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明禮貌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尊重與友好的體現(xiàn)。禮貌和尊重是立身處世之本。禮貌是自我的修養(yǎng)。禮貌是心意的傳達。禮貌是處眾的準則。禮貌是人間的橋梁。禮貌是家庭的倫理。禮貌是社會的和諧。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將對其一生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關(guān)鍵詞:文明禮貌 尊重 修養(yǎng) 潛移默化
禮貌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尊重與友好的體現(xiàn)。
禮遇是指用一些手段方式去給予一個人或一件事以證明尊重,一般這種行為都會事先經(jīng)過周密的思考和安排,來達到一個極其出眾的禮儀表達。
不同的是,禮貌是更加基本和基礎(chǔ)的一種潛在意識,這和一個人所受的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禮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所以,禮貌和尊重是立身處世之本,也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一個人有沒有教養(yǎng),就看他做人有沒有禮貌。禮貌有長幼之間的禮貌、朋友之間的禮貌、男女之間的禮貌、國際之間的禮貌,是人立身處世的一大學(xué)問。
禮貌是自我的修養(yǎng)。在我們平時的衣食住行中,在待人接物中隨時隨地對人有禮,培養(yǎng)謙卑與尊重,這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修養(yǎng)。
禮貌是心意的傳達。禮貌是傳達尊重,贊美,善意和友誼的途徑。對別人的恭敬、尊重,必定會在一舉手,一點頭,一微笑中,先把自己的心意透過這些言行表露出來,傳達給別人,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善意之后,給予自己認同和肯定,如此就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建立和諧的關(guān)系。
禮貌是處眾的準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有一些摩擦,誰對誰錯,誰好誰壞并不好作出評論,但誰有禮貌,誰沒有禮貌是立馬可以作出判斷的。沒有禮貌的人,在修養(yǎng)、氣度上就已經(jīng)先輸一籌,就失去了與人較量的資本。
禮貌是人間的橋梁。古語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同樣,有禮貌的人,到哪里都會受人歡迎;沒禮貌的人,處處讓人回避。禮貌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說大了更是國與國之間的橋梁,世界上河流那么多,要靠橋梁才能通過,人生的河流也要靠禮貌才能通過。
禮貌是家庭的倫理。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生以后,作為父母,首先要教育的就是禮貌。從他們呀呀學(xué)語時,就要教他們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再大一點,要教他們跟人問候你好,學(xué)習禮貌的語言“請、對不起、謝謝”等等。及至長大成人,家庭內(nèi)部成員之間還是要相敬如賓,彼此之間也要使用禮貌語言,這樣長幼有序,才能維護家庭的倫理。禮貌可以傳染人,不禮貌也會傳染人。在平時幼兒園的工作中,由于和班級幼兒相處時間最多,我們偶爾會聽到小朋友之間在爭搶玩具時,或者相處交流不愉快時用臟話罵人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竟是因為父母平時在家里和家人溝通的時候不注意文明用語。對于模仿能力極強的幼兒,這樣的臟話從他們的嘴巴里面說出來他們可能覺得僅僅只是一句罵人的話而已,可是在別人看來,就會認為這個小孩沒有禮貌,沒有教養(yǎng),父母不去教。甚至有的家長還以小孩模仿他們說臟話為樂,當著小孩的面去和別人津津樂道,對于是非判斷能力薄弱的孩子,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夸贊,從此以后一發(fā)不可收拾。所以,父母尤其應(yīng)該注意在孩子面前的禮貌言行,從自身做起。語言的文明,行動的禮貌,便是心靈的“身份證”。
禮貌是社會的和諧。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諸多不同里,要想社會和諧,就必須用禮貌來規(guī)范。你尊重我,我包容你;你體諒我,我同情你。靠著彼此間的尊重、互助和禮貌才能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
幼兒的禮貌是幼兒園園風和幼兒精神風貌的縮影,禮儀教育蘊藏于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們的幼兒園里,有用很多幅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留下的文明禮儀經(jīng)典故事手繪圖片組成的文化墻,有“孔融讓梨”、“程門立雪”、“千里送鵝毛”、“燕昭王求賢”等等;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專門的活動區(qū)叫做“傳統(tǒng)文化活動區(qū)”,里面涵蓋了許多傳統(tǒng)禮儀方面的內(nèi)容;每一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如“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等都要全園集會,用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剛剛過去的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老幼聯(lián)歡慶祝活動其中有一個內(nèi)容就是老奶奶們?yōu)楹⒆觽儽硌菸湫g(shù),舞劍等節(jié)目,而孩子們上臺給老奶奶們獻花,捶背。整個畫面其樂融融,讓孩子們和老奶奶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濃濃的互敬互愛之情。
除此以外,在每一天早上的晨間接待和下午的午間接待時間,老師們也主動給到園的幼兒問好,和他們說話也微笑著使用文明語言。久而久之,孩子們見了老師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主動的問好,有的小朋友還會鞠躬問好,多數(shù)小朋友在相應(yīng)的事件發(fā)生時還主動用上“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guān)系”等禮貌用語。我相信,這絕不是一種形式,而是在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給予幼兒的一種道德指向,在這些微小的文明禮貌言行之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體驗,這是一種長久的,受益終身的體驗。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足以體現(xiàn)文明禮貌在幼兒時期的重要地位。國民綜合素質(zhì)的整體提升,應(yīng)該從幼兒時期開始,從幼兒的文明禮貌言行開始。
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崇;只有禮貌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禮遇?!安粚W(xué)禮,無以立”!
參考文獻
[1] 在幼兒心中播種愛——淺談幼兒愛心意識的培養(yǎng)[J]. 許月闌. 讀與寫(教育教學(xué)刊). 2018(09)
[2] 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的策略[J]. 林婉清. 黑河教育. 2011(05)
作者簡介:張雋,(1986,2,12-),學(xué)前教育專業(yè),大專學(xué)歷,二級教師,畢業(yè)于宜賓學(xué)院,就職于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敘永鎮(zhèn)西城幼兒園,具有豐富的幼兒教育經(jīng)驗,在各級賽課、培訓(xùn)、經(jīng)驗交流中均有不俗表現(xiàn)。深受幼兒、家長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