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中學抽象畫教學中的嘗試所面臨的困惑,分析其中原因,提出解決辦法,旨在對抽象畫教學有所促進。
關鍵詞:抽象畫;疑惑;反思
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當我們遇到一些現代藝術大師較為抽象的繪畫作品時,很多同學都表現出許多的疑惑。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美術第13冊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時,就有同學說“這幅抽象畫太丑了”、“亂七八糟的”、“太抽象了看不懂”、“還沒我畫得好”“送給我都不要”等等,像這樣的作品還包括吳冠中的《山村》、《吳家作坊》、張大千的《幽谷青霞》、馬蒂斯的《舞》等等。在一些人看來,抽象畫就是胡亂畫的,是一種不美觀的事物,其實這種觀點很片面,是不正確的理解。況且這些作品還不是真正的抽象畫,學生們不但弄錯了,而且還排斥這些作品,他們更為接受的是寫實傾向的繪畫作品。但同時,同樣是抽象的其它藝術形式,如服裝、書法、音樂、標志等,卻又非常會欣賞,例如對校服的評價,哪里多一根線條會更美、哪里少一根線條又怎么樣等等,甚至說得讓老師都很佩服他們的見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難道抽象畫注定是被極少數人欣賞的嗎?教學中做為教師又該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首先從抽象畫的定義、內涵、價值等方面分析一下。抽象畫(抽象藝術)定義:與自然物象極少或完全沒有相似之處,而又具強烈的形式構成面貌的純粹視覺形式。內涵:第一,抽象畫作品中不描繪、不表現現實世界的具體形象,也不一定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第二,不需要也沒必要“看懂”抽象畫,因為有可能連作者本人也不知道畫的是什么;第三,純粹由顏色、點、線、面、肌理、構成、組合的視覺形式。其價值表現在:第一,可以開啟自由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chuàng)新力。很多有識之士曾多次提到這樣的教育問題:中國人缺少創(chuàng)新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對藝術的不重視,缺少藝術創(chuàng)新思維。而抽象藝術不受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其創(chuàng)新思維是所有藝術中最活躍的,因此,要從藝術中領悟創(chuàng)新精神,抽象藝術無疑應該是首選。第二,可以使精神生活的境界更高。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物質文明得到巨大發(fā)展,人們的物質欲望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精神層面相對匱乏,空虛冷漠,道德下滑。藝術可以充實人的精神生活,而抽象畫是藝術中層次較高的。第三,可以樹立超前意識。當代抽象畫也在不斷變化和創(chuàng)新之中,無論是抽象畫家還是善于欣賞抽象畫的人,思想行為都是比較超前的。
由此可見,學生不喜歡也不懂抽象畫是有原因的。第一,思維定勢,長期接觸非抽象繪畫作品,久而久之思維固化。第二,審美單一,學生普遍認為寫實繪畫最美,不太了解審美是多元的、豐富的。第三,老師引導不足。教學中老師往往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很重視,對抽象畫這類學生不太有興趣的內容則避而不談,甚至有老師自己也不懂抽象畫,把意象的繪畫說成抽象的。第四,家長排斥。如果看到孩子畫了一幅“抽象畫”,很多家長則嗤之以鼻,嚴重打擊孩子對抽象畫的接納。第五,重視不夠?;究床坏接嘘P方面重視發(fā)展抽象畫的舉動,各種繪畫比賽展覽也很難看到抽象畫的影子。
然而,現實生活中,抽象畫雖然少見,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如何讓我們的同學接受抽象畫是美術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雖然美術教材中沒有專門的抽象畫課程,平時教學中可以積累學生容易混淆成抽象畫的作品,再展開對抽象畫的學習了解。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從感性認識上,多看中外著名的抽象繪畫作品,像康定斯基、馬列維奇、波洛克、米羅、趙無極、徐德民的作品,大量的視覺刺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在眾多個性風格迥異的抽象畫之中總有學生喜歡的。第二,從理性認識上,將抽象畫與其它表達方式區(qū)別開,也絕不是胡亂畫的,可以多介紹有關抽象畫的相關知識,包括畫家故事、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價值等,比如向學生們介紹世界上的第一幅抽象畫是怎樣誕生的?米羅抽象畫中的中國元素是什么?波洛克涂鴉小鳥的故事等等,這樣可以一定程度排解學生心中對抽象畫的各種疑惑,讓抽象畫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第三,從實踐練習中,可以多嘗試描繪抽象畫,利用點、線、面、色并按一定規(guī)律組織富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畫面,盡管學生繪畫技巧不夠成熟,但是多畫一畫總是可以找到不一樣的藝術感覺,體驗創(chuàng)新帶來的無窮魅力。第四,啟發(fā)想象力,由于抽象畫沒有描繪具體事物反而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所以多欣賞交流,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想象力,體現抽象畫的獨特價值。當學生凝神盯著一幅抽象畫時,他再也不是我們眼中沒有想象力的中學生了。第五,多表揚、多鼓勵,學生一旦有抽象畫表現的各種行為,都應該得到充分肯定,例如美術展覽和比賽中,可以適當突出抽象畫的地位,這樣可以持續(xù)讓學生對抽象畫產生興趣,只有對抽象畫持續(xù)的興趣才可能發(fā)揮出抽象畫帶來的無窮價值。
總之,只有我們重視當前教學中有關抽象畫的問題,把它放到與其它內容同等的地位上,積極發(fā)現并解決學生所面臨的疑惑,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手段,合理引導學生學習抽象畫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讓他們接受甚至喜歡抽象畫,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才能受益良多。
【參考文獻】
[1]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緒論[A].中國抽象藝術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雨珊(1992.4—),女,漢族,河北滄州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4級在讀研究生,專業(yè):美術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