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河海
摘要:加強道德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加強“做人”教育的過程,換言之,道德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做人教育。
關鍵詞:做人;道德教育;德育;智育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向來以重德著稱于世,在人類文化發(fā)展史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像中華民族這樣具有如此豐厚而堅固的道德文化遺產,延綿數(shù)千年,經久不衰。要看到,兩千多年歷史的道德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其中許多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和總結出來的為人之道、做人之本的東西,體現(xiàn)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代表了人類道德的共性。還有一些是人們在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行為準則,這些傳統(tǒng)美德具有永恒性和歷史的可續(xù)性,至今仍是我們應大力提倡和弘揚的。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在現(xiàn)實社會中,由于種種原因,人們的道德觀念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發(fā)生變化,由于對金錢和物欲的追求,使很多人遠離了道德的約束。學校多年來只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和應試而忽視了道德品質、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在教育方式上:課堂上的“滿堂灌”代替了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社會“兩張皮”,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脫節(jié),致使學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煙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有些甚至可以說做人有問題,這使我們教育工作者十分痛心,我們必須加強道德教育:說的更具體一點就是加強“做人”教育。
“做人”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在長期封建社會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毛澤東語)。在這個以人文科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寶庫中,蘊藏最多的是關于如何立身處世、處理政務、治學為人等方面的知識。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佳文,都是圍繞—個“如何做人”的主題。
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做人”教育:
從大的方面講:實施“著眼整體發(fā)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三體”教育在德育的總體設計上,堅持以“做人”的教育為基礎,以立志成才教育為主線,在教育內容上著重解決:政治方向、學習動力和學風、品德行為和勞動觀念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民族正氣、個人志氣,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歷史上來看,岳母刺字“忠報國”從小使岳飛懂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就是堅決做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才,從而成就了一個民族英雄的國家棟梁。反過來說,一個人再有才,不知道怎樣做人,有可能被世人唾棄,岳飛同一個時代的秦燴,賣國求榮,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于風波亭,把江山拱手讓于金人,成為千古罪人。所以我們的教育方針就是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做人”教育,爭取培養(yǎng)出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
學生來到學校就是要學知識,長本領。從校長到普通教職員工,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思想建設的主旋律,人人抓德育,事事講育人。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當然,領導者和教育者言行一致的品德,對于各種教育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思想修養(yǎng),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給學生做出表率,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立志成才教育實質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標、成才道路和條件等為內容的人生價值觀教育。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促進學生接受教育、自我發(fā)展的動力。因為,我們培養(yǎng)學生,就是要使之成材,用自己所學為社會作貢獻,無論在各行各業(yè),國家都需要建設者,人民需要建設者,需要他們來創(chuàng)造財富,需要他們來保國安幫,如果說,“做人”的教育主要體現(xiàn)了學生整體的需要和要求,那么立志成才教育則能更多地體現(xiàn)個體的差異和不同層次發(fā)展的需要。這二者并不矛盾。學生有了遠大的理想,有了為國家、為民族學習奮斗的動力,成才的可能性會更大、更強。
在實施“做人”的教育中,要堅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德育同智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學科教學中除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良好習慣的教育。重視學生的活動和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是鍛煉才干、體驗行為準則、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優(yōu)化學校育人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建設要堅持教育性和知識性原則,做到天藍、地綠,人美、境和。要重視個別教育。個別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尤其是對那些發(fā)展特別優(yōu)秀或存在嚴重不足和缺陷的學生,更具有重要
意義。把評價、表彰作為一個教育過程,建立規(guī)范化評價表彰制度。每一個階段的評價,應幫助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對照班集體建設目標和學生素質培養(yǎng)目標開展自我評價,從而確定新的起點,真正做到落實德育教育,使學生明白如何做人。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當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教育發(fā)生矛盾時,學校的教育作用就會受到嚴重干擾,降低以至抵消它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們必須使社會、家庭、學校緊密配合,共同擔當教育下一代的光榮使命,使之健康成長,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而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由上可以看出,學校加強道德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加強“做人”教育的過程,換言之,道德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做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