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娟 孫建軍
?
·醫(yī) 技·
局部表面麻醉及復合靜脈全身麻醉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的效果分析
林國娟 孫建軍
目的 觀察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全身靜脈麻醉在纖維支氣管內窺鏡(纖支鏡)檢查術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和局部表面麻醉進行對比。方法 將56例符合ASAI-Ⅱ級擇期行纖支鏡檢查術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復合靜脈全身麻醉組(I組,28例)、局部表面麻醉組(Ⅱ組,28例)。I組給予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行靜脈全身麻醉方法;Ⅱ組按常規(guī)在鼻咽喉氣管行霧化或噴射表面麻醉方法。嚴密監(jiān)測兩組麻醉前(T1)、過聲門至隆突后1分鐘時(T2)、退鏡后1分鐘時(T3)及蘇醒時(T4)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并記錄檢查過程中的體動、憋氣、嗆咳及檢查后頭昏、惡心、檢查中斷等不良反應狀況。結果 I組麻醉后患者在無知覺、無痛苦、無記憶的“舒適狀態(tài)”下完成檢查,出現嗆咳、憋氣及體動等不良反應極少,SPO2、BP、HR、RR變化不明顯,愿意再次檢查率高。Ⅱ組上述不良反應程度均較重,其中2例患者檢查中斷,愿意再次檢查率低,與I組對比有高度顯著差異(P<0.01)。結論 有選擇的采用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全身麻醉下行纖支鏡檢查術,麻醉效果好,對循環(huán)和呼吸影響小,并發(fā)癥少,愿意重檢率高,大大地提高臨床鏡檢效果,是一種安全性良好,副作用比較小的方法,可推廣。
為讓患者在安全、舒適、有效的麻醉方式下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對符合條件的患者行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全身麻醉用于纖支鏡的檢查術,并與常規(guī)局部表面麻醉對比,旨在討論其可行性、安全性及麻醉效果,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中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符合ASAI-Ⅱ級,擇期行纖支鏡檢查術的住院患者5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復合靜脈全身麻醉組(I組,28例)及局部表面麻醉組(Ⅱ組,28例)。年齡在36-65歲,男36例,女22例,體重46-70kg,身高150-176 cm。檢查前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心電圖、胸部CT、動脈血氣分析、感染標志物等檢查,排除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及藥物過敏史。同意并簽定纖支鏡檢查術及麻醉知情同意書,所有檢查均在纖支鏡室進行。兩組一般情況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全部患者檢查前均禁食8小時,禁飲4小時,術前半小時肌內注射阿托品針0.5 mg。入室后取平臥位,肩下可墊薄枕頭,利于氣道開放。常規(guī)建立靜脈通道,予高糖補充能量,如有糖尿病者應用胰島素對抗。均給予鼻導管吸氧,氧流量均為(5-8升/分)。同時準備搶救藥品及氣管插管全套。嚴密監(jiān)測兩組麻醉前(T1)、過聲門至隆突后1分鐘時(T2)、退鏡后1分鐘時(T3)及蘇醒時(T4)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飽和度(SPO2)的動態(tài)變化,并記錄檢查過程中的體動、憋氣、嗆咳及檢查后頭昏、惡心、檢查中斷等不良反應狀況。
由專業(yè)麻醉醫(yī)師給藥:I組:緩慢靜脈注射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 執(zhí)行標準WS1-x-008-2008Z)1ug/kg,再用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 執(zhí)行標準 YBH 04052013)2mg/kg緩慢注射,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纖支鏡檢查術。術中如果患者體動明顯或血壓升高超過基礎值20%,酌情追加丙泊酚0.5-1mg/kg;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0%時,停止操作,托下頜,并加壓給氧至血氣飽和度升至95%再接著操作。Ⅱ組:檢查前給予2%利多卡因3-5mL氧氣射流霧化約20分鐘,纖支鏡行進至咽喉部、氣管及左右主支氣管時常規(guī)用2%利多卡因10-15mL噴霧局部表面麻醉,術中依據情況氣管內注入不等量2%利多卡因。
三、監(jiān)測指標
分別監(jiān)測麻醉前(T1)、過聲門到達隆突后1 min時(T2)、退鏡后1 min時(T3)及蘇醒時(T4)的SBP、DBP、HR、RR及SpO2。同時記錄術中的體動、憋氣、嗆咳;檢查后頭昏、惡心、檢查中斷等不良反應狀況以及調查愿意重檢率。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 SPSS15.0 軟件包統(tǒng)計處理,均以P<0.05 或P<0.01 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纖支鏡檢查術中不同時期兩組的SBP、DBP、HR、RR、SpO2對比 纖維支氣管鏡過聲門時,I組的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與術前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Ⅱ組的血壓升高明顯,心率及呼吸加快,SpO2下降,甚至有2例患者中斷檢查,與術前對比,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均<0.01)。 Ⅱ組各項指標與I組對比,除麻醉前、蘇醒時外,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纖支鏡檢查術不同時期兩組的SBP、DBP、HR、RR、SPO2比較
二、兩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對比
Ⅰ組進鏡順利,無口、鼻腔不適,無嗆咳、憋氣及體動,檢查過程中基本無不良反應。Ⅱ組檢查時,患者出現嗆咳、憋氣、體動等不良反應明顯,其中2例患者中斷檢查。Ⅰ組在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各指標與Ⅱ組對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對比(n)
三、是否愿意再次檢查
I組受檢者中僅0.3%的人不愿意再次檢查。 Ⅱ組受檢者中96.4%的人不愿意再次檢查。I組在愿意重檢率上與Ⅱ組對比,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表3 兩組檢查后調查是否愿意再次檢查(n)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是檢查及治療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疾病極為重要的專用方法,是一項侵入性內窺鏡檢查技術,雖然創(chuàng)傷較小,但其較強的應激性刺激,輕者導致患者不能配合而中止檢查,貽誤疾病的診冶,重者可誘發(fā)支氣管痙攣、致死性心律失?;蛐募」K赖葒乐夭涣挤磻?,甚至猝死?!笆孢m醫(yī)療”和“以人為本”是現代醫(yī)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傳統(tǒng)的局部表面麻醉法是通過霧化或噴射的形式在鼻、咽、喉及氣管作局部表面麻醉,患者整個檢查過程中始終處于清醒狀態(tài),當纖支鏡過聲門及聲門以下氣管時、活檢、刷檢及肺泡洗時,患者極易出現嗆咳、憋氣,血壓明顯升高,心率、呼吸明顯加快,氧飽和下降,使患者產生恐懼心理,而拒絕此項檢查或不能很好地配合檢查,甚至中斷。因此,找尋一種痛苦小的、有效的、安全的麻醉方法尤是重要。
通過本研究的觀察,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全身麻醉,能使受檢者在安靜睡眠狀態(tài)下安全有效地完成纖支鏡檢查。丙泊酚是一種新型超短效靜脈麻醉類藥物,起效迅速,蘇醒快,副作用較少,但其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不強,為增強麻醉效果而增加劑量,極易出現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抑制,造成嚴重并發(fā)癥[1]。 瑞芬太尼為新型芬太尼類 μ 型阿片受體激動劑,起效快(1-3分鐘)、消失極快,與用藥量及時間無關、藥效強、安全性高,目前已經廣泛用于全麻誘導與全麻中鎮(zhèn)痛維持[2]。兩藥合用可產生協同作用,麻醉效果良好,并減少用量,可使患者術后迅速蘇醒,安全性高;讓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無知覺,無痛苦,主觀感覺舒適,術后無記憶,愿意重檢率高,與傳統(tǒng)局部表面麻醉方法對比有顯著差異。張振、羅輝宇等的研究指出:用異丙酚復合瑞芬太尼在纖支鏡檢查中有良好的麻醉維持效果,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3]。吳杰燊的研究也指出: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用于無痛纖支鏡檢查可有效提高臨床檢測率及治療效果,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少,安全性較高[4]。此外,宗華、高云飛等人的報告仍得出相同的結果[5]。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局部表面麻醉方法對比,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全身麻醉用于纖支鏡檢查術,在安全性、有效性、舒適性方面有顯著差異性,可行性高,可在臨床工作中進一步推廣及應用。值得注意的是,丙泊芬及瑞芬太尼均具有抑制呼吸作用,加之術中,檢查醫(yī)師和麻醉醫(yī)師共用呼吸道,可能發(fā)生呼吸抑制,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建議,在臨床工作中,應嚴格把握適應癥,充分準備搶救設施,由高年資的檢查醫(yī)師及麻醉醫(yī)師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下完成,仍安全可行的。
[1] 周娟,繆冬梅.異丙酚與芬太尼復合麻醉用于無痛性纖支鏡的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07(20):4773-4774.
[2] Rai MR,Parry TM,Dombrovskis A,et al. Remifentani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vs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for conscious sedation for awake fibreoptic intubation: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r J Anaesth,2008,100(1):125-130.
[3] 張振,羅輝宇,徐陽.異丙酚與瑞芬太尼在纖支鏡檢查中應用效果[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4):757-759.
[4] 吳杰燊. 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靶控輸注應用于無痛纖支鏡檢查[J]. 北方藥學 2013.10(12):115.
[5] 宗華, 高云飛.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無痛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的效果觀察[J].新疆醫(yī)學, 2013,43(4):37-39.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2.050
400052 重慶,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 呼吸與危重癥科
孫建軍,E-mail:599072431@qq.com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