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博++++張川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我們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依照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的邏輯,深刻理解實踐、人性、自然等概念以及其中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提升我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認識,為正確理解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科學指導。
【關鍵詞】馬克思 實踐活動 對立統一 【中圖分類號】F01 【文獻標識碼】A
當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在如何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問題上,哲學家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依照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的邏輯,深刻理解實踐、人性、自然等概念以及其中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提升我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認識,為正確理解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科學指導。
馬克思改造世界的思想是一個不斷尋求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相統一的過程
馬克思改造世界的思想最早源自《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從解釋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轉變是一大進步,也是哲學史的分水嶺。首先,改造世界是一種歷史性活動,是推動事物前進變化的哲學。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是一種哲學探討,是對先前哲學家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一個不斷尋求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相統一的過程。在馬克思看來,任何現實的改變都要運用現實手段,而不是僅僅停留于思想上。其次,改造世界思想是人的自由解放與全面發(fā)展的推進。資本的物化導致人和勞動的異化,人的自由與全面發(fā)展甚至也被深刻的異化。面對這個異化的世界,我們應從實踐角度出發(fā),去改變資本主義的虛偽文明,追求人類社會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fā)展。再次,改造世界是主體性與物質性的統一。主體性與物質性的統一強調在改造世界時既要在客觀物質環(huán)境下,也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當然,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并不是對現實的全部否定,而是對于一些落后的、錯誤的否定。也就是說,改造世界,改造的是落后的事物和現象,而對于積極的、正確的事物,我們要繼續(xù)堅持。
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是建立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
馬克思認為,應將變革現實和現存事物始終放在第一位,這一思想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同樣具有指導意義。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中蘊含的生態(tài)學意蘊,同樣需要我們深入挖掘,領會其中的精髓。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生態(tài)學意蘊的探究,首先要正確把握實踐的概念。實踐與人的感性活動有著本質區(qū)別,其根本內涵是人與自然之間彼此對象化和相互本質統一的變化過程。實踐的過程是人從自然的脫離過程,同時也是人深入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過程。馬克思認為,我們應通過實踐活動來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人與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生態(tài)學的基本主題,二者關系的建立最初就是與實踐這一中介相聯系的,人首先是一個自然物,通過實踐活動逐漸與自然分離,這也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表現,改造世界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占有和改造。
自然本身是人的基礎。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出發(fā)去探討自然,強調自然對社會財富的重要作用。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進化的物質變換中發(fā)展的。馬克思的生態(tài)學思想一方面強調自然具有物質實在性,以及人對自然的依賴,同時也揭示了人類發(fā)展與自然的關系,承認自然的人類存在本質,提出自然本身是人的基礎的論斷。
自然是人化的自然。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是能動的、歷史的,同時也是客觀的。因而,馬克思改造世界的思想中對自然和人的理解也是從客觀和歷史層面出發(fā)的。馬克思將人類看作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在研究自然時也應以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為參照,在人類改造自然這一進程中探討自然。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自然,人類的勞動和生產生活需要不斷地對自然進行改造,這也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基本前提。
由上可知,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學意蘊,改造世界的活動是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來實現。人類改造世界的行為是對自然的占有方式,人與自然是互為對象化的關系,自然本身是人的基礎,自然是人化的自然,人類對自然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因而實踐從根本上說屬于生態(tài)學的概念范疇,是人與自然的連接者。
改造世界的過程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
人類對自然具有依賴性,同時,馬克思更為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即對立統一關系。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是在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體現的,也就是說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
馬克思還指出人們改造世界過程中,人是處于主導地位的,人來源于自然,同時自然也是人們實踐活動的對象,進而形成一種互動的一體關系。人的行為活動不是一味地順應自然,而是將自己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到自然之中,是對現存精神的超越。馬克思所強調的人的主體地位,不是說人要走出自然,而是應以全新的方式打破局限,走進自然。馬克思從生態(tài)學層面上解釋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依賴關系,人類源自于自然,同時又必須改造自然,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這也是馬克思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
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對當今社會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中闡述了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這一思想對于我們當今社會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F今,生態(tài)危機已經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從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出發(fā),生態(tài)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其一,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工業(yè)文明等相關;其二,與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理解和把握相關。生態(tài)危機的出現必然與其產生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與人類改變世界的實踐是息息相關的。人們在追求眼前利益的同時忽視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這一基礎,對生態(tài)問題的反思,應對人與自然的角色和地位進行重新定位。馬克思認為,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本質原因是人的本性問題,因而需要從人的本性角度去考慮這一問題,這也是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帶給我們的生態(tài)學啟示。
首先,人民群眾是改造世界的主體,同時也應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保護的主體。馬克思強調人們改造世界的功能,生態(tài)文明建設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作用的實現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實踐。如果不能深刻認識到自然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不能按照規(guī)律辦事,那么就會割裂人與自然之間的依賴性,相反人類背離自然的行為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其次,人們改造世界的不僅包含改造客觀世界,還包括主觀世界。馬克思認為人們應通過改造主觀世界,促進外部世界和社會的發(fā)展。改造主觀世界也就是改造人們自己,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改造世界既包含了人們推動著經濟、社會、制度等的發(fā)展,還包含自身觀念和行為等的改變。當今社會,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顯然已經出現了偏差,在生態(tài)危機面前,全世界人民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保護自然環(huán)境、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性。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應注重主觀世界的構建,全面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應作出積極的改變。
馬克思改造世界思想中蘊含了十分深刻的生態(tài)學意蘊,是從人性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去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探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依據,應從人與人、人與自我意識的關系之中去理解,構建人與自然的統一性生態(tài)關系,這對于我們現今社會的發(fā)展是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從馬克思改造世界的思想出發(fā),正確把握人與自然關系,應努力實現自然的內在價值,深刻認識到自然是與人類相統一的存在,當然,這不是說要抑制人的主體性,相反我們要提升自身對人性的自覺意識,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之中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作者單位均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注:本文為湖南工程學院2015校級青年課題《論毛澤東思想對湖湘企業(yè)文化的影響》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朱必法、李齊:《馬克思“改變世界”思想的當代詮釋》,《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②郭杰彬:《論馬克思改變世界思想的內涵及當代價值》,《法制博覽》,2016年第26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