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燕
(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zhèn)桂芝小學,江蘇南通 226400)
“四構”策略讓品德教學駛上快車道
施海燕
(江蘇省如東縣大豫鎮(zhèn)桂芝小學,江蘇南通 226400)
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手段導致品德教學低效,抑制了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新課程呼喚教師以嶄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品德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八臉嫛辈呗宰屍返陆虒W駛上快車道。
品德教學;平等共享;學導交融;四構策略;多元藝術
思想家章炳麟曾說過:“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绷己玫赖率枪袼刭|的核心,公民道德狀況決定了國家的命運與未來,和諧社會需要良好的公民道德。公民道德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從小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道德情感,養(yǎng)成道德習慣的關鍵階段。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小學教師,應當擔負起學生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重任,為學生構筑健康穩(wěn)固的道德長城。品德教學的質效直接影響著學生道德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品德課堂中師生關系缺乏民主,教師以說教方式向學生灌輸,落后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手段導致教學低效,抑制了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新課程呼喚教師以嶄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品德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筆者作為一名小學品德教師,致力于有效品德教學研究,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摸索出一套“四構”策略,讓品德教學駛上快車道。
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新的教學觀、學生觀等觀念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新課程最大的改變是師生關系和學習方式的改變,師生關系是對課堂教學影響最大的因素,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發(fā)揮巨大作用,影響著學生學習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態(tài)。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上下級的關系,教師是具有權威的統(tǒng)治者,掌控學生的思想、行為;學生是被動接受者,沒有思想自由與行動自主。這種不對等的師生關系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隔閡,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與教師保持一定的距離,學習毫無快樂感可言,學習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學生作為鮮活的個體,有著心理和精神上的情感需求,他們渴望自由與快樂,希望得到尊重和關愛,期盼擁有主體權利。新課程呼喚平等共享的師生關系,只有構建平等共享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才有機會享受屬于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學習主權,他們才有可能享受學習的樂趣,歡快高效地自主探究學習。平等共享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降低姿態(tài)與學生和平共處,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朋友,課堂中和學生合作互學,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他為什么學得這樣好》一課時,筆者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可是許多學生都不愿意主動介紹。于是,筆者就主動介紹自己小時候的學習情況:“老師剛開始上學時成績也不好,是個調皮貪玩的學生,上課也總是想著怎么玩,但是后來,老師雖然下課和同學瘋玩,可是上課聽講專心,成績就慢慢變好了。”我不怕學生笑話,拋磚引玉地講述自己的學習,一下子給學生一種親近感,讓他們覺得老師仿佛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于是漸漸打開話匣子,踴躍交流學習心得,共享成功的喜悅。平等共享換來師生的和諧融洽,形成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愛學樂學。
新課程賦予教學以新的含義:教應基于學,教為學服務。由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而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喚醒和鼓舞學生主動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的路徑。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涌現出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先學后教”“有效預學”“先試后教”等,這些教學模式均以學為主,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但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價值。雖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但不能將教師的“主導”地位丟失,任何事情不能走極端主義,要辯證對待教與學的關系,合理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才會更有效。筆者在品德教學中構架了一條新型教學路徑,做到教學并重、學導交融。學導交融的教學路徑是:先獨立預學,再以導促學,在交流分享中完善提升。例如,在教學《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先圍繞預學單展開獨立自學。在學生充分預學后,筆者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在地圖中找出家鄉(xiāng)的位置,介紹家鄉(xiāng)的特色,引領學生在找家鄉(xiāng)、說家鄉(xiāng)的過程中感受到家鄉(xiāng)是祖國的一部分,體會到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
情感是品德課堂的紐帶,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是靠傳授所能形成的,而需要在活動中孕育,在親身體驗和感悟中滋長蔓延出來。以往那種紙上談兵式的空洞說教已經過時,而今的品德教學離不開體驗活動,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經歷中獲得道德認識,激揚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斷,養(yǎng)成良好品行。
人生就像一個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演繹的舞臺,讓他們在舞臺中綻放精彩。筆者在品德教學中為學生構筑豐富的活動舞臺,讓他們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中盡情體驗感悟,實現道德品質的提升。小品表演、課堂辯論、角色置換、實踐操作等是品德課堂中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小品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人物情感,讓學生在歡笑中感悟人生真諦,讓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尊重、寬容;課堂辯論給學生提供了思維交鋒的舞臺,讓他們在唇槍舌劍中交流情感,碰撞思維,交融思想;角色置換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懂得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感受,在換位體驗中促進自己思想覺悟的提升;實踐操作更是給學生提供了體驗感悟的廣闊天地,他們在親自實踐中探究合作的技巧,體驗合作的快樂,在親手操作中變廢為寶,體驗環(huán)保的樂趣,感悟環(huán)保的價值。例如《我們的合作》一課旨在讓學生學會合作、體驗合作的快樂。為了有效實現該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中安排了幾組合作小游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實踐鍛煉的機會。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學會合作的方法,體驗成功合作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相互合作的思想意識。
德國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币岣咂返陆虒W的實效,需要教師巧妙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勵學生參與探究,催發(fā)學生踴躍思考,熱情互動交流。教學評價是一種激勵的手段,睿智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激勵學生上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功效,在評價中推升教學質效。
教師想用評價點化學生思想,升華學生的情感,必須發(fā)揮教學智慧,做到科學高效的評價。筆者品德課堂教學中,減少空泛低效評價,構締多元藝術的評價方式。例如,在教學《媒體連著你和我》一課中,筆者在組織學生交流看電視的利與弊時,多數學生沒能充分認識看電視的弊端,都說看電視的好處。當學生甲說到“看電視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近視眼”時,筆者及時予以評價說:“你很坦誠,勇敢地說出看電視的害處,老師為你點贊!”贊賞性評價給回答者滿足感與自信心,給其他學生以示范引領,激勵他們辯證地對待看電視問題。
讓我們立足品德與社會課堂,構建平等共享的師生關系,構架學導兼容的教學路徑,構筑體驗感悟的活動平臺,構締科學多元的評價方式,在高效教學中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
[1]葉飛,檀傳寶.改革開放30年德育理論發(fā)展脈絡探析[J].教育研究,2009(01).
施海燕,1982生,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與研究,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