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楨+蔡佳
摘 要:在我們接觸到心理有一些問題的學生中,通過交流和談心發(fā)現(xiàn)他們都在幼年缺失了父母的陪伴。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不是送到學校就完成了任務(wù),父母陪伴的缺失,對于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本文分析父母陪伴缺失的原因,對于孩子的性格造成怎樣影響,提出如何減少父母陪伴的缺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的建議。
關(guān)鍵詞:父母陪伴;缺失;性格;影響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問題的提出
愛孩子幾乎是每個父母的本能,怎么愛,卻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在我們接觸到有問題的學生中,通過了解和談心,發(fā)現(xiàn)他們很多人是在兒時或一直缺少父母的陪伴,造成他們性格上或多或少的缺陷,而且這種性格上的。如何減少因為父母陪伴缺少的孩子性格缺陷,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二、父母陪伴的釋義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教育問題是一個熱點問題,大家一直在討論和呼吁,
社會和政府也作了不少的工作和努力。父母陪伴的缺失不單單是留守兒童才有的問題,即使父母守在孩子的身邊,也會因為意識不到、教育方法不當及工作忙等原因,使得孩子缺失了父母的陪伴,造成內(nèi)心的孤獨和安全感的缺失,進而影響到性格上的缺陷。城市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視,胎教、親子課堂、擇校、報輔導班、送出國外等形式,看似對孩子傾注了大量的愛,但愛的多少,愛的方式的對錯,都不等于對孩子的陪伴。現(xiàn)在流行的撫觸,不單單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刺激孩子神經(jīng)促進智力發(fā)育,在與孩子皮膚接觸的過程中也給予了安全感。父母的陪伴指的是,父母對于孩子呵護、溝通、陪玩、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讓孩子感覺到有安全感、歸屬感,感覺到父母是愛自己的。
三、父母陪伴缺失的原因:
(一)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目前最常見的現(xiàn)象,原因主要是父母出外打工,經(jīng)濟條件、入學條件、居住條件的限制都使得孩子無法跟隨父母,造成父母陪伴的缺失。
(二)父母本身的原因
外地務(wù)工人員即使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意識不到孩子的教育是要花費心思的,教育孩子也需要藝術(shù)的,疏于孩子的教育,一天到晚和孩子沒有語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也使得孩子的成長缺少陪伴。有的父母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認為棒下出孝子,對于孩子的管教非常嚴厲,孩子在父母那里感覺不到溫暖,感覺不到愛。所以說,父母的陪伴不是身體的陪伴,還是精神上的陪伴。
(三)父母工作忙
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者工作性質(zhì)的原因經(jīng)常出差在外,和孩子共同相處的時間本來就少,回到家里因為工作累,感覺自己需要休息和調(diào)養(yǎng),對于孩子的陪伴很少。在電子時代,父母回到家里不是扣手機,就是打電腦,看電視,即使陪在孩子身邊,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有的父母也是自己扣手機,這也使得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達到互通,也是父母陪伴缺失的一種隱性表現(xiàn)。由于男女性格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即使是父母的一方工作忙,缺失對孩子的陪伴,也會是孩子的性格出現(xiàn)一定的缺陷。
(四)寄養(yǎng)或抱養(yǎng)
由于種種原因,比如父母外出工作或者學習,或者沒有精力照看孩子,還有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偷生的孩子,父母無奈地把孩子寄養(yǎng)在親戚處,留守兒童也是寄養(yǎng)的一種形式。孩子是敏感的,在半歲左右就能夠感覺到周圍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因而在寄養(yǎng)的家庭中,不能夠隨意地撒嬌,又得不到父母溫暖的懷抱,有些欲望會不自覺地克制,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進而影響到性格。對于一些抱養(yǎng)的孩子,長大后,一旦知道自己是抱養(yǎng)的,會產(chǎn)生一種歸屬感的缺失,有的人會一直要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五)父母離異
父母離異的孩子,由于不能同時得到父母的陪伴,也使得性格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跟著母親的孩子,性格可能會變得柔弱,跟著父親的孩子,畢竟男人沒有女人心細,孩子得不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也會使得他們變得性格內(nèi)向,孤獨進而性格孤僻。
(六)過早住宿學校
在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年齡,就寄宿在學校,孩子面臨著一些生活中的困難,人際交往中的問題,自己不能很好地處理,父母又不在身邊,老師又顧不過來,孩子在生活中會有無助感,心理上會感到孤獨?,F(xiàn)在寄宿的年齡更小,有的從上幼兒園就開始寄宿。
(七)二胎三胎對大孩的忽視
當二胎三胎出生時,父母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更小的孩子身上,使得大孩感覺到自己被忽視,會感到失落,變得嫉妒心強,性格孤僻。有的家長讓大孩子照顧小的弟弟妹妹,又缺少情感的交流和教育,大孩子會感到這是一種負擔,很反感,進而會影響到將來自己也不喜歡小孩子。
四、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一)膽小、自卑、懦弱、孤獨、孤僻或抑郁
留守兒童、太小的寄宿孩子、與弟妹相隔太小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等原因,使得孩子遇到生活中困難時的無助,遇到心理上的問題得不到疏導,造成膽小怕事、自卑或者懦弱,以及孤獨、孤僻的性格甚至抑郁。
(二)外表強大內(nèi)心脆弱、過于敏感或多愁善感
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過早去適應生活,因此變得能夠察言觀色,為了克服自己內(nèi)心的自卑或孤獨,表面上顯現(xiàn)出很要強,實際上卻是非常地敏感,有的是多愁善感,遇到難解的事情就會很脆弱。
(三)缺乏感恩的心、孝心、同情心和責任心
因為從小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心理上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缺失了愛的呵護,使得自己內(nèi)有感恩心和孝心。因為心理上感覺不到父母愛自己,所以也就缺少對周圍人的愛心、同情心以及責任心。
(四)嫉妒心強
下面有弟妹的孩子,由于父母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花費的精力比較大,所以讓大孩,感覺到父母愛弟妹比自己多,有時候兩個孩子打架,大人又喜歡吵老大,這些都會讓大孩從小記恨弟妹,也就容易產(chǎn)生嫉妒之心。
結(jié)束語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一個人的好壞也會給社會帶來影響。在現(xiàn)在電子信息發(fā)達,生活節(jié)奏快的今天,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婦聯(lián)、團委、社區(qū)、工會、媒體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和形式進行宣傳,開辦親自課堂中得到重視父母陪伴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秀英.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營養(yǎng)[J].少年兒童研究,2009(11),(1-1)
[2]張振鵬. 好父母如何陪伴獨生子女[M].北京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1.
[3]盛慧琳. 幼兒時期父母陪伴教育的內(nèi)涵及其心理健康意義探析[J]. 考試周刊,2014(60),(183-184)
[4]魏艷艷. 家長:請用理智的愛陪伴孩子成長[J]. 河南教育·幼教,2014(9),(30-31)
[5]臧恒信. 父母的陪伴可增強孩子的社交技能[J]. 健康世界,2012(10),(8-8)
作者簡介:
李楨(1966-),河南商丘人,鄭州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理論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