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水月
(衢州市巨化中學,浙江衢州 324000)
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整合策略探微
祝水月
(衢州市巨化中學,浙江衢州 324000)
開展課程整合,有利于優(yōu)化義務教育課程設置,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上都存在較多重復和交叉,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情感”為主線、以“活動”為抓手、以“影視”為資源進行整合,增強德育課程的實效性。
道德與法治課;主題班會;整合
2015年9月《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guān)于促進義務教育課程整合的指導意見》(浙教辦基〔2015〕79號)指出,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針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依據(jù)國家課程標準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全面梳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中重復交叉的內(nèi)容,提煉課程整合主題,整合相關(guān)課程內(nèi)容,增強課程實施的綜合性。課程整合實施指課程內(nèi)和課程間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整合,也指課程實施過程中課內(nèi)外的整合。
當前初中德育的兩塊主陣地——道德與法治課(原為思想品德課)和主題班會,存在較多重復交叉的內(nèi)容,關(guān)于二者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一些專家學者已做過較多嘗試,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教學方法的整合研究,似乎尚未見到公開發(fā)表的成果。從2016年9月開始,筆者在七年級學生中實施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教學方法整合的研究,在實踐中概括出以下三條實施策略,與同行探討。
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的組織過程實質(zhì)上都應該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的人際互動過程?!扒楦袖秩尽笔侵附處熢谡n堂教學過程中,用美好、善良而真摯的感情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激發(fā)師生之間的心靈共鳴,實現(xiàn)情感互動,從而使得師生雙方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之中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升華個人精神境界的欲望,進而轉(zhuǎn)變學生思想和轉(zhuǎn)化學生行為的一種情理交融的教學方法。
以“讓友誼之樹常青”這一主題的教學為例,筆者選擇了一個道德與法治課的典型教學設計,一個主題班會的教學流程,并將二者有機整合的教學案例,來說明情感渲染法在整合教學中的操作策略。
關(guān)于這一課,道德與法治課是這樣設計的:關(guān)于友誼的名人名言引課→自主學習基礎知識→案例分析,探討建立友誼的方法→故事分享,探討呵護友誼的策略→名人名言結(jié)課。主題班會的設計是:欣賞歌曲《朋友》引入新課→游戲一:我傳!我傳!我傳傳傳!→游戲二:默契大考驗→游戲三:操縱“機器人”→結(jié)課:暢所欲言談友情。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進行了如下整合。
【熱身活動】如果你有知心朋友的請鼓掌。如果你在班里交到了要好朋友的請繼續(xù)鼓掌。如果目前你在班里還沒有交到知心朋友的請跺跺腳。如果希望在班里交往到更多知心朋友的請為自己加油打氣。
分析: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對友情的渴望,比名人名言或他人的故事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投入。
【介紹朋友】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在班里的一個好朋友,說說為什么喜歡和他(她)交朋友。
(155)盔瓣耳葉苔 Frullania muscicola Steph.劉勝祥等(1999);馬俊改(2006);范苗等(2017)
老師首先講述了自己與一位朋友間的真摯友情,學生受到感染,踴躍發(fā)言,朋友間互相夸贊,溫情滿滿。
分析:教師要點燃學生心中的情,首先自己心中要有“情”種。教師要有真情實意,才能真正吸引和打動學生,實現(xiàn)師生心靈共鳴。
【感恩朋友】請講述記憶中朋友曾經(jīng)做過的令你感動或者難忘的事與大家分享。
分析:學生分享了很多朋友間無私幫助的故事,真情回憶,真心感動。
【致歉朋友】也許你和你的朋友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誤會,請真誠地問對方“你還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嗎?”也許,你曾經(jīng)做過一些讓朋友傷心的事情,請真誠地向你的朋友說聲“對不起,請你原諒!”也許……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設計一張致歉卡片。一個女生鼓起勇氣講述了自己背叛朋友的往事,淚流滿面,請教老師“我該如何挽回這段友情?”
【呵護友誼】閱讀阿拉伯傳說中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的故事,思考:萬一被朋友傷害了,該怎么做?結(jié)語: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靈的深處,那里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分析:情感渲染要以啟發(fā)學生自悟、自己體味為主,每個人都敞開心扉,真誠交流。教師只是一個貼心的組織者,不照本宣科,不強行灌輸,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營造民主的氛圍,創(chuàng)設溫馨的情境,讓學生自己體悟,自己回味,這樣才能入腦入心。課堂中不僅要教師感染學生,還要注重學生與學生的相互感染,注重學生感染教師,形成多向互動,使感染形成合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
整合后的教學活動,既解決了道德與法治課偏重知識傳授的問題,也彌補了主題班會重活動、輕思維、淺體驗的不足,通過層層遞進的巧妙設計,情感的深度渲染,較好地實現(xiàn)了德育的無痕內(nèi)化。
筆者以“做更好的自己”這一主題的教學為例,來說明互動體驗法的整合策略。道德與法治課的設計如下:復習導入:應該怎樣認識自己→探究與分享:曉蓉的累→問題思考:怎樣接納和欣賞自己→我要飛得更高:探究方法→畫知識樹。主題班會的設計是:游戲活動:畫手印→聽故事:動物學?!媰?yōu)點樹→放飛心中的希望:卡片寄語→集體朗誦小詩。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進行了這樣的整合。
【猜猜他(她)是誰】課前每個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同學,描述他(她)的優(yōu)點,寫在小紙條上,紙條放到一個盒子里。上課后請一個學生隨機拿一個紙條朗讀,其他學生猜猜紙條上描述的是哪個同學。
分析:通過這個小活動巧妙地表揚了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優(yōu)點大轟炸】學生分組互相介紹自己的優(yōu)點,選出組內(nèi)一位自信不足的同學,由其他組員在紙上寫上他的優(yōu)點,折疊起來。將制作的“優(yōu)點彈藥”塞進氣球,將氣球吹大,縛緊。全組圍著被“炸”的同學,將氣球在他頭頂舉起,用牙簽戳破。最后,全組齊讀“被炸”同學的優(yōu)點,強化其優(yōu)點,幫助同學進一步樹立自信。
分析:通過這個活動,幫助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通過同學的評價重新認識自己,在同學的鼓勵中做更好的自己。
【觀看視頻:俞敏洪的勵志故事】“一個自卑的人遠比一個狂妄的人更糟糕”“這個世界上,只有克服了恐懼和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俞敏洪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激勵年輕人勇敢地去闖,去拼搏。
分析:熟悉的成功人士的親身經(jīng)歷,激情澎湃的演講,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
【小組合作,挑戰(zhàn)自我】在通常情況下,氣球碰到牙簽會爆炸,但是只要你方法得當,牙簽扎進氣球,氣球不會爆炸,這是真的嗎?
分析:通過挑戰(zhàn)這個難度較高的技術(shù)活,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嘗試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鍛煉智慧和勇氣。
“做更好的自己”這一主題的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設計帶有明顯的知識灌輸傾向,目標達成度比較低。正如盧梭所說:“說教之所以沒有用處,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說的,沒有區(qū)別也沒有選擇?!敝黝}班會的設計,注重了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但是思維的深度又不夠。把二者整合后的設計,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了品行的養(yǎng)成不是硬性的灌輸而是對學生經(jīng)驗的喚醒,并對其進行加工、強化、遷移,讓學生從行為和感情上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自身的體驗和親歷實現(xiàn)從知到行的轉(zhuǎn)化。
與其他教學資源相比,影視資源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和顯而易見的教學優(yōu)勢。在一定意義上講,影視是孩子們的另一種生活和另一種課堂,影響著初中生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影視資源在初中生德育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上,偶爾也會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一段情景劇,但是由于排練時間和水平有限,這種情景劇的感染力與經(jīng)典影視劇相比相差甚遠。如以下兩個課例中,情景劇的作用甚微,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不高。
道德與法治課例“感知父母恩”設計如下:品讀《游子吟》,感受母愛→情景?。焊笎酆湍笎邸适旅骼恚盒⑴吓褰艿墓适隆鷲鄣姆此迹嘿p析漫畫《孝子》→案例分析:小燕舉報違法父親的故事→小結(jié)。
主題班會課例“為了母親的微笑”的設計是:欣賞歌曲《燭光里的媽媽》→詩歌朗誦《母親》→說說父母的好→情景劇:愛的碰撞→愛的天平:詩歌《一生》→孝子故事:韓伯愈、花木蘭→學會感激:孝敬父母見行動。
教師若能截取一些中學生愛看的經(jīng)典影視劇,用于合適內(nèi)容的教學,其效果將會是別具一格的。以“愛讓家更美好”這一主題的教學為例,筆者截取了汪俊執(zhí)導的都市家庭情感劇《小別離》的幾個片段用于教學,該劇圍繞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孩子升學、留學、青春期的故事,是當前我國中學生家庭情況的典型縮影,這對于達成“愛讓家更美好”這一主題的學習要求——體會父母為撫養(yǎng)自己付出的辛勞,孝敬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調(diào)適“逆反”心理,增強與家人共創(chuàng)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具有極強的輔助和促進作用。
筆者設計了:“我的最愛——選擇劇中最愛的家庭,評選最美家庭;我的評析——觀看劇中三個家庭出現(xiàn)矛盾沖突的視頻片段,分析原因;我的妙招——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為劇中三個家庭化解矛盾出招”。這類影視資源帶有明顯消遣娛樂的性質(zhì),學生觀看時沒有什么思想上的壓力和負擔,更容易被激發(fā)熱情而全身心投入,更容易被感染而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運用得當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總之,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的整合,體現(xiàn)了道德與法治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性、針對性、適切性和有效性,整合的意義深遠,探索的道路漫長,我們將繼續(xù)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