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淑娟
(江西省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上饒334000)
歷史教學主干課程建設研究
婁淑娟
(江西省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上饒334000)
歷史專業(yè)的主干課程的建設應該以大綱為前提,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它的主干課程除了要保留歷史專業(yè)的共性,還應突出師范專業(yè)的個性,且要體現(xiàn)地方特色。
高等師范院校;歷史教學;課程建設
針對專業(yè)和課程設置過多、過細、過窄的問題,國家教育部相應地壓縮了專業(yè)的數(shù)量,調整了學科目錄。在這之后,高校主干課程建設工作也相繼展開。
對于學生而言,最有學習必要和最有價值的,最能體現(xiàn)專業(yè)水平和特色,能夠實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課程才是主干課程。通俗來說,對于某一專業(yè)是有之必然無之不必然的課程即主干課程。首先要明確不同類型的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不同的,這也決定了其主干課程的不同。如綜合院校歷史專業(yè)是為了培養(yǎng)史學研究者、史學工作者,以及其他社會工作者,培養(yǎng)目標相對寬泛,而高等師范類院校歷史專業(yè)是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歷史教育師資,培養(yǎng)目標具有針對性。
第一,其結構的主體部分是復原和研究客觀歷史。而根據(jù)復原和研究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把課程分為斷代史、通史、國別史、地方史和專門史等,其中最重要也最主要的是“兩通”,即世界通史和中國通史。第二,其結構的基礎部分是對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對于歷史專業(yè)的本科生而言,比較重要的是對文字資料整理和研究的課程。第三,其結構的理論部分是對史學史的研究,也可以細化為對本體論、史學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等方面的研究。課程的設置要遵循有關的劃分原則,并根據(jù)學院專業(yè)的自身情況靈活地進行調整。這是進行主干課程設計的基礎工作也是核心工作之一。
雖然說高等師范院校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建設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問題,但更為主要的是實踐問題。換句話說,在對師范院校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是什么和為什么有了明確認識之后,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切實地落實好這些認識才是重中之重。需要明確的是,師范院校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建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即以學生是否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為基準。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最重要的是制定作為教學和教育工作方案和基本依據(jù)的教學大綱。同時,教材作為教師“教”和學生“學”二者之間的知識載體,教師主導著這一系列教學和教育工作。所以,高等師范院校歷史專業(yè)應該以大綱為前提,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進行主干課程的建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一個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通過教學實踐對已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優(yōu)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審視目前的課程設置并對現(xiàn)有的課程設置進行革新。
對于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建設問題,學生、教師和校系領導要在各方面形成統(tǒng)一的、充分的認識: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建設既關乎具體課程的建設,也關系到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整個歷史專業(yè)的學科建設。所以,各方面要重視起來。對于學生來說,要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自覺學習,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于教師而言,要精心備課,用心上課,耐心輔導,細心檢查等;對于校系領導來說,則責任更大,除了要保障財力、物力、人力,還要將建設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納入日常的議事日程中進行討論研究和落實檢查。認識的統(tǒng)一是進行課程設置的基礎,而其中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要做到學生與學生之間認識的統(tǒng)一,更重要的是做到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認識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習時也會更加輕松。更重要的是學生和教師可以共同參與歷史課程設置與改革,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將現(xiàn)有的問題加以改正,通過更加科學的方式提升課堂改革的效率。
主干課程建設的核心和主導是教師,所以一方面要穩(wěn)定好通過選拔的主干課程任課教師,另一方面要注意培養(yǎng)后備的師資力量。通過充分調研和反復討論制定出來的教學大綱是完成和落實教學任務的綱要、方案和教學工作的依據(jù),所以不能隨意更改,確定下來后要在至少四年或一個教學周期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另外,需要強調的是,課程涉及的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以及學科前沿最新的研究情況才是教學大綱的制定依據(jù),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因為先有大綱后才定教材,這是工作的程序,不能本末倒置。教材作為“教”與“學”的基礎材料和讀本,教材的選擇應該是體例好、材料新、內容全的教材。教材的材料和觀點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可用補充教材和參考教材對更新的觀點和材料加以更正和補充,但作為基礎讀本的材料不宜經(jīng)常變動。
通常來說,《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復原和解釋了中國和世界的客觀歷史過程。“兩通”包含了上下五千年整個人類的歷史,課時安排最多,但課時的限制使得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講授,而是簡練地講授歷史過程的復原。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大多會給學生勾勒出歷史脈絡,這一脈絡是進行歷史知識體系教學的基礎,教師往往會在其后的教學中對歷史事件及知識進行詳細的評說與詮釋,這種教學方式會限制學生自主的學習與學生自身歷史思維體系的形成。在進行《史學概論》授課時應當以講授史學理論和方法為主。史學理論的講授應該更多的是注重啟發(fā)、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以及對史學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地灌輸理論,所以要提倡討論式和研究式的教學?!吨袊鴼v史要籍介簡及選讀》《英文歷史要籍介簡及選讀》應該以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為主,因為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古漢語或英語解讀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中外歷史名著的理解和領悟?!稓v史學科教育學》的教學則有所不同,其要求從實際出發(fā),對現(xiàn)有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從理論體系教學出發(fā)將實踐教學突出這一課程的特點。同時可以針對地方的特色將區(qū)域歷史文化整合到學科教學中。這種學科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歷史思維,并應用這一思維進行歷史文化研究。
多媒體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具有生動、直觀、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能很好地輔助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技術手段。但是,不是所有課程或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不能棄教學內容于不顧而盲目地追求新穎的教學形式,形式的主要目的也是為內容服務。
最后特別強調的是,人是主干課程建設中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教師。選拔和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的教師至關重要,他們是主干課程的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必備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業(yè)務素質等方面。師德是教師思想素質的核心,對正確認知自己的“角色”是心理素質的關鍵,業(yè)務素質則是指教師的學識和能力。主干課程的建設離不開一支師德高尚、心理健康和業(yè)務過硬的師資隊伍。因此,要想建設好主干課程,首先要建設好一支師資隊伍。
通過建設各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鞏固專業(yè)基礎。但是對于各個專業(yè)主干課程的組成以及建設等具體問題還沒有一致的對策,至少歷史專業(yè)是這樣。因此,對于課程的建設應當引起足夠的認識,提升歷史課程的質量。
[1]張文生.高等師范院校歷史專業(yè)主干課程建設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9).
[2]李西亞,鞏漢濤.新時期高等師范院校歷史教學論課程改革芻議[J].世紀橋,2014(03).
婁淑娟,1981生,女,江西上饒人,歷史專業(yè),碩士學位,教師,講師,現(xiàn)任職于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