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為了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需要采用合適的課堂導入方法展開教學,這樣可以保證課堂的順利展開。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只有充分的帶動起學生的情緒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活動開展的基礎,是帶動學生情緒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據課堂導入的內容,提出了幾種課堂導入的方法,并依據這些方法探討了課堂導入的功能及作用。
【關鍵詞】課堂導入;方法;策略;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課堂導入主要是為了將教學內容導入課堂中,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其作為課堂活動的開始,是影響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根據初中歷史課堂的需要,如何進行課堂導入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過對課堂導入的設計,實現(xiàn)其應有的功能,促使課堂可以高效的展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課堂導入的要求
在現(xiàn)今新課改的要求與課堂導入構建理論的內容中,歷史課堂導入主要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活力,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對產生的問題積極的進行思考及探索,課堂導入的具體要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趣味性。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看,初中生正處于心理發(fā)育的階段,心理并不成熟,因此在學習中,興趣的影響非常大。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朋友,這種情緒對學習產生的是一種積極的影響,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
2、針對性。課堂的導入不是為了導入而導入,而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講授新課作好鋪墊。所以課堂的導入要具有針對性,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
3、新穎性。新鮮事物帶來的新鮮感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興趣,尤其是在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新鮮事物的應用可以促使學生對其產生好奇心。因此在進行課堂導入時,要應用新穎的內容及材料進行應用,越是大家關心的事,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參與的興趣就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
二、導入的策略
根據課堂導入的內容及初中歷史課堂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
1、復習法導入。這種導入法主要是通過復習舊課引人到新課,也就是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采用過渡式導語或問題對學生的知識搭橋鋪路,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2、表演法導入。這種導入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fā),根據教材內容,分角色進行表演,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由此導入新課。
3、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音響、影視導入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某種環(huán)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講授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xiàn)“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fā)他們的學習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5、用時事,聯(lián)系史實進行導入。在教學中,根據新聞時事,聯(lián)系具體的史實來導入新課,既可以使學生看到歷史無處不在,又能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同時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興趣。時事的來源在于平時的留心與積累。運用時事導入新課,還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情感的作用。
三、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的功能
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活動的開端,其效果直接影響之后課程的進行,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安定學習情緒。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后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機敏的教師善于運用導入語,以自身的風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內容、精彩的語言三言兩語控制全場,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思維盡快回歸到課堂腦力思考的起跑線上,從而發(fā)揮開場白威懾全局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學生注意。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fā)”,句句入耳,點點入地。教者輕松愉快,聽者心傾神往。
3、激發(fā)學習興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本实膶霑箤W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新課的興趣。
4、溝通師生情感。良好的導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電鍵。一上課教師登臺亮相后,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如果一下子博得學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學生心靈的通行證,為教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情緒反饋打開了通路,鋪平了道路,使教師的講課建筑在學生對你的期待、信賴、尊重、理解的基礎上。樸實親切的導語會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師生的情感會在導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華。
促使學生產生高昂的情緒與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是課堂導入的主要目的,根據歷史教學的發(fā)展,其課堂導入方法也呈多樣性,各類課堂導入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同,但是其目的一致,都是為了使課堂活動有效開展。因此在進行課堂導入設計時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基礎,使課堂導入可以發(fā)揮出應有的安撫學生、吸引學生、激發(fā)興趣、加強師生溝通等功能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黃真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的重要性及導入方法反思[J].都市家教月刊,2016(4).
[2] 李澤清.淺議歷史課堂導入的幾種方式[J].甘肅教育,2015(24):113-113.
[3] 趙振清.充分發(fā)揮課堂導入的激勵功能[J].學生之友:下,2012(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