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青
摘 要:高中階段課程更加緊湊,難度也大大提升,這讓學生出現了更多的學習困難現象,尤其是物理科目的學習中學習困難生現象更為凸顯。高中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教師應深入分析高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并加以引進。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困生;成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21
高中所學的所有科目中,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所涉及的現象比較抽象,邏輯思維比較強,所以使得一部分學生對物理不感興趣,感覺學起來很吃力,甚至想放棄學習。那么如何轉變這些物理學困生,使他們重拾信心,將物理學好用好,能達到融會貫通,從而應用于實際的生活生產中呢?本文將進行闡述。
一、物理學困生學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
(一)基礎太差,對學習物理沒有興趣
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了懼怕、厭煩心理,在通常的物理問題中有大篇幅的文字描述一些物理場景,再加上圖像,一看到就頭疼,不想再看下去,根本談不上仔細審題認真分析了。
(二)邏輯思維能力差
對物理題目理解不透徹,對物理現象分析能力差。有些題目不能與實際聯系,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不會分析挖掘有用信息,從而形不成完整的解題思路。例如:三個不同繩長的細繩拴在一個電線桿上,讓電線桿靜止,問三根繩拉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好多同學不知如何分析,其實身邊就有工具可以構建出模型:用筆代替桿,拿膠帶取三段為繩子,一看結論就出來了,然后用物理理論解釋就變得簡單易懂了。但恰恰大多數同學由于思維上的懶惰,對身邊事物的利用度低,所以很容易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對知識點的認識不明確,理解不透徹,生搬硬套
學好物理,概念是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學好物理概念,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物體受力分析(任何物體都受重力),在斜面上畫物體受重力時,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將重力畫著與斜面垂直向下,這樣的錯誤使得題目得不到正解。詢問該生重力方向是怎樣的,他回答豎直向下,但畫出的結果就是剛才的結果,這就是典型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得我們的問題無法加以解決。
(四)物理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科特點認識不明確
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好學生認為理科就是沒完沒了的做題,實則并非如此,我們要把知識系統(tǒng)化,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并非無頭緒的做題,搞題海戰(zhàn)術,累怕了自己,事倍功半。
物理學科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科目,它所涉及的內容大多數來源于實際生活中,所以我們要有豐富的洞察力,積累生活經驗,要有構建模型的思維能力,才能學好這門科目。
(五)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差,不善于總結同一類問題的解題方法
例如滑塊木板模型,這類問題具有共同的特點:一上一下兩物體,各自受力就加速度,摩擦力方向判定是關鍵,畫情景圖找位移關系既是突破口,速度關系是紐帶,判定是否相對滑動是難點。只要學生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一一解決這類問題就立即變得簡單有趣了,而我們的學生根本不總結,恐懼心理使他們不能潛下心來分析這類問題的特點及解題技巧,長此以往就打磨掉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六)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差
物理學到最高境界就變成了數學問題,學生不會把數學知識正確恰當地運用到物理問題中去,單純的數學問題學生會,一旦和物理問題結合在一起學生就不會進行簡單的轉換,例如:數學中的輔助角公式,在數學中學生會,用到物理中,字母稍有變化,學生就想不到,也不會用了,還有物理中用推導函數來解決物理問題,學生也整理不出相關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使得問題增加難度。
二、轉化物理學困生應采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采取以下措施來解決。
(一)增強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物理課堂以實驗為載體,不管是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還是小制作課外實驗,盡量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自動手,親自選擇器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對學生理解相關基本概念起到輔助高效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親力親為,加深認識,理解透徹,這樣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才能想到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時,要多貼近生活,用生活事例、實驗解決實際問題;利用實驗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在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構建物理模型,并且對同類題型重在講解思考方法與解題思路,使學生舉一反三
物理中有很多模型:理想模型,傳送帶模型,滑塊木板模型,斜面模型等。對每一個模型應該從它的結構特點、分析方法,考查知識點等方面入手,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遇到同類問題如何分析,找切入點、突破口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要學生自己善于思考,多總結,多反思,從反思中取得進步。
(三)在課堂教學中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道題審題要仔細認真,抓取有用信息,以問題方式層層遞進,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實際解決,讓學生說出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共同討論找到不會處理的根本原因,完了再讓學生自己闡述剛才的解題思路,形成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培養(yǎng)出一批批邏輯思維嚴密、會思考,善思考的優(yōu)秀學生。
(四)增強物理概念的理解應用
學好物理概念,會使教學事半功倍。我們應該在講解基本概念時,多想法子,多創(chuàng)新,多類比,從而達到理解透徹,終身難忘的效果。比如在講滑動摩擦力時,摩擦力方向與相對滑動方向相反,好多學生不理解相對運動方向和運動方向有什么區(qū)別,那么教師則應以身邊的教具為載體,創(chuàng)設一個物理情景讓學生加以理解。教師手舉著書向右走的同時,黑板擦相對于書向左走,讓學生自己去找書、黑板、人的運動方向,并加以區(qū)別,這樣會比老師在課堂上講理論的效果更佳。
(五)教會學生學好物理的方法
物理難數學繁,確實如此。但比較而言,物理學科有一定的解題模式,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一定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只要我們掌握了技巧,所有的物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傳送帶模型,關鍵點在于判斷摩擦力方向和運動過程;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追擊問題,關鍵點為相遇時的臨界條件速度相等;剎車問題中的關鍵點為實際停止所用的時間等。從這些可以看出,歸納梳理就會形成一套解題模式,萬變不離其宗,相信只要勤奮學習,多動腦筋,就一定能學好物理。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物理難學,甚至對其產生畏懼心理,從而使得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下降,并逐漸喪失自信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加強對該方面的關注,找出學生學習物理困難的癥結所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來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