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濤++梁傳杰++張巍
摘要:
在當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形勢下,研究生綜合素質現(xiàn)狀備受社會關注?;谒枷氲赖滤刭|、專業(yè)素質、身心健康素質、能力素質、人文素質等五個維度對某理工科大學在校研究生綜合素質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研究生教育中仍然存在思想道德教育相對弱化,效果不明顯;學習科研動機不純,存在功利化傾向;身心健康教育薄弱,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意識不強,忽略綜合能力鍛煉;重學術科研能力培養(yǎng),輕人文素質提升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綜合素質;現(xiàn)狀;問題;對策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5.024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5-0107-06
我國研究生教育已從規(guī)模擴張進入質量提升的戰(zhàn)略轉型期,提升質量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核心任務。2013年,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該文件中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要更加突出人才培養(yǎng)質量,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要堅持在學培養(yǎng)質量與職業(yè)發(fā)展質量并重。[1]在新的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將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作為根本目標,而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將直接體現(xiàn)在研究生的綜合素質上,因此,如何對當前在校研究生綜合素質整體水平和研究生培養(yǎng)效果有清晰的認識,厘清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成功經(jīng)驗和內在缺陷,用以指導研究生教育改革實踐,成為當前研究生教育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此,筆者在某理工科大學開展了研究生綜合素質問卷調查活動,力求顯示當前研究生綜合素質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建議,以期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研究設計
對于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定義,目前學界研究較少,尚無明確定論。其中,1981年版《辭?!穼ⅰ八刭|”一詞定義為: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以及人們在實踐中增長的修養(yǎng)。具體到綜合素質定義上,黃殿臣認為大學生的素質歸結起來不外乎是思想、政治、道德、文化、身體、藝術、自理等素質,以及這些素質的內化、融合、升華。[2]諸峰等提出大學生綜合素質內涵包括德育素質、智育素質、身心素質和發(fā)展性素質;[3]而部分學者則依據(jù)國家出臺的相關規(guī)定和意見,將綜合素質簡單定義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谝陨嫌^念,筆者將研究生綜合素質定義為:通過個體認知和實踐活動、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而獲得的內在的、穩(wěn)定的個人品質,具體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素質、身心健康素質、能力素質、人文素質。
因此,在研究設計上分別從基本情況、思想道德教育、學習科研、身心健康、社會實踐、綜合情況等六個方面設計了《研究生綜合素質現(xiàn)狀調查問卷》。問卷設計后,先后征求了15名從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專家的意見,并根據(jù)專家的意見反復對問卷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終通過研究生輔導員和研究生會干部進行發(fā)放。問卷回收后,項目組對每一份問卷都進行了檢查、核對和錄入,并將全部數(shù)據(jù)運用SPA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經(jīng)統(tǒng)計檢驗,信度和效度均較高。
二、調查樣本和對象
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問卷的發(fā)放對象是某理工科大學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專業(yè)涵蓋人文社科類、理工農(nóng)醫(yī)類、體育、藝術類,共發(fā)放問卷1300份,回收問卷1209份,問卷回收率93.0%;有效問卷1196份,問卷有效率98.9%。
在調查對象學科分布上,理工農(nóng)醫(yī)類研究生885人,占總人數(shù)的74%;人文社科類265人,占總人數(shù)的22%;體育、藝術類則僅有50人,只占總人數(shù)的4%,符合理工科大學研究生學科分布狀況。在調查對象性別分布上,男生723人,占60.4%;女生470人,占39.6%,男女生比例約為6:4,符合理工類大學男女生分布比例。在調查對象培養(yǎng)層次分布上,碩士生1018人,占84.2%;博士生175人,占15.8%,基本上符合該校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生招生規(guī)模比例。在調查對象政治面貌分布上,共產(chǎn)黨員618人,占51.8%;共青團員534人,占44.8%;民主黨派成員5人,占0.4%;群眾34人,占2.8%,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員占比超過95%,符合該校研究生政治面貌基本情況。
三、調查結果
1.思想道德教育情況
(1)在最常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面有37%(N=423)受訪者選擇了思想政治課程,有23%(N=262)受訪者選擇了專題報告,有9%(N=101)受訪者選擇了主題班會,有26%(N=288)受訪者選擇了社會實踐,有5%(N=57)受訪者選擇了其他。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課程仍是研究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最主要陣地。
(2)在思想道德教育類課程滿意度上有14.7%(N=176)受訪者認為不滿意,有65.5%(N=782)受訪者認為一般,有19.8%(N=235)受訪者認為滿意。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研究生認為當前思想道德類課程開展效果一般。
(3)對于思想道德得分在研究生獎學金評定中的占比情況有15.2%(N=181)受訪者認為過低,有73.5%(N=873)受訪者認為正好,有11.3%(N=135)受訪者認為過高。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生認為思想道德得分占比剛好,對于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在各項教育內容中所處的地位比較認可。
(4)在研究生思想道德觀念上從表1可以看出,研究生對于個人誠信、志愿服務、勞動和風險以及國家和民族利益有非常高的認可度,說明當前研究生群體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和愛國認識。但是針對“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這一問題,有47.3%的受訪者表示同意或者難以判斷,由此可見,近一半研究生仍然將金錢視為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
2.學習科研情況
(1)對于現(xiàn)在研究的學術課題有18.4%(N=220)受訪者表示非常有興趣,有50.1%(N=598)受訪者表示比較有興趣,有21.5%(N=257)受訪者表示有點興趣,有10%(N=116)受訪者表示沒什么興趣??偟膩碚f,大部分研究生對于正在開展的研究課題具有興趣,樂于參與學術科研。
(2)對于課程成績在研究生獎學金評定中的占比有12.6%(N=151)受訪者認為過低,有57.6%(N=690)受訪者認為正好,有29.8%(N=357)受訪者表示過高??梢钥闯鲅芯可傮w上認為課程成績占比合理,但仍有近三成認為課程成績占比過高。
(3)對于學術表現(xiàn)在研究生獎學金評定中的占比有12%(N=145)受訪者表示過低,有74%(N=873)受訪者表示正好,有14 %(N=168)受訪者表示過高??梢姶蟛糠盅芯可J可當前學術科研在獎學金評定中的占比。
(4)對于參與課程學習的目的有21.3%(N=257)受訪者選擇參評獎學金,有58.1%(N=702)受訪者選擇奠定科研基礎,而只有8.6%(N=104)受訪者以興趣愛好為目的。以遵守紀律為目的的課程學習則有8.7%(N=105)??梢娧芯可鷧⑴c課程學習最主要的原因是為學術科研奠定理論基礎,同時參評獎學金也是課程學習的重要目標。
(5)對于參與學術科研的目的有18.2%(N=220)受訪者選擇參評獎學金,以興趣愛好為目的占13.9%(N=167),有42.6%(N=515)受訪者以發(fā)表論文為目的,有25.3%(N=278)受訪者以導師要求為目的。
(6)對于身邊抄襲,偽造等學術不端的現(xiàn)象有26.7%(N=319)受訪者表示沒有,55.99%(N=668)受訪者表示很少,12.15%(N=145)受訪者表示普遍,有2.4%(N=29)受訪者表示泛濫。可以看出,僅有不到三成的研究生認為身邊不存在學術抄襲和造假現(xiàn)象,可見學術不端現(xiàn)象仍然存在。
(7)在對研究生導師的滿意度上通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生對于導師各項指標表示很滿意或者比較滿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水平方面,僅有五成的研究生表示滿意,說明仍有部分導師不夠重視研究生教學工作。
(8)對于和導師的關系有28%(N=338)受訪者表示為普通師生,有33%(N=399)受訪者認為是良師益友,有2%(N=23)受訪者認為是家長子女關系,有37%(N=442)受訪者覺得是老板員工關系。可以看出,僅有35%的研究生對于導師有較強的親近感,近四成的研究生則把導師看做“老板”。
3.身心健康情況
(1)對于最苦惱的問題本文采取打分法,由結果可以看出最讓在校研究生苦惱的問題依次是學位論文壓力大、就業(yè)壓力大、經(jīng)濟困難??梢娋蜆I(yè)和畢業(yè)是研究生最關注,也是最擔心的問題,如圖1所示。
(2)對于一年中學習、工作、生活、心理問題交流的次數(shù)從表3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導師仍然是研究生可以依賴的主體,而作為研究生日常管理的輔導員則在身心健康教育上幾乎未發(fā)揮作用,超過一半的研究生從未和輔導員有過交流。不過,無論是輔導員還是導師,開展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頻率還屬于較低水平,大于5次的情況極少。有八成研究生僅接受過3次以下的相關教育,說明學院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3)對于自己心理健康狀況有44.9%(N=536)受訪者認為非常健康,樂觀向上;有31.01%(N=370)受訪者認為一般,有時消極;有19.87%(N=237)受訪者認為正常,尚能應付;有4.22%(N=31)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心情非常糟糕,心情煩悶??傮w看來,研究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好,部分人心理壓力較大,偶有消極、煩悶。
(4)對于身體狀況有27.9%(N=333)受訪者認為非常健康,有43.4%(N=518)受訪者認為很正常,有23.8%(N=284)受訪者認為有時很累,有4.9%(N=40)受訪者認為非常虛弱??傮w看來,研究生群體身體健康狀況較正常,但部分研究生會因為學習和工作節(jié)奏較快感覺疲勞。
4.社會實踐情況
(1)對于研究生參與社團、社會實踐和比賽有11.9%(N=143)受訪者非常支持,有27.3%(N=327)受訪者很認可,有56.9%(N=658)受訪者表示隨便,有3.9%(N=47)受訪者表示非常反對。可以看出有高達六成的研究生表示不愿意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這表明多數(shù)人認為參與這類活動對于研究生生涯沒有實際意義。
(2)對于參與社會實踐的目的有49.3%(N=590)受訪者認為是參評獎學金,有20.7%(N=248)受訪者認為是鍛煉個人能力,有13.2%(N=158)受訪者認為個人興趣是參與實踐的根本目的,有4.7%(N=56)受訪者認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提高,有9.0%(N=109)受訪者參與的目的是為了增強人脈,有2.3%(N=27)受訪者參加的目的只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有0.8%(N=10)受訪者是其他原因參加實踐活動??梢钥闯?,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參評獎學金,其次才為鍛煉個人能力。
5.綜合情況
(1)對于研究生眼中各項教育內容重要度上本文采取打分法進行排序,調查結果表明研究生心目中教育內容重要度從左至右依次排序為:學術科研、課程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人生觀、身體素質鍛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實踐、政治教育、人文藝術,如圖2所示。
(2)研究生花費精力最多的三個活動上本文采取打分法進行排序,結果表明研究生將大部分精力花在課程學習、人際交往、學術科研三個活動上,如圖3所示。
(3)對研究生花費精力偏重性原因的調查表明有30%(N=360)受訪者表示是參評獎學金需要,有11.6%(N=139)受訪者表示是規(guī)章制度要求,有18.5%(N=221)受訪者表示是導師要求,有7.9%(N=95)受訪者表示是因為興趣愛好,有32%(N=381)受訪者表示是因為就業(yè)需求。從調查結果來看,就業(yè)需求和參評獎學金需要是決定研究生將精力放在哪幾項活動的最重要因素。
四、問題及對策建議
1.主要問題
(1)思想道德教育相對弱化,效果不明顯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當前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兩類問題:一是教育形式單一,以思想政治課程和專題報告為主,難以激發(fā)研究生學習興趣;二是教育效果不明顯,研究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投入精力較少。
(2)學習科研動機不純,存在功利化傾向調查結果表明,研究生更愿意將精力和時間用在學術科研和課程學習主要是為了參評獎學金的需要。同時還有近四成的研究生則把導師看做“老板”,師生關系變成了“雇傭關系”。這些情況無不反映研究生教育功利化現(xiàn)象非常嚴重,研究生參與學術科研活動越來越向“錢”看,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與研究生普遍對自己經(jīng)濟狀況不滿有關,同時還應看到有47.3%的研究生存在“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這樣的金錢觀。
(3)身心健康教育薄弱,重視程度不夠當前研究生普遍在課程學習、學術科研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上承擔著巨大壓力,心理健康調查表明雖然研究生總體上認為自身心理較為健康,但無不承認擔負著巨大壓力,偶有消極、煩悶情緒。而在身體健康調查上,可以看出在研究生身體健康狀況總體正常的背后,有超過七成研究生坦陳學習和工作節(jié)奏較快,感覺身體疲勞,甚至虛弱。調查結果已經(jīng)說明研究生身心健康狀況令人堪憂,不僅研究生自身不重視身體鍛煉和心理健康,高校更是鮮有干預措施。作為研究生的管理者,輔導員、導師一年之中也很少開展身心健康教育。
(4)實踐意識不強,忽略綜合能力鍛煉調查反映有高達六成的研究生表示不愿意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這表明多數(shù)人認為參與這類活動對于研究生生涯沒有實際意義。對于為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也有近一半研究生表示是為了加分,進而參評獎學金,忽略了對于人能力的鍛煉。
(5)重學術科研能力培養(yǎng),輕人文素質提升調查反映研究生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內容依次是學術科研、課程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而日?;ㄙM最多精力的活動分別是課程學習、人際交往、學術科研,表明學術科研和課程學習是目前研究生階段兩項最重要的任務,不僅研究生自身非常重視,高校在教育內容設置、獎學金評定標準制定以及日常教育中無不體現(xiàn)著這一思想,這也間接引導研究生將更多精力花費在這兩項活動中,而在人生觀、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文藝體育、人文選修課等其他方面花費的精力較少。
2.對策建議
(1)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有效拓展教育形式和載體針對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相對弱化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貫徹落實中宣部、教育部《關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調整的意見》文件精神,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調整,強化課程的導向性,體現(xiàn)課程的層次性,增強課程的時效性,著力構建符合研究生學科實際、貼近當代研究生思想實際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二是高度重視多媒體及網(wǎng)絡技術在研究生道德教育理論課程教學中的運用,以校園網(wǎng)絡平臺為支撐,開設網(wǎng)絡課堂,形成“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教學活動并行的格局,讓研究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方面有更多的選擇,著力改進教學效果。[4]三是圍繞與研究生密切相關的內容和話題,創(chuàng)傳播內涵豐富、形式時尚的網(wǎng)文、動漫、圖片、微訪談、微視頻等融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網(wǎng)絡文化產(chǎn)品,通過線上點贊、微評論等形式,引導廣大研究生參與對一些問題的互動思考,實現(xiàn)啟發(fā)式教育的目的。
(2)加強理想信念與學術道德教育,改革研究生獎助體系針對研究生“學習科研動機不純,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學風建設、特色活動、環(huán)境氛圍為載體,貼近學生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手段,切實幫助研究生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二是加強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教育,強化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的思想品行、道德倫理、學術誠信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從研究生入學開始抓起,重視各個環(huán)節(jié)對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的教育和培養(yǎng),引導研究生嚴謹治學,甘于清貧,恪守學術道德規(guī)范,營造良好的學術風氣。三是要以激勵拔尖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導向,建立健全長效、多元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通過提高學校資助的金額及標準,擴大獎助體系的覆蓋面來滿足研究生日常基本開銷,解決研究生后顧之憂,使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素質的綜合發(fā)展上。
(3)完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扎實開展普及化的教育活動針對研究生“身心健康教育薄弱,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教育活動、指導咨詢與危機干預相結合的“四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積極推進以黨支部、實驗室、課題組、班級、宿舍為基礎,主動預防、全程跟進的心理危機與干預體系建設。充分依托學校和社會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在研究生復試、入學兩個環(huán)節(jié)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心理問題的研究生。二是舉辦常態(tài)化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知識講座和培訓、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心理健康微博大賽等,激勵廣大研究生展現(xiàn)內心深處的幸福感和正能量,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群體中的全覆蓋。[5]三是倡導研究生走下網(wǎng)絡、走出實驗室、走向操場,關注自身健康,激發(fā)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養(yǎng)成良好健身習慣。
(4)著力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活動,努力搭建實踐平臺針對研究生“實踐意識不強”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貫徹落實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鼓勵研究生將創(chuàng)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開展與專業(yè)研究相銜接、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與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二是進一步開展“助教、助管、助研”活動,鼓勵研究生通過“三助”等形式參與社會實踐[6]。三是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引導并鼓勵研究生利用實踐基地的平臺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能力的提升。
(5)樹立科學全面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積極舉辦各類校園文化活動針對研究生存在“重學術科研能力培養(yǎng),輕人文素質發(fā)展”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轉變研究生教育質量觀,需要轉變現(xiàn)有的以論文和考試成績?yōu)橹鞯馁|量觀,建立多維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構建一套完善的具有教育導向作用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二是著力推進面向全校研究生的人文教育講座,充分發(fā)揮人文講座在文化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積極推動作用,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三是以重要節(jié)慶日、重大事件為契機,將校園文化活動與研究生思想教育相結合,與研究生成長、成才過程中所密切相關的問題相結合,以愛國主義教育和時代精神教育為內容,開展籃球賽、合唱比賽、詩歌散文大賽、經(jīng)典誦讀大賽等主題鮮明、時代氣息濃厚、富于教育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EB/OL].[2013-03-29].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22_zcwj/201307/154118.html.
[2]黃殿臣.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5):37-39.
[3]諸峰,陳凌,李忠祥.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與測評[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6):32-34.
[4]范濤,梁傳杰,李志強. 論新媒體視闕下五維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構建[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50-55.
[5]范濤,梁傳杰,李輝鵬.論新時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88-293.
[6]劉莉,秦玉婷.新形勢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路徑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97-99.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