何心隱、李贄等更是主張率性而行,純?nèi)巫匀?。因此,公安派在詩歌中所追求的率真自然,竟發(fā)展到“恬不知恥”的地步,許多極端惡劣的行徑都被不加隱晦地寫進(jìn)詩里。方文在這一點上卻與其不同,他生于明清易代之際,所以極力提倡守持古道,質(zhì)性高潔,要有“忠臣孝子”之心,他的詩歌雖然也是直抒性情,常寫俗屑的小事,但始終把握著道德的標(biāo)尺,不放任自流,

        因要反對空談心性,要求學(xué)問之實,所以方文的詩歌有向宋詩回歸的傾向,這首先就表現(xiàn)在其詩歌透露出的“理趣”傾向上。關(guān)于詩中之“趣”,明代公安派的袁宏道曾對此有如下表述:“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xué)問者淺。當(dāng)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6]公安派的詩歌往往追求所謂“天趣”,認(rèn)為詩歌不能關(guān)乎學(xué)問,而要從自然中得出旨趣和韻味。方文的詩歌也有“趣”,只是這種“趣”是和觀察生活、探究真理相聯(lián)系的。蘇軾在《凈因院畫記》中說:“山石竹林,水波煙云,雖無長形,而有長理?!盵7]又在《上曾丞相書》中主張“幽居默處而觀萬物之變,盡其自然之理”[7]1378,極力推崇文藝作品中對“理”的闡發(fā)。在宋人看來,詩歌中的“理趣”就是要求詩人能把握住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生意盎然的形象描繪中窺破事物的本質(zhì),體現(xiàn)出精妙的智慧和意味深長的哲理。方文確實有不少詩歌善于說理,能從獨特的景致和事物中悟出一般性的人生哲理。像《惠泉歌》,詩人走訪相傳釀酒極好的惠泉,卻發(fā)現(xiàn)兩口泉一甘一苦,世人不明此景,只要聞?wù)f是惠泉便稱甘美,其實惠泉甘水與自己居所的泉水也并無二致,方文最后說:“乃知山水亦有幸不幸,所居沖僻是其命!”[1]129又如《三疊泉歌》,詩云:“玉川門內(nèi)看三疊,飛泉噴薄由層巒。九云屛前看三疊,急流奔瀉在深湍。乃知世間本一物,隨人上下殊所觀。我今更躡五峰頂,從此眼界如何寬?!盵1]153詩中講角度不同,所見事物的面貌也不相同,與蘇軾的《題西林壁》多有類似,只是蘇軾強(qiáng)調(diào)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處廬山之中,方文卻跳出一層,說立于絕頂之上,便可以放寬眼界,把握事物的全局。方文做得最為絕妙可喜的是他的絕句,絕句由于篇幅的短小,要求詩人用最精簡的語言,提煉“最富孕育性的頃刻”,將剎那之思閃現(xiàn)的火花灌注以永恒的生命力。方文的《春日即事》言:“橋東掛酒簾,橋西焚紙錢。生離與死別,都在綠楊邊?!盵1]475短短四句,即事而說,卻將人生的空漠與無奈、萬物的無情與無私都表達(dá)了出來。又如《玉河》:“海岱門前車碾塵,玉河橋畔柳搖春。春來幾個閑行者,千萬億人無一人。”[1]619感嘆人人皆為生活奔忙,辜負(fù)了大好春光。又如《桃花村戲答閻古古》:“桃花村口三路叉,雙塚新阡司寇家。只許桃花笑人耳,游人誰敢笑桃花。”[1]1158表現(xiàn)人生與自然相比時顯現(xiàn)的無常與無力。方文的這些詩,不涉議論,卻表現(xiàn)出極精妙的人生智慧,是理趣詩的絕好范本。

        方文的詩歌因追求信手信口,所以于格律、對仗等詩歌的外部形態(tài)并不重視,因而也形成了 “以文為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耙晕臑樵姟闭厥甲远鸥?,發(fā)揚(yáng)于韓愈,至北宋則發(fā)揚(yáng)光大。方文詩多敘事,最好用此法。嵞山詩以文為詩,將散文的句法、章法引入詩歌中來,如《啟一子建作連理圖贈予賦此答之》“君子謂是孝德之所至,小人謂是富貴福澤之幾焉”[1]115,打破詩句固有的停頓而代之以散文句法。又如《蓮池種竹歌》[1]175,本寫種竹之事,卻從“二月之晦前三日,奉吾母柩歸攢室”開始寫起,又寫種竹的緣由,“只緣東北隅少虧,秋冬忍受朔風(fēng)吹。欲補(bǔ)以松長不及,皆云種竹深相宜”,之后才寫到種竹之況“冒雨移來十?dāng)?shù)竿,千枝萬葉仍相續(xù)。雨晴日出影蕭蕭,又恐風(fēng)吹根動搖”,最后寫“兒今避讎出門去,吩咐園丁好護(hù)持”。從頭到尾,事無巨細(xì),一一交代清楚,尤其是將詩歌結(jié)構(gòu)散文化,如不講對仗,單行直下,且下筆不能自止。方文還愛在詩歌中敘事、發(fā)議論,如《馴鶴亭詩》:“自有彭城來,即有云龍山。如何宋以前,名不著人間?直至張山人,作亭曰放鶴,蘇子記以文,其名始磅礴。乃知山川秀,必待詩人傳。設(shè)不遇文人,草木空云煙。吾友魏少尹,疇昔擅風(fēng)雅,治河來此州,登臨更瀟灑。筑亭官舍中,亦以馴鶴名。仕隱雖殊途,飲啄同一情。仕者意取馴,隱者意取放。其人總清遠(yuǎn),于物等閑曠。顧昔隱者亭,太守為屬詞。今也少尹亭,復(fù)征隱者詩。以我似孤鶴,馴放如君意。君誠蘇子瞻,我愧張?zhí)祗K?!盵1]112全詩屬于敘事,交代前因后果,偶涉議論,渾不似詩,幾成一篇短文了。

        總之,方文的詩歌在語言的表達(dá)和直抒性靈這兩點上是契合明代的詩學(xué)潮流的,但方詩以“理”自持,又重視學(xué)問根底,這與其生活的特殊時代是分不開的。方文的詩歌書寫遺民之悲和一己之性情,語言平實,多作敘事,是明清之際的重要詩人。他的詩歌風(fēng)格帶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值得后人對其詩歌進(jìn)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和探討。

        [1] 方文.嵞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蕭統(tǒng).昭明文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3] 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 陶淵明.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40.

        [5] 胡震亨.唐音癸簽[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48.

        [6]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袁中郎文鈔傳記[M].上海:世界書局.1935:5.

        [7] 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367.

        [責(zé)任編輯 位雪燕]

        On Fang Wen’s poetry writing

        PANG Wanjing

        (SchoolofLiteratur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

        Fang Wen is an important poet in the period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content of his poetry is on his own experience, his poem often shows strong feeling of a man who had been living cross two dynasties. The style of his poetry is plain with unadorned words and unique narration which also contribute to his writing. The special period he lived made his poetry have particular features.

        Fang Wen;collection of poems ofTushan; the period between two dynasties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2.009

        2017-01-20

        龐晚婧(1992—),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生,主要從事中國文學(xué)思想史研究。

        E-mail:543584296@qq.com

        I207.2

        A

        1673-9779(2017)02-0049-06

        龐晚婧.方文的詩歌創(chuàng)作[J].河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7,18(2):049-054.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99|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老少交欧美另类|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白浆喷水|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最新| 国产熟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牛牛| 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品色堂永远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欧洲日本一线二线三线区本庄铃|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极品 在线 视频 大陆 国产|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免费| 久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d| 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 欧洲女人性开放免费网站|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啪啪啪| 国产人妻熟女高跟丝袜图片| 亚洲熟妇少妇69| 色欲AV成人无码精品无码| 久久久精品亚洲懂色av| 96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国色天香 |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