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亞洲
摘 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問題,為更深入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問題設計要有科學性、啟發(fā)性,并有一定深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通過引導、點撥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延伸和深入。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問題”教學 教學效果
我們學校推行的教學模式是:問—講—練?!皢枴狈譃閷W生的問和教師的問,學生的問暫且不說,教師如何提問呢?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談到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笨梢姡诮虒W中,問很重要,也有藝術。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問題,為更深入的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學生思維活動持續(xù)不斷地向前發(fā)展。下面就教改過程中“問題”教學探索與思考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問題要精心設計
問題的設計不應只注重結論,應注重其發(fā)現過程。在學生已具備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誘導學生主動思考、尋求問題內在的規(guī)律性。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不符合備課中預想時,立即要其他學生回答,直至學生的回答落入教師設計好的“答案”為止。這樣的提問與教師講授沒有本質區(qū)別,沒有真正發(fā)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另外老師要走出一節(jié)課總是馬不停蹄地提問,讓學生順著“臺階”一步一步地走的誤區(qū),課堂表面上看很熱鬧,學生參與度很高,實際上學生的參與只是淺層次的,并沒有真正參與思維。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覺得很累,教師也很累。
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對不同層次問題要選擇不同層次提問對象;提問的時機要成熟,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探索其中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獲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教師在學生獲得新知識后,應及時設計更高層次問題,讓學生感知和體驗生命科學價值和魅力,領悟生命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和研究方法,提升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
二、問題呈現后要留有思考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很簡短,若把思考時間延長一點,學生就會更全面和較為完整地回答問題,這樣,合乎要求和正確的回答率就會提高。當然,思考時間長短與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目前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給思考時間,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復他的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彌補這個“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很活躍。其實此時恰恰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三、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痹谏镎n堂教學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從日常生活現象感性認識、從生動直觀情景出發(fā),通過引導、點撥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延伸和深入。
四、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
問題太難,不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會造成冷場,達不到目的,過淺對答如流,沒有一定的思維深度,無助于思維鍛煉。應在營造的寬松、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時刻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引導并和他們共同研究、探索,師生共同感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喜悅。
五、問題要聯系實際
“好奇”似乎是人的一種“本能”,教師要善于把學生這種好奇引導到對知識的探索中。換句話說,就是幫助學生把一般好奇心發(fā)展為對知識的渴望——求知欲。這是智育的最根本措施。生物學中許多概念和理論相對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已有體驗、體會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反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我們聽到上課鈴聲會走進教室”?“吃東西時為什么會分泌唾液”?
六、問題要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教學過程中,“一言堂”、唱“獨角戲”等壟斷課堂的做法會使學生學習處于消極被動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陷入沉悶局面。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思辨性的問題,如在《神經調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我們的手被針刺了一下立即縮回,而不會讓針再扎得更深一些”?也要精心設計一些帶有開放性的話題,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教學中提出“為保護動物資源,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這種問題一提出,學生一定有話可說。
七、問題要把握時機
在貌似無疑、實則孕疑之處要緊跟追問。在學生探究活動中,當學生的思維尚未覺醒或淺嘗輒止時,需要教師去激活、去開發(fā),比如,在探究活動中,你要適時恰當地追問:你的觀點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的根據是什么?你還有不同意見嗎?再如在探究活動中,你要適時恰當地質疑:這個思路正確嗎?這種方法可行嗎?這個結論科學嗎?這樣追問可以誘導學生思考,這樣質疑好似投石激浪,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產生探求需求,激起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思維活動得到充分發(fā)展和完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提問的靈活運用是組織好課堂教學的一門藝術,在提問過程中,忌煩、燥,更忌不考慮學生學情,盲目提高、提問?;蛘哒f,盲目追求課堂“熱鬧”。對學生答案和結果要有理智的評價,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求同存異。讓學生領會探究問題的機智、勇敢,感受解決問題的喜悅。在師生愉悅的心情中將教學實實在在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